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道妨礙了什么
周洋在《鳳凰網》博報中發表的《“多繳多得,少繳少得”應該兼顧歷史遺留問題》博文中,提出的養老金歷史遺留問題完全確實,在制定政策時很有必要引起重視。
我認識兩名復員軍人,復員時一名被安排在機關開轎車,工作較為輕閑,另一名安排在國企,貨車、轎車都得開,工作十分辛苦。早十多年前他們的工資待遇基本相當,后來逐漸擴大了差距。前年兩人幾乎同時間退休,前者的養老金待遇比后者高得多,差距很大,后者就很想不通。
我還認識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原來都是由國家統一分配在同一國企工作,八十年代中期,國企的主管部門決定將該國企的研究所分離出去成為獨立單位,這些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中的一些人被組織上調到了研究所,另一些人被留在了原國企,當時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都差不多,但后來就逐漸拉大了。到了九十年代,其中年紀稍輕一些的,就從國企“跳槽”去工資高的外企或研究所等事業單位工作,其中一些年齡大的已快要接近退休了,只有繼續留在國企工作,2000年前后,留下來的這批技術人員都隨著國企改制自然變成了改制后民企的打工者。過了不多久,這些曾經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都陸續從企業或從研究所退休了,雖然他們當中有的是同時被國家分配到該國企工作的老同事,有的是夫妻同校畢業同時工作且具有相同的職稱,可是就因為有的人被組織上調到了研究所,有的人被留在了國企,而形成了退休后養老金待遇相差很大的狀況,盡管這幾年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連續上調了幾次,但是在企業退休的和在研究所退休的同等人員養老金待遇還是有很大差距。不久前我和一位在研究所退休高工見面談起養老金問題時,他卻說:我的養老金是比在企業退休的那些老同事高一千多元,可是我的養老金還比在機關退休的同等人員少兩千多元,都比不上在機關退休的普通公務員和退休的小學教師;那年頭大家都只拿幾十塊錢月薪,干了半輩子,但是沒有人說聲不字,而今隨物價上漲,大家工資都漲了,可是由于漲得極不公正、極不合理,所以拿得多的、拿得少的都有意見,不少富翁干脆帶巨款移民走人,……
聽了這段話,我感觸頗多。我想起了那些到當地政府上訪和到北京向人社部反映情況的古稀耄耋老人,我十分同情這些在企業退休的高職稱老人的處境和理解他們提出的合理訴求。正是這些老人在國家困難時期起到了各單位頂梁柱的作用,為國家發展奉獻了一輩子,稱他們是國家建設的功臣,完全夠資格。據說全國這批在國企退休的高職稱老人也只有七八十萬左右,而且每年都有不少人離世。我向這些功臣們致敬!并大聲呼吁國家應當善待這批退休老人,媒體應當如實報道他們的困難現狀,幫助他們反映實際情況。 可是,當我在《鳳凰網》博報讀完周洋發表的《“多繳多得,少繳少得”應該兼顧歷史遺留問題》一文后,想再次點擊ZY5222239訪問周洋寫的關于養老保險問題的博文,再看一看哈爾濱那些冒著烈日求見省長反映問題的老高工們慈祥而又憂愁的面孔,卻發現不久前周洋發表的《酷熱的哈爾濱發生了什么》這篇報道哈爾濱退休高工上訪的博文和相片已被屏蔽或刪除。對此,我只能說一聲:太遺憾了!我不得不問一聲,難道周洋這篇報道妨礙了什么?(ZXC 2010.11.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