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最近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科普”文章《方舟子:反式脂肪酸究竟有多可怕(點擊進入)》,極力為“氫化植物油”辯解。
此文的第二自然段說:“果真如此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反式脂肪酸。這個名字聽上去就很反面,但其實是根據其分子結構命名的,很中性。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脂肪酸的樣子像一條長長的鏈條,是由一個個的碳原子串起來的,碳原子上面還有氫原子與之結合。碳原子的化合價是4價,可以跟其他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氫則是1價。在鏈條中間的碳原子,由于已與兩個碳原子相連,最多還可以結合兩個氫原子。如果鏈條上每一個碳原子都盡可能多地與氫原子結合,我們就說這種脂肪酸達到了飽和狀態,稱之為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和某些植物油(包括椰子油、棕櫚油和可可油)的脂肪酸屬于飽和脂肪酸。”
大家現在都知道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是有害的,那么,“動物脂肪和某些植物油(包括椰子油、棕櫚油和可可油)的脂肪酸屬于飽和脂肪酸”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按照方舟子對別人的文章的苛刻要求,這句話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油脂里的脂肪酸不可能100%都是飽和脂肪酸。
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應該不是說這些油脂的脂肪酸全部都是飽和脂肪酸,而是說這些油脂里的脂肪酸以飽和脂肪酸為主。
按照常識,至少飽和脂肪酸應該超過一半,才算是為主。那么,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的呢?
下面這個表是維基百科《Fatty Acid(脂肪酸)》條目中給出的常見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的各類脂肪酸的百分比含量。第一列是飽和脂肪酸,第二列和第三列分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Lard豬油 40.8 43.8 9.6
Duck fat鴨油 33.2 49.3 12.9
Butter黃油 54 19.8 2.6
Coconut oil椰子油 85.2 6.6 1.7
Palm oil棕櫚油 45.3 41.6 8.3
Cottonseed oil棉籽油 25.5 21.3 48.1
Wheat germ oil小麥胚芽油 18.8 15.9 60.7
Soya oil黃豆油 14.5 23.2 56.5
Olive oil橄欖油 14 69.7 11.2
Corn oil玉米油 12.7 24.7 57.8
Sunflower oil向日葵油 11.9 20.2 63
Safflower oil紅花油 10.2 12.6 72.1
Hemp oil大麻油 10 15 75
Canola oil油菜籽油 5.3 64.3 24.8
由此可見,方舟子在文中提到的椰子油含有的飽和脂肪酸確實很高,可可油與黃油差不多,也很高。
但是,方舟子在文中提到的現在比較常用的棕櫚油,其飽和脂肪酸卻只有45%,并不算多,因此是錯誤的說法。
除了椰子油和可可油之外,表中列出的其他常見植物油脂的飽和脂肪酸都很低。
至于動物油脂,也只有黃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過半,常用的豬油和鴨油的飽和脂肪酸分別只有41%和33%。
可見,實際上常見的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除了黃油、椰子油、可可油這少數幾種以外,飽和脂肪酸含量都不算高的,而黃油、椰子油、可可油在我國的食用并不多。因此,常用的天然油脂,可以說大部分都不算是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
在方舟子此文的最后一段里還有這樣一句話:“但是這類產品往往是用動物脂肪或棕櫚油等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來代替氫化植物油,同樣對健康有害。”我們在維基百科給出的數據表里已經看到: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是45%,并沒有超過一半,所以不能認為棕櫚油是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的。當然,有人可能會這樣辯解:方舟子說的是“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而棕櫚油確實是含飽和脂肪酸的。但是,因為根本不存在完全不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所以方舟子要表達的意思肯定是說棕櫚油的脂肪酸以飽和脂肪酸為主,而不是僅僅說棕櫚油里含有飽和脂肪酸。
據網友說,方舟子已經把新語絲網站上的這篇文章中的第二段里那句話改為“動物脂肪和某些植物油(包括椰子油、棕櫚油和可可油)富含飽和脂肪酸”。這樣一來,內容當然是沒有錯誤了,但是卻成了一句沒有什么有效信息的廢話。而且,他仍然沒有修改最后一段的那句話,所以此文仍然是有錯誤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