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火光中的資改罪孽
十一月十五日,上海世博給人們留下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記憶才半月,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的一場大火打破了人們的這一美好記憶,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實施的外墻保溫工程引燃了一幢高層住宅的沖天大火。據最近媒體報導,計死亡五十八人,失蹤五十六人,傷六十六人,心理干預千余人次。起火緣于電焊工無證操作,使電火花引燃可燃物,火借風勢,瞬間引發沖天大火,來不及逃離的居民,大都在化學煙霧中窒息而死。災后,去火災現場悼念者絡繹不絕,頭七那天一萬多。痛定思痛,人們不禁要問:事故的責任究竟應該由誰來負?偶然中是否還有必然的因素?
大樓外墻保溫工程預算三千萬元,經多次轉包,最后見怪不怪地轉到了靜安區區長夫人手中,如此官商勾結,不說明目張膽,只當珠聯璧合。網民驚呼,三千萬預算,戶均二十萬的外墻貼塑,近乎暴利,而承包商依然欲壑難填,以劣質建材濫竽充數。據查,每立方米的阻燃貼面價格在千元以上,而非阻燃貼面僅二百元上下。承包商為了利潤的最大化,不考慮質量安全問題,而只考慮建材成本最低化,易燃物因此大量進場。另一原因,承包商大都沒有固定的施工隊伍,通常只在拿到工程后臨時拼湊一個施工隊,且大多只使用路邊找活的農民工,這樣的施工隊伍,被《人民網》網友“云淡水暖”稱之為“烏合之眾”。計劃經濟時代,施工工人大都是有技術級別的常工,即使學徒,也是常工,都有單位的勞保,資改后,這樣的常工全都下了崗,為了用工成本的最低化,就只能拼湊路邊的“烏合之眾”組建施工隊,既無師傅,也無學徒,不出事算萬幸。用料、用工成本的最低化,是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必然選擇。所以,引發災禍的原因,看似偶然,實非偶然。
放眼看,無數工廠、工地、礦山的傷亡事故,表面看都非常地偶然,其實每次事故的背后都可以看到資改的陰影。例如,南方血汗工廠每年軋斷上萬手指,以及一年死亡上千人的礦難事故(2009年統計),都非偶然,都可看見資改們“看不見的手”在操縱?老板對事故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主要的責任其實不在老板,而是資改路線,路線決定了老板的行為,老板都只是按資改路線行事而已。以上海的大火為例,四個無證的路邊電焊工雖是直接肇事者,但他們只是在按老板的吩咐干活而已,起火后無能為力而逃離,實屬無奈,有十一個農民工同樣葬身火海。小工只聽老板的,老板只聽資改的,罪孽的源頭究竟在那里?不說都明白。一樣的理由,老百姓買不起房,能怪房產商嗎?生病人看不起病,能怪醫院院長嗎?年輕人上不起學,能怪大學校長嗎?還有諸如黃、賭、毒、黑、貪大肆泛濫的源頭又究竟在那里?毛澤東時代為什么幾乎看不到?!歸根到底,究竟誰在作孽,十分清楚。萬惡之源是全盤私有化,此源不除,這樣那樣的災禍只怕防不勝防。
去年,上海閔行區(本人的家鄉),很偶然、很離奇地發生了一起樓倒案。正是這樓倒倒,倒出了一件驚人的“缺盡德”的腐敗案(見《師大奇遇》附文《探“共”請共探》之五十五)如果沒有這概率幾乎為零的樓倒倒,“缺盡德”的腐敗案也許永遠無人知曉,由此可知,全國不知還有多少腐敗案,因無突發事故而隱匿。再比如說,如果沒有眼前這膠州路的大火,又有誰會去在意區長夫人的頻頻接手工程,就像之前的陳良宇兄弟頻頻接手工程那樣。陳良宇不倒,普通百姓又有誰會去在意他的兄弟是干什么的。難怪人們常說事故的背后常有腐敗的影子。
據傳,上海將把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定為“防火安全日”,受災居民同時希望在火災現場立一座“火災紀念碑”以禁示后人,看來都是不錯的主意,有助于加深人們對罪孽源頭的思考和認識。近日,上海市市長韓正表態說:“ 我和正聲同志(市委書記)一致認為,上海建筑市場表現出的混亂現象以及監管不力,是造成“11·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深感內疚和自責。”本人認為,要說主要的責任,既不在市長、市委書記,也不在區長、區長夫人,更不在路邊的“烏合之眾”,所謂的“市場混亂、監管不力”,其罪孽的源頭皆來自走資的資改路線,正是資改們最應該摸出良心,捫心自問:是否“深感內疚和自責”?!
《師大奇遇》附文 2010年代11月初24日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353126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28584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