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讓社保部官員站到被告席上回答職工問題》上貼之后,陸續收到網友們發來的郵件,熱情的話語令人感動。我們向網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有朋友擔心這種官司法院不會受理。其實我們大家心里都有數,百分之百不會受理。但每一步程序都要走到。中院不受理向高院上訴,高院不受理再向最高法上訴。可貴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法學碩士郝青松曾起訴鐵道部,法院也沒有受理,但是,卻受到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電視和報紙都報道過。我們的目的就是引起媒體的關注,引起輿論的關注,引起決策層的關注,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有位huangcenju網友說得好:“據說法制改革已經搞了幾十年了。訂的條條框框也不能算少了,同志們又都相信法制,所以打一下官司還是可以的:官司打了,人們就更相信法律了。民告官也是報上提倡過的,又不聚眾鬧事,又符合法條。當然還是告一下的好。是呀,明明你們當官的說了,答應要縮小差距的,但現在反而差距更大了,那就是不作為嘛。我們國家的官員據說是人民的公仆,而且是人民選出來的,是一個很民主的法制社會,他們一直代表著最普通的工農兵學商們的利益,可是現在這個部門說了的話沒有做到,黨不允許嘛,國家不允許嘛,為什么不能告呢?這就是玩忽職守嘛,而且我還相信政府會公開審理此案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們說了的話從來是算數的!我們是民主的法制社會!”——這位網友看得透徹。事實上,這個官司在認知上理念上以及輿論上的意義遠超過它的實際意義。
有朋友說,為什么要以個人名義起訴呢?以重慶退休職工集團訴訟的方式,聲勢不是大得多?原先我們也曾打算這樣,但現實使得我們改變主意。因為有關部門最忌諱的就是“聚眾”,一旦和“聚眾”掛了邊那就離“維穩”不遠了。到那時候人家就不和你講道理了,不管你的訴訟多合法,也不管你的要求多正義,人家只要揪住“聚眾”,你就不再是原告而成為被告了。雖然黨中央一再強調要在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雖然集團訴訟并不等同于“聚眾”,但是為了穩妥起見,為了不沖淡主題,我們選擇了以個人名義起訴的方式。這幾天也不斷有網友表示要“參加”,我們說:各界朋友聲援,我們衷心歡迎,但是我們是個人起訴,不存在其他朋友參加不參加的問題。敬希諒解。
有朋友擔心道:你們的勇氣可佳,可是成功的可能太渺茫了。我們感謝朋友們的關心。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件事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曾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過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要求公布政府機關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退休費數據(退休金+退休補貼),他們的正式回復中說“機關、事業單位平均退休金數據按涉密信息管理,屬于不予公開范圍,請予理解?!彼麄冞B數據都不肯公開,又何談“縮小養老差距”?可見此事艱難的程度。所以這件事我們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但我們決心做下去。我們始終認為,美國黑人可以通過長期的、合法的、和平的斗爭改變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我們卻不能通過合法斗爭改變養老不公的現狀,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也是我們法制體制的恥辱。我們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奢望馬上“成功”。
朋友們,養老公平不僅是企業職工的愿望,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愿望,也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s小政府機關和企業職工的養老差距只是第一步,緊接著應該逐步縮小政府機關和農民的養老差距,縮小政府機關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差距,縮小政府機關和事業人員的養老差距,最終實現養老公平。歷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的。為養老公平鋪平道路,我們甘當鋪路石。
我們只是普通的企業退休職工,我們是微不足道的蕓蕓眾生,我們肩負不起過于沉重的擔子,我們只是鋪路石,更多的責任要靠眾人來承擔。如果全中國的律師沒有一個人愿意提供法律援助,我們也將無怨無悔繼續呼吁下去。我們只是鋪路石,我們甘當鋪路石。謝謝大家的關注!
5名準備提起行政訴訟的重慶企業退休職工
2011.2.1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