昨天,本網友轉貼了一篇文章《糧價上漲,禁止央企收糧同時放任外企囤糧,有關部門究竟想干什么?》,有網友跟帖質疑說:“國企不搶糧,不囤糧,如果穩住了糧價,外企搶糧肯定吃虧——因為今年國內糧食價格究竟如何還很難有結論。”
另有網友認為:“如果央企跟私企外資一起搶著囤糧,糧價必迅速上漲,目前這樣,可能認為私企外資所囤是有限的。放開糧食市場只有被動。”
看起來質疑得十分有理:糧價已經上揚,央企再進入糧食市場收購,那么糧食市場的糧食將更加少,糧價豈不更加飆升?雖說政府管不住私企外企的收購,但是能管住央企,也算不錯了。如果確實“私企外資所囤是有限的”,那么,卡住央企的收購行為,也就可以抑制糧價上漲的勢頭了。
本網友認為,這兩位網友顯然都沒有看原始的新聞報道。不過,這兩位網友難道就不動腦筋想一想:央企可能在糧價上漲的情況下,進入糧食市場大規模囤糧么?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原始的新聞報道《糧價上漲壓力大增 四大糧企被禁止進入市場收糧》: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近日中國四大糧食央企———中糧、中儲糧、中紡集團以及華糧接到政府指示,不能進入市場收糧,以免造成糧價上漲。為了調控糧價,國家也正在計劃出臺有效政策。記者獨家獲悉,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為了讓糧食危機不在國內重演,政府和央企正嚴陣以待。
北方旱情仍在持續,糧食產量有可能下降,但是國內四大糧食央企卻遲遲不見動作。在春節前,四大央企限制收購原糧之初,國內糧食價格受其影響,出現了價格回調。然而隨著旱情的加重,“春節一過,稻米的價格每斤又上漲了一毛錢。”中糧米業地方糧食收購部門人士向記者介紹。“我們就接到了上級部門打來的電話,讓我們暫時停止收購原糧,因為糧價上漲得太快,央企減少收購可以平抑糧價。”四大糧食央企之一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我們還沒有解禁。”一位期貨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市場確實有傳言,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但是并沒有成型的文件。”
。。。”
看到這里,肯定有不少網友仍然覺得奇怪:為什么央企明明看見糧價飆升,還要進到糧食市場收購糧食,與百姓爭利呢?
請大家注意:央企收購的不是大家買來吃的“成品糧”,而是“原糧”!
原糧:亦稱“自然糧”,一般指未經加工的糧食的統稱,如稻谷、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蠶豆、豌豆等;一般都是具有完整的外殼或保護組織,在防蟲、防霉以及耐儲性能方面都比成品糧高。
很顯然,這“原糧”是不能直接用來食用的,必須要經過去殼、拋光、防腐等加工處理之后,制成了“成品糧”,才能投到“成品糧市場”去。
這新聞報道里所謂的“糧食市場”,其實是“原糧市場”,并不是“成品糧市場”。所謂“限制央企購糧”,其實是“限制央企收購原糧”。
央企不收購原糧,就無法增加“成品糧市場”的供應。如果允許央企收購這些“原糧”,由于央企是政府控制的,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央企降低成品糧的售價,以便平抑“成品糧”的市場價格。
現在,限制了央企收購原糧,卻無法限制私企外企,那么這些原糧肯定就被私企外企收購去了,這就使得這些原糧制成的成品糧控制在私企外企手里。政府有權力限制私企外企的成品糧價格么?顯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成品糧”價格就繼續飆升。
有人可能會說:賣原糧的農民會歡呼的!我認為,農民不會歡呼多久的,因為上漲的糧價很快會帶動農機具、農藥等農用工業品的價格上漲。而成品糧價格上漲的利潤,主要被糧商和糧食加工企業賺取了。
當然,政府也還是想了辦法的:“記者獨家獲悉,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也就是從世界糧食市場進口。
既然現在急需了,當然是誰賣得便宜就買誰的。轉基因糧食肯定比非轉基因糧食賣得便宜,那就多多進口轉基因糧食吧。
當然,大家吃的轉基因稻米,世界糧食市場并不多。不過,報道里說得很清楚:“一位期貨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市場確實有傳言,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
打假斗士和轉基因專家方舟子先生說過:轉基因玉米是某國的“主糧”。當然,所謂“主糧”并不是說主要用來給該國人民食用的,而是主要用于喂牲口、制作植物燃料和出口給其他國家。
另有網友認為:“如果央企跟私企外資一起搶著囤糧,糧價必迅速上漲,目前這樣,可能認為私企外資所囤是有限的。放開糧食市場只有被動。”
看起來質疑得十分有理:糧價已經上揚,央企再進入糧食市場收購,那么糧食市場的糧食將更加少,糧價豈不更加飆升?雖說政府管不住私企外企的收購,但是能管住央企,也算不錯了。如果確實“私企外資所囤是有限的”,那么,卡住央企的收購行為,也就可以抑制糧價上漲的勢頭了。
