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輕型戰斗機裝在平板卡車上駛過主席臺。
近年來美印軍事交流越來越頻繁,圖為美印特種兵聯合進行機降、作戰訓練。
目前,印度已成為美國重要的軍貿伙伴。圖為美國向印度推銷的F-16IN戰斗機,性能在F-16系列中最為先進。(資料圖)
印度政府1月28日證實,美國已經正式解除自1998年印度核試驗開始對印度國防和航天業公司的技術出口禁令,全力發展與印度包括軍售在內的貿易關系。美國政府甚至表示,歡迎印度加入軍備出口管制國“俱樂部”,讓印度從“受制裁者”搖身一變為“制裁者”。
從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堪稱轉折性變化的背后,到底暗藏著美印之間怎樣的戰略考量?
印度首款國產戰斗機亮相,研發時間長達28年,被戲稱為“史上最難產戰機”
1月2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第62個“共和國日”。印度軍方當天展出大批國產裝備和主力作戰武器,包括首次亮相的LCA“光輝”輕型戰斗機、“德魯夫”輕型直升機和“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卡車抬著戰機接受檢閱
當天展示的“光輝”輕型戰斗機是本次閱兵式的最大亮點。不過它并沒有像印度空軍其他戰機那樣從天上飛過,而是裝在平板卡車上駛過主席臺。
“光輝”是印度花費28年時間打造的第一種國產輕型戰斗機,許多印度媒體盛贊它“性能排進世界前八”、是“印度航空工業的里程碑”。
不過,這款戰機并沒有引得媒體一致叫好。印度《新聞與分析日報》評論道:“我們最多報以微笑,還不至于到高興得要跳起來的程度。”
“光輝”屬幾代機?
“光輝”為單發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空戰、對地攻擊和對海攻擊等多重任務,剛剛于1月10日交付印度空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印度媒體指出,當初在研發“光輝”時,有關方面本將其定位為第四代戰斗機,但由于研發時間實在太長,到投產時,它僅僅可以算作是一款三代或是三代半戰斗機。
印度科學家們認為,“光輝”戰斗機并不能充當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這樣的主力角色,只是用來替換米格-21或米格-27一款輕型戰斗機。
戰機重要部件依賴進口
“光輝”戰機由印度國有的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設計。該戰機目前使用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動機。
印度長期把從國外采購武器裝備視為一種戰略舉措,但它同時也一直希望實現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擺脫依賴國外提供武器系統的狀況。這次在美國宣布技術出口解禁僅僅數小時之后,印度就公開了首款國產戰斗機,意在突出其日益增長的國防科技能力。但“光輝”研發長達28年,被戲稱為“史上最難產戰機”,且因為研發成本節節攀升,在國內遭到許多民眾的批評。
LCA技術參數
機長:13.2米
機高:4.4米
翼展:8.2米
最高速度:
2400千米/小時
航程:約3000千米(無空中加油)
實用升限:15950米
武器:可攜帶和發射空對空、空對地和反艦導彈、制導和非制導航空炸彈。
美拉印“入伙”F-35項目
在對印度軍售技術解禁的同時,美國還進一步向印度展示熱情:五角大樓采購負責人阿什頓卡特1月26日稱,美國對印度參加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以及最終購買其第五代F-35“閃電II”戰斗機持開放態度。卡特說: “我們這邊沒有任何問題,沒有禁止印度參與聯合攻擊戰斗機的原則。”
卡特這番話,被外界解讀為是為推銷美制戰斗機加碼,因為印度近年來不僅僅是在簡單地采購成品武器,更多的希望獲得技術轉讓甚至參與共同開發進程。目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IN和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正在競標印度126架中型戰斗機采購計劃,該項目價值超過100億美元。未來,印度還要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推動強軍進程,其中大部分投入將放在空軍和海軍裝備上。
這樣一來,印度就成為第一個非F-35共同研制國而獲邀參與這一項目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有資格”參與研制,甚至可能同時擁有兩種制式(美制F-35、俄制T50)五代戰斗機的國家。
美國送大禮
1月26日,恰逢印度第62個“共和國日”(美國當地時間1月25日),剛剛隆重接待了奧巴馬來訪的印度,收獲到來自美國的一個大禮包
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特布萊克當天高調宣布,美國已將多家印度機構從軍售出口管制“黑名單”上刪除,其中包括負責航天發展的印度宇航研究機構和負責武器研究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等。
美國政府甚至準備一步到位,“歡迎并支持”印度成為四個出口管制組織的正式成員,其中包括核供應國集團。這樣,印度就從“受制裁者”搖身一變為“制裁者”。
在1998年印度地下核試爆實驗之前,美印兩國科學家曾在應對自然災害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但在美國宣布對印度的國防與航天技術制裁之后,雙方合作突然中止。
今次美國選擇在臨近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日”之際“送大禮”,宣布解禁軍售,印度媒體對此一片歡騰。此次總計有9家印度國防與航天技術公司從美國“黑名單”上“解套”,美國幾乎徹底掃清了向印度出口高新國防與航天科技出口的障礙。
此外,印度與美國未來還將在登月計劃、國際空間站、載人航天和國防科技情報分享上緊密合作。布萊克說:“我們不再把印度的航天計劃當成威脅目標,相反,我們很愿意成為印度航天計劃的戰略伙伴。”
“慷慨” 背后回報豐厚
美國軍火商有望大舉進入印度市場,緩解奧巴馬連任壓力
