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鐵“網絡讓‘愛國’憤青變得獐頭鼠目”
僅僅在五六年前,很多思想者(什么樣的思想者?)還在為中國的那股民族主義邪火憂心忡忡。而且,很多人認為興起的互聯網是在為這股邪火不停的澆油。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的,像烏有之鄉以及各種軍事論壇確實為“愛國”憤青們提供了一個個精神會所,方便他們即使在網吧吃著泡面,也能模擬參與國際風云際會,網絡上的意淫放大了他們常被查暫住證的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絡確實是給民族主義邪火澆了油,為“愛國”憤青的交流與宣傳提供了平臺,而且只有互聯網能提供這個平臺,因為我們傳統的紙媒體是不太方便直接宣揚這些反文明的東西的,畢竟,憤青們宣揚的叢林法則,拿出去實在不是什么光彩的東西,何況咱總說要做負責任的大國的。
西藏危機,新疆危機,東海危機,南海危機,轉基因食品泛濫,有人很高興,而青年人不過發表了一些愛國言論,就被他們無端指責為民粹分子,憤青。說憤青們宣揚“不是什么光彩的”“叢林法則”,你們不宣傳嗎?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不正是你們在對待人民群眾時居高臨下,對待外國主子時甘心為奴的指導原則嗎?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你們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外國主子的懷抱,所以看不得“憤青們”高舉起愛國的大旗。畢竟對于憤青們來講,只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對于你們來講,誰是主子是無所謂的,做你們的奴隸就好了。
李鐵把互聯網作為指責的對象,是因為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早已經被他們控制,但是對于網絡則有些無能為力。但是我們驕傲地對這些精英們說:我們絲毫不感謝網絡,因為我們得以堅持的不是靠了什么高科技,而是靠的一顆愛國心、一個為民心。就這樣說吧,就算你們把網絡也完全控制了,讓我們沒有任何說話的地方,讓我們成了啞巴,那顆為國為民,與道貌岸然,對外國主子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對人民耀武揚威、謊話連篇的精英戰斗的心也不會冷卻。我們還要感謝你們,正是你們歇斯底里地封殺將你們的心虛表露無遺,正是你們對我們的謾罵和攻擊證明了我們戰斗的意義。
代言人李鐵說:“這世界變化實在太快。幾年前民族主義靠網絡助了威,但僅僅幾年的光景,它又吃了網絡的虧,網絡讓民族主義的荒謬現了形。憤青們的自信和遭遇,在這幾年可謂急轉直下,不但群眾擁護度大降,而且自我底氣也越來越不足了。這一切都因為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信息越開放,越能讓認識接近真相。”這樣的定性太過荒謬了,如果如你所說,“網絡讓民族主義的荒謬現了形”,你是不屑于再浪費筆墨的,這個時候,這些話,只是說明,民族主義越來越強烈,憤青們越來越堅定。
李鐵列舉的幾個“PK”更是有意思:
其一
憤青:打美國,我捐一個月工資;打臺灣,我捐全部家產;打日本,我捐一條命。
反憤青:一個連街頭的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卻有勇氣高呼滅了小日本。這個連活著同胞的苦痛都漠不關心的民族,卻有臉說不忘死去的同胞。(這句話看起來批評的是憤青,可是只批評憤青了么?“民族!”看到了么?你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啊,你看到這樣的批評還很高興,很得意?是何居心更是昭然若揭啊!)
其二
憤青:滅了小日本,收回釣魚島!
反憤青:你連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被拆遷,你要釣魚島何用?(對于賣國求榮的人來講,寧肯跪著生,不肯站著死,更不用說讓出一套房子了;還說明了,我們的少數領導干部寧肯與群眾搶地盤也不去和日本等國搶領土,外國人不一定打得過,群眾總能打得過吧,國土丟了不是我自己的,房子拆遷了就能增加GDP增加政績。明顯的正話反說,竟然還拿出來給自己當論據。)
其三
憤青:抵制日貨!
反憤青:我只抵制爛貨,你去喝三聚氰胺奶吧!(有奶就是娘!)
其四
憤青:買日本車的都是漢奸,我見一輛砸一輛!
反憤青:恩,滿街軍牌的日本豪車,動輒就是上百萬的腐敗,你給我砸一輛看看?或者,哪怕對著豐田陸地巡洋艦的警車,吐口唾沫?(這是憤青的錯?你們希望看到這樣腐敗的軍隊,沒有戰斗力的部隊,你們的主子不用花費太多的代價!)
其五
憤青:你不愛國!
反憤青:屁民的國在哪里?(屁民,在你們的眼中,你們同胞只配稱之為屁民,你們獨立于屁民之外,洋洋得意。)
如果說“憤青們的邏輯是一種小農時代的邏輯加上錯誤的想象”,那李鐵們的邏輯就是一種小資產階級的邏輯。真正“以為世界財富就是一個你有我無,你多我少的零和游戲;以為世界秩序就是一種你搶我,我搶你的叢林。”不是憤青,正是你們!憤青們從來不否認文明的存在,只是承認文明應該有多樣性,不像你們只認同一個世界觀,美國的價值觀。
李鐵也好意思說:“憤青們之所以相信那一套荒謬的“愛國”邏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從小接受的是一邊倒的錯誤信息和理論。”我們的確從小接受一邊倒的錯誤信息和理論,正是從你們宣揚的錯誤信息和理論的盲從盲信中看到了真實,看到了你們的荒謬邏輯,要以正視聽。我們真的希望能像你們這樣“在網絡上,有開放的信息,有開放的理論,有開放的爭論。”可是可能嗎,開放的網絡只對你們開放,對我們過濾、限制、刪帖。借用李鐵的一句話送給李鐵,這句話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對他最好的褒獎,只是與他的希望完全相反:“隨著互聯網文化的發展,信息越來越無法封閉之后,真相也逐漸顯露。人們將發現,他們所持的那一套邏輯,自相矛盾日益顯露,漏洞與謬誤日益明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