本網友認為,這兩位網友顯然都沒有看原始的新聞報道。不過,這兩位網友難道就不動腦筋想一想:央企可能在糧價上漲的情況下,進入糧食市場大規模囤糧么?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原始的新聞報道《糧價上漲壓力大增 四大糧企被禁止進入市場收糧》: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近日中國四大糧食央企———中糧、中儲糧、中紡集團以及華糧接到政府指示,不能進入市場收糧,以免造成糧價上漲。為了調控糧價,國家也正在計劃出臺有效政策。記者獨家獲悉,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為了讓糧食危機不在國內重演,政府和央企正嚴陣以待。
北方旱情仍在持續,糧食產量有可能下降,但是國內四大糧食央企卻遲遲不見動作。在春節前,四大央企限制收購原糧之初,國內糧食價格受其影響,出現了價格回調。然而隨著旱情的加重,“春節一過,稻米的價格每斤又上漲了一毛錢。”中糧米業地方糧食收購部門人士向記者介紹。“我們就接到了上級部門打來的電話,讓我們暫時停止收購原糧,因為糧價上漲得太快,央企減少收購可以平抑糧價。”四大糧食央企之一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我們還沒有解禁。”一位期貨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市場確實有傳言,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但是并沒有成型的文件。”
。。。”
看到這里,肯定有不少網友仍然覺得奇怪:為什么央企明明看見糧價飆升,還要進到糧食市場收購糧食,與百姓爭利呢?
請大家注意:央企收購的不是大家買來吃的“成品糧”,而是“原糧”!
原糧:亦稱“自然糧”,一般指未經加工的糧食的統稱,如稻谷、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蠶豆、豌豆等;一般都是具有完整的外殼或保護組織,在防蟲、防霉以及耐儲性能方面都比成品糧高。
很顯然,這“原糧”是不能直接用來食用的,必須要經過去殼、拋光、防腐等加工處理之后,制成了“成品糧”,才能投到“成品糧市場”去。
這新聞報道里所謂的“糧食市場”,其實是“原糧市場”,并不是“成品糧市場”。所謂“限制央企購糧”,其實是“限制央企收購原糧”。
央企不收購原糧,就無法增加“成品糧市場”的供應。如果允許央企收購這些“原糧”,由于央企是政府控制的,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央企降低成品糧的售價,以便平抑“成品糧”的市場價格。
現在,限制了央企收購原糧,卻無法限制私企外企,那么這些原糧肯定就被私企外企收購去了,這就使得這些原糧制成的成品糧控制在私企外企手里。政府有權力限制私企外企的成品糧價格么?顯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成品糧”價格就繼續飆升。
有人可能會說:賣原糧的農民會歡呼的!我認為,農民不會歡呼多久的,因為上漲的糧價很快會帶動農機具、農藥等農用工業品的價格上漲。而成品糧價格上漲的利潤,主要被糧商和糧食加工企業賺取了。
當然,政府也還是想了辦法的:“記者獨家獲悉,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也就是從世界糧食市場進口。
既然現在急需了,當然是誰賣得便宜就買誰的。轉基因糧食肯定比非轉基因糧食賣得便宜,那就多多進口轉基因糧食吧。
當然,大家吃的轉基因稻米,世界糧食市場并不多。不過,報道里說得很清楚:“一位期貨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市場確實有傳言,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
打假斗士和轉基因專家方舟子先生說過:轉基因玉米是某國的“主糧”。當然,所謂“主糧”并不是說主要用來給該國人民食用的,而是主要用于喂牲口、制作植物燃料和出口給其他國家。
附文:
四大糧食央企“被限購” 糧價漲勢難擋
2011-02-28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中國四大糧食央企中糧、中儲糧、中紡集團以及華糧接到政府指示,不能進入市場收糧,以免造成糧價上漲。更有消息指,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
實際上,早在2010年11月,國家發改委推出調控物價政策,聯合多部委全面監察并限制物價上漲,首當其沖就是控制糧價。當時已有市場傳言,國家發改委約見四大糧食央企,限制其收購原糧。
受此影響,國內糧食價格在過年前出現了回落。但隨著北方旱情的加重,糧價上漲的壓力越來越大,春節一過,稻米的價格就每斤上漲了一毛錢。在限購要求非常嚴格的北方地區,四大央企幾乎沒有什么收購動作。
中糧米業地方糧食收購部門人士表示,其接到了上級部門打來的電話,要求暫時停止收購原糧,因為糧價上漲得太快,央企減少收購可以平抑糧價,“目前還沒有解禁”。
經常前往購糧一線的期貨分析師李墨達認為,全國兩會即將要召開,期間糧油價格不能出現波動,地方政府都有壓力。但對于糧價上漲的預期,市場上的收購動作早已開始,少數企業在春節前就已經開始屯糧。
