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月九--紀念毛澤東逝世34周年
青春中國
·
2010-09-10
·
來源:烏有之鄉
又到九月九。想起了已經離開我們整整34年的毛主席。老人家如果在天有靈,看到現在的中國,不知做何感想。
前兩天是學校開學迎新的日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學校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始終跟青年人在一起,心態可以永葆青春;最大的壞處就是始終跟青年人在一起,自己卻不可避免地老去。
三十多年來中國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有很多問題。我的看法是九個字:數量多、質量雜、方向偏。人才培養數量上絕對世界第一,質量上參差不齊,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市場化和精英化完全背離了教育公平原則,完全背離了教育的大眾化方向,甚至成為壓在人民肩上的“新三座大山”(教育、醫療、住房)之一。現在,中央已經提出教育改革重新走公益化大眾化的方向,但愿能在新的水平上撥亂反正,重回正途。在學校迎新中有個橫幅,上書“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大學”,這才是大學的正道,不能追求后者沒追上,前者反而丟了。
不過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某些勢力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往教改中塞私貨。據傳今天開學后某些地區高中語文教材踢出《阿Q正傳》、《背影》等經典。魯迅和朱自清們滾蛋了,他筆下的哪些人物高興了呢?
“現在這種教育制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么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
“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么多注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
——毛澤東,1964年2月13日在春節座談會上的講話節錄,原載《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12月版。
最近,著名學者何新因為質疑衛生部要為全國適齡兒童免費“強化”接種麻疹疫苗,有關部門一方面做了避重就輕的回應,一方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封殺了何新的新浪博客。貴為曾經的“國師”、現全國政協常委的博客,他們都敢封,恰恰證明此事是無風不起浪,也許真有什么見不得全國人民的事。毛澤東批評過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現在倒有變成“美國衛生部中國辦事處”的可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關系到1億多祖國未來的大事,就這么不明不白地強行推行下去,實在是讓人費解心驚。其實麻疹并非大病,中國民間有好辦法