美國對印度“慷慨”解禁,當然不是不計回報的。法新社1月27日分析稱,美國將從印度的普通商業貿易和軍火交易中獲得“異常豐厚”的回報。
美國助理國務卿布萊克直言不諱地表示,對印度開放零售業的跡象“感到欣慰”。布萊克說:“印度的進一步開放,會給印度消費者和經濟發展帶來好處。當然,也會給美國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眼下,沃爾瑪等美國超市巨頭已開始對印度市場摩拳擦掌。
《印度斯坦時報》1月28日的報道稱:“印度的市場對于美國來說就是一塊等著被切開的大蛋糕,因為現在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太小太小了,而印度市場的潛力又是如此之大。”
解除對印度軍事技術和航天技術出口禁令,帶來的第二大收獲則是軍火貿易。
美國《時代周刊》曾發表評論說,印度正在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軍火市場之一,巨額的國防開支讓全球軍火行業興奮不已。此前,印度的武器裝備幾乎全部來自前蘇聯和俄羅斯。近年來,印度向一切可能的賣主求購先進的軍艦、潛艇、戰機、坦克和其他武器裝備,其中僅是126架新式戰斗機一個訂單就高達 100億美元。由于美國軍工企業受對印度國防與航天技術出口禁令的限制,過去面對印度如此巨大的軍火貿易蛋糕只有“眼饞”的份,如今終于可以“解饞”了。
據報道,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將出訪印度,屆時隨行的將有24家美國大公司的高管,其中包括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和通用電氣、西屋電氣等軍工企業。駱家輝稱,美國解除對印軍售禁令是“加強美印戰略關系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印度軍事現代化的推進,加上印度空軍裝備老化嚴重,美國還將參與向印度出售武器的國際競標。
據《印度時報》1月27日透露,美印已經最后敲定了售買10架美制C-17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合同,總價值41億美元。這么大的一筆軍火買賣訂單,對于因金融危機而不得不在困境中苦撐的美國波音公司等軍火公司來說,不啻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抬”印度“壓”中國、敲打巴基斯坦,通過軍事綁定印度控制印度洋、牽制中國
除巨大的市場價值外,國際戰略觀察家認為,美國解除對印軍售禁令更大的收益在于戰略考量。
1998年,印度秘密進行的三場地下核試爆實驗震驚世界,美國及其盟友隨后對其實施貿易制裁。然而,近年來,出于地緣戰略的需要,美國政府悄然改變了做法。
法新社1月27日的報道說,中國也反復要求美國解除對其的國防與航天高科技出口禁令,但美國直到現在仍然“反應冷淡”。與此同時,雖然印度至今仍沒有簽署《防止核擴散條約》,但2008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仍與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包含反應堆興建,核燃料的生產與后處理技術交流等),如今奧巴馬政府又宣布完全解除對印度的技術禁令。這種區別對待,個中深意不言自明。
從戰略位置講,印度扼守印度洋,對于美軍在印度洋的軍事行動,對于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扼制,都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印度前駐美國大使拉里特曼辛曾表示,隨著中國在亞洲的崛起,美國未來在亞洲的力量必將受到削弱,而印度正是一個能夠抵消中國勢力的亞洲國家。而動員中國周邊國家一同參與扼制中國,正是美國借力他國需要達到的意圖目的。
美國的第二個戰略考量是著眼于眼下的阿富汗戰事,對巴基斯坦旁敲側擊。自2001年打響阿富汗戰爭以來,歷經十年而難以為繼,此時美國不檢討自己政策的不當,卻將失敗歸咎于巴基斯坦對反恐合作不力。因而,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夙敵印度軍售解禁,就是希望在印巴之間打進鍥子,旁敲側擊巴基斯坦,迫使巴基斯坦進一步靠攏親近美國,加大反恐力度。
印度欣喜之余有顧慮:一怕失去討價還價的資本,二怕消化不良
從印度方面來說,此次美國主動送禮求之不得,強軍之路等于是往前邁進了一大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單純依靠俄羅斯的武器供應,在價格和時間進程上都頗受牽制,吃了不少苦頭。有了美國這個新的武器來源之后,印度在武器采購上就擁有了更大的發言權。此外,與“一超”美國綁在一起可以抬高自己,印度在處理與其他國家的矛盾沖突時底氣會更足。
捧殺也是殺:“抬高”印度同時也是“軟控制”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已是核武國家,美國難以用制裁控制印度,因而改用合作的方式進行“軟控制”。
去年下半年以來,聯合國安理會“五常”首腦相繼訪問新德里,與印度簽署了多個合作協議,一時間印度可謂是風光無限。這其中除了印度作為“金磚五國”之一、全球新興大國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獨立、全方位地發展與諸大國的關系。印度戰略家因此擔心,美印實現軍事合作是一把雙刃劍,印度對美國的“戰略模糊”將不復存在,被看透底細的印度可能將就此徹底失去與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
貪多嚼不爛:買的武器太多長期有隱患
印度是世界主要軍火進口國之一。自把強軍當作強國的最優先路徑以來,印度近年來向一切可能的賣主求購先進的軍艦、潛艇、戰機。除了傳統供應商俄羅斯,還有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多個國家、不同制式的裝備在支撐印軍,裝備“萬國造”是其鮮明特色。
國防大學教授、海軍少將張召忠(微博)在接受央視訪談時表示,印度通過購買各國武器,短期內的確可以形成比較強的戰斗力;印度甚至可以整合美俄航空技術,在五代機項目上處于非常有利的態勢;但長期來看,印度要避免消化不良,可能七八年以后,隨著不同體系和制式裝備的老化,“子彈不配槍”、處處要花錢的尷尬情形就會發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