由于南方限購壓力較小,央企早在受限購指示要求不算嚴格的地方展開了收糧行動。據江西米業采購部門人士稱,目前該企業已經達到收購極限,倉庫已全部裝滿。該人士還建議,如果有可能就抓緊收糧,今年的糧價一定看漲。
而一直與中糧爭奪市場的外企益海嘉里,則沒有限購的煩惱,還在各地設立了多個收購糧食網點。有央企內部人士透露,由于限購政策,央企只能看著外企或其他中小企業屯糧而置身事外。以中儲糧為例,過去中儲糧就曾被明文禁止收購糧食,而且由于中儲糧一直以國家規定的價格進行收糧,目前市場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限價,即使中儲糧可以收購,也沒有人會賣給他們。
分析指出,在國際糧價早已大規模上漲的大環境下,國內糧價的上漲已是不可避免,如果國內糧食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政府有可能通過關稅政策調整糧食價格。據知情人士透露,對于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大豆,關稅將由3%降到1%,但時間點還沒確定。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球部分糧食的價格已經破紀錄。去年玉米的價格暴漲了52%,小麥上漲了49%,黃豆上漲了28%。世界銀行稱,全球食品價格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間,全球食品價格更是上漲了15%。
此外,有消息稱,美國有意擴大對玉米制乙醇項目的投入,預計2011年美國生物乙醇產量將達到139.5億加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美國每年有40%的玉米用來制造乙醇,這一數量相當于中國的全國產量。這無疑將直接推高玉米的價格,并連帶所有糧食進入新一輪的漲價周期。
多位糧食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最大的漲價威脅便是美國的玉米制乙醇政策。中國政府代表曾經在國際大會上譴責美國制造人和機器搶糧吃的局面是缺乏人道的,但作用不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糧食問題專家魏亮認為,從糧食生產周期看,雖然未來數月全球糧食主產區將收獲完畢,產量預期對糧價震蕩影響減弱,但受無新糧上市影響,國際糧價仍將處于高位,掉頭回落的可能性低。總體來看,今年三季度以前,價格仍將維持波動向上的態勢。
有評論指出,在當前情況下,國家應增強儲備糧的投放力度,果斷出手干預市場,防止糧食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另一方面,為了抵御糧價上漲,目前日本已經有多家糧食企業深入到巴西等糧食主產國設立加工廠和多個收購網點以及交通運輸設施,以保障國內的供給。中國也應該建立相應的糧食安全機制。
作者:姚冬娜
通脹壓力下國有糧企被迫暫停進入市場收糧
來源:中國經營網 時間: 2011-02-28 作者:安邦咨詢
中國四大糧食央企——中糧、中儲糧、中紡集團以及華糧接到政府指示,不能進入市場收糧,以免造成糧價上漲。 國內糧食漲價的壓力也正考驗著央企。近日,中國四大糧食央企——中糧、中儲糧、中紡集團以及華糧接到政府指示,不能進入市場收糧,以免造成糧價上漲。“我們就接到了上級部門打來的電話,讓我們暫時停止收購原糧,因為糧價上漲得太快,央企減少收購可以平抑糧價。”四大糧食央企之一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現在我們還沒有解禁。”
一位期貨人士也透露,“市場確實有傳言,政府針對糧食尤其是玉米,實行限制收購,但是并沒有成型的文件。”截至目前,四大央企在北方地區的原糧收購非常少,“電話里限制收購原糧對北方地區要求得更為嚴格,因為今年北方遭遇旱情,產量可能下降,漲價的壓力更大。”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限制央企收購,卻無法限制外企。據了解,一直與中糧爭奪市場的外企益海嘉里也設立了更多的收購糧食網點。即便中糧和益海嘉里都提前進行了準備,“但是優質的稻米已經很難收到,好稻米的供應仍然緊缺。”一位中紡糧油的采購人士表示,感覺今后的糧食價格上漲壓力依然很大。在囤糧的背景下,央企卻只能置身事外。“所有的消息都預示著糧價要上漲,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多儲備糧食,但是,限制收購的政策使得我們束手無策。”一位央企內部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國際糧價已經大規模上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部分糧食的價格已經破紀錄。據報道,如果糧價再次快速上漲,國家有可能降低糧食進口關稅。目前得知的情況是,對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大豆,關稅將由3%降到1%,但是時間點還沒有確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