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戴旭流言”沒有破產,也不可能破產。美國圍繞中國的十個軍事基地都是明明白的擺在那里的。日本對我釣魚島主張主權,韓國不斷挑釁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在我南海持續動作,印度在我藏南一直增兵,中亞五國態度搖擺不定,北方俄羅斯的態度不甚明朗,這些也都是明擺著的。當前需要討論的顯然不是“C”型包圍圈是否存在的問題,而是“C”型包圍圈是否為變為“O”型及何時變為“O”型的問題。
就在不久前的美韓軍演中,美國軍方叫囂一個小時可以打到北京,中國在環渤海灣沿岸也舉行了相應軍事演練。美國對中國顯然是信得過的,相信中國不敢動手,而中國對美國有那么信任嗎?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有外交部所說得那么友好嗎?美國對中美關系的評價有外交部所說的那么重要嗎?
隨后,美國三艘航母云集東海。僅僅對付朝鮮,用得著三艘航母嗎?96年臺海危機的時候,美國不也就派了三艘航母嗎?難道這些事實都是中國人的杜撰?都是中國人的誤解?一個女人被強暴后,自稱只是做了一個春夢,目擊者稱她確實被強奸了。究竟是目擊者在制造流言,還是被害女性在自欺欺人?有人說,生活就像強奸,不敢反抗就要學會享受。外交部疑似在以實際行動詮釋這個見解。
這次美國三艘航母云集東海與1996年不同。1996年是中國主動,美國被動,而這次是美國主動,中國幾乎什么都沒做。退縮到角落里換來的不過是強暴行為的延后。而美國畢竟沒有打,但原因顯然也不是其在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方面與中國有什么共識,而是有所顧忌。顧忌之一是沒有必勝把握,顧忌之二就是端掉了中共政權之后,親美派勢力未必就能牢牢掌控中國形勢。后者才是主要的。否則美國必打。洶涌、激憤的網絡民意讓美國人害怕了,親美派似乎一下子不存在了,就連一直要求為美國導彈帶路的漢奸美奴,也嚇得不敢吱聲了。這讓美國人看到,即使戰爭打擊中國輕松獲勝,中國也將變成一個龐大的阿富汗、伊拉克。以阿富汗、伊拉克區區小國,已經讓美國頭疼欲裂,若中國變成那個樣子,國內親美派必將被徹底干掉,一個堅決反美的政權必將重新建立。美國和平演變,在中國國內“和”倒了毛澤東思想,然而一旦對中國開打,必然把毛澤東思想再打起來。在這一點上,美國人比中國明白得多。美國這一次試探的目的,大約就是要看一下毛澤東思想已經離中國社會有多遠。當距離足夠遠的時候,就是開打的時候了。避免前述情況發生,或許就是外交部所說的“共同利益”。
中美之間唯有合作,只是外交部的一廂情愿。中美之間出現合作為主而不是對抗為主的形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中國繼續深度資本主義化,二是無論怎樣嘗試資本主義化,均不能對美國利益構成任何威脅,且中國永遠聽命于美國。如果接受且保持這二個條件,中國的前途只有一個,就是茍延殘喘之后滅亡。除了美國政權受其國內、國際偶然、突發的重大事件轟然倒臺之外,這個結果是不可避免的。除極少數鐵桿漢奸洋奴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期望乃至默認這樣的結果。幾乎所有人都在這個特殊的冬天感到了徹骨的寒冷,似乎只有外交部生活在虛幻的暖洋洋之中。
合作之“合”,不是單方的。哭著鬧著求合作,未必就能求得到。外交部所謂的合作是什么?就是大使館被炸、飛機被撞、奧巴馬會見達賴、暗中操作將諾和獎授予劉曉波、暗中支持熱比婭分裂勢力、違反公報對臺售武、美日防衛圈涵蓋釣魚島、連續嚴重干涉中國內政、進行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軍演、在中國推廣轉基因糧食等一系列問題上統統閉嘴,就是不講斗爭,跪求合作,說白了就是跪求領導。“共同利益”不過是投降的代名詞。近二十年來,中美交往中,中國何曾得到過一點利益,美國又從中國得到了什么?廉價勞動力、不盡的資源、大量廉價的生活用品、廣大的財力支持、美國國內的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等等等等。所謂“共同利益”,不過是美國利益的保持及無限增大與對中國利益無休止的損害。
筆者懷疑,“掩耳盜鈴”式的外交之所以被奉為圭臬,可能與保羅·肯尼迪所寫的《大國的興衰》一書里的觀點有關。該書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所有企圖挑戰領導地位大國而使自己國家強大起來的努力都會失敗,只有跟隨領導地位大國,等待機會并得到其支持,才有可能實現大國崛起的理想。外交部可能忘記了,這本書美國人也看到了,所以防止有其他國家挑戰其領導地位,就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對俄羅斯如此,對中國及對將來的印度同樣如此。
在與美國的關系中,中國“斗則強、屈則弱”的態勢,已經像大晴天的太陽一樣明朗了。“沒有國家能夠包圍中國”之類的論調,已經不足與語,剩下的僅有一個問題:外交部是真傻還是裝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