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滅村運動,一場滅企運動悄然拉開大幕(原創,時評)
—上善若海
9月底,伴隨著全國農村大規模滅村運動的蓬勃而無序的展開,國家同步下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名義上“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管資本精英把它夸的如何天花亂墜,實質上是資改派旨在重新拾起非公經濟36條的牙慧,開始搶奪、瓜分國家工業資本的一場大反撲。
資改派旨重拾非公經濟36條的牙慧,開始搶奪、瓜分國家工業資本的一場大反撲;再說白啦,就是要通過國退民進、國退私進“兩條腿走路”,全面打通國有資本退出的通道,打通放開民營資本市場準入國有資本渠道,切實向民營資本開放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國家命脈行業和核心領域,全面推進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等私有國內外資本,主動進攻參與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改制和改組,為資改派實施新一輪政改打下無可逆轉的基礎。
一場以瘋狂搶奪、瓜分國家工業資本的大規模滅企(國企)運動就此悄然拉開大幕。
回顧中國三十年工業改革,自從毛主席去世后的初始階段,按照企業國退私進戰略,國有企業就已經開始被資改派逐步分化瓦解,神不知鬼不覺的大刀闊斧實施了變革性的政改大手術,面對毛澤東主席親手締造的以公有制為特征,以工人階級為主體、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群起而攻之,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乃至猙獰畢露并侵蝕、撕咬的遍體鱗傷。
中國工人階級社會地位的變化,同資本發展始終密切相關聯。
在初始階段,由于廠長(經理)負責制的實施,黨政分離,黨委領導下的企業管理模式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由此演化,黨群組織,逐步演變成被馴服的工具;一個突出標志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時期本來專門替工人說話的工會等開始的時候吹拉彈唱、打球照相,忽悠到現在,干脆連吹拉談唱都不干了。
就這樣,近三十年,隨著黨務管理資本力量的削弱,資改派資本力量大規模、高層次擴張,陸續實施的國有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分流人員等風生水起,全員合同制也就乘機而入侵蝕工人階級,工人階級的地位逐漸下滑,乃至如今的一落千丈,持續下滑。
在中期階段,滿以為大勢得逞的資改派,開始以“減員增效”的幌子,持續大肆實施工人下崗分流,離散工人階級主體;就工人階級整體本身來看,90年代是資本進攻時期,工人被動防守,偶爾也有散兵游勇,但隊伍渙散,結果都是沒吃到好果子;新世紀出現工人護廠斗爭,也基本都是失敗告終,沒有形成有效的抵抗。但畢竟工人階級開始幡然醒悟,于是維權斗爭事件頻發,資改派轉而一度陷入“企業改革”的半停滯狀態;但在實際上,權貴資產階層與工人、農民階級的國家主體領導權的爭奪戰,一直持續而且永遠沒有、也不可能停止。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隨著資本逐漸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事實上在中國,再加上導致了逐步淡化毛澤東思想、去毛化的原因,最后走到今天這一后期階段,資本力量已經遠遠超過工人階級的力量,工人完全處于被動防守狀態。據官方報道,現在私營經濟已經占到了63%,已經是私有制為主體。私企中,就業的勞動者已占70%,也就是工人階級隊伍中的70%變為完全任資本自由驅使的雇傭勞動力。國企中,在所謂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企業領導想如何就如何,工人無可奈何,被逼急了才采取一些極端的反抗手段,結果工人領袖還是被抓,反抗也沒有任何效果。工人階級變成當今這樣值得同情而根本無人同情的狀態:儼然已成為資改派的刀俎魚肉,煎炒烹炸任由為之。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經過前三十年,由毛主席等無產階級老一輩帶領下栽種的大工業“桃樹”,逐步開始掛果成熟的時候后,《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擇時應運而生,恰到火候,資改派開始上樹“搶桃”了。
隨著,資本侵蝕社會主義制度日益猖狂,下一步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已經和正在迎來新一輪大規?!凹娌⒅亟M”、國退私進、“減員分流”高潮;就是國有企業能股(轉給資本大股東)則股、能合資則合資、能賣則賣、能滅則滅;在此國有企業在完全被唯利是圖的資本大佬掌控的情況下,通過企業國退民進、國退私進,最終掌握國家工業資本的資本家,出于唯利是圖的原因,必然不愿意、必然以養活不了更多普通工人勞動者為借口,工人階級再一次面臨大規模卷鋪蓋走人,被推到了歷史的風潮浪尖上;更多的人民正在和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乞討者或無固定崗位的打工者”。
當然,事實已經證明“解決掉”職工問題可能不是個大問題,但是如果解決不了職工“被解決掉”以后帶來的種種問題可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和國家安全,通鋼刺死經理的事情最好不要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暴力帶來的畢竟永遠是不爽的,唯一的好處就是會得到沉痛的教訓,如果我們連教訓、連傷疤都記不住啦,那就只可能是鼓勵暴力的再次重復。試問:工人階級還有選擇嗎?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