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的《百家講壇》需要袁騰飛
于德清
收視率是《百家講壇》的海洛因。袁騰飛在網絡上的走紅,讓《百家講壇》再次看到了希望。盡管,袁騰飛再次引起社會爭議,不過只要收視率上來了,《百家講壇》就又贏了。
在這個大眾狂歡的時代,《百家講壇》成功地撬開了大眾文化消費的市場,塑造了一個新的大眾話語平臺。《百家講壇》的大眾定位很好,不過,急功近利卻導致他們所推銷的是山寨學問和草根學者。易中天先生的專業本是文藝美學,讓他來品三國也只能說是山寨歷史學;于丹女士也并非專治《論語》,更是這個學術系統里的草根;馬瑞芳和閻崇年先生倒是講了自己的專業,不過,這兩人在此之前的知名度太低??傊栋偌抑v壇》掛的是學者的羊頭,賣得是山寨學術的狗肉?!栋偌抑v壇》并非真的志乎高山、志乎流水,其最在乎的是收視率,是消費者口袋里的鈔票。
在《百家講壇》學術草莽的形象中,他們并不需要嚴肅的學術和求真的精神,他們需要的是夸張和娛樂,是以最“喜聞樂見”的方式俘獲對傳統無知的大眾。無知者面對無知者時才會無畏,而面對有知者則往往是慚愧加崇拜。《百家講壇》之所以不叫“百家書場”,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有知的權威,然后,用一枚枚知識的糖衣炮彈,攻陷大眾饑渴的心靈。
袁騰飛最開始的走紅符合了大眾對知識娛樂化的需求。這正是老祖宗所說的寓教于樂。袁騰飛設壇開講《兩宋風云》,也很符合《百家講壇》的商業邏輯。不過,袁騰飛畢竟道行還是淺了很多。在中學的課堂上,袁騰飛可以“胡說八道”,怎么痛快怎么說。在教科書都錯誤百出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去細究中學課堂上的錯誤。只是《百家講壇》畢竟還是掛了一個學者的羊頭,其對自己的包裝再離經叛道,至少還有那么一片學術與權威的遮羞布。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便《百家講壇》真的不想要這塊遮羞布,其作為大眾傳媒平臺,也不容其做學術上的裸奔。這其實正是學術草莽與學術流氓之間的區別。所以,當袁騰飛上了《百家講壇》,必然要過學術的真假這一關。
因此,比袁騰飛的抄襲門更嚴重的是,他所講內容謬誤百出。東方早報報道,有位網友東方飛龍指出,袁騰飛所犯的基本常識性錯誤太多。東方飛龍隨手一抓就列出了十個謬誤。比如,袁騰飛以白居易的詩句“后宮佳麗三千”為據,認為唐朝后宮比宋朝后宮規模小10倍;再比如袁老師想當然地以為太監童貫沒有胡子。這都是硬傷?;蚴菤v史知識不牢,或是違背基本的學術規范?;蛟S宋史亦并非袁老師的專長,也是如易中天、于丹一樣出于節目需要趕鴨子上架。
《百家講壇》對待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態度,到了袁騰飛這里已經圖窮匕見。其打著大眾的旗號,其實是對大眾智商的羞辱和對大眾文化的玷污。其再明白不過的商業目的,只是徹底暴露出了竊取大眾話語權力的丑惡嘴臉。
知識并非精英的專利。草根亦可成為大方之家。只是這個過程很艱難,需要有對學術基本規范的遵守。憑著一腔血勇而信口開河,這樣的學術草莽,還是不要的為好。盡管,學院派也是謬誤的制造工廠,不過,沒有學術規范則制造謬誤的效率更高。山寨學者們如果不想搞山寨學問,最好還是多一些嚴謹的態度與謙卑的心態。學海無邊,回頭是岸。袁騰飛老師還是好好反思一下,不要再誤人子弟了。至于《百家講壇》,我所關心的是,在知識的海洋中它何時再次翻船。
2009-09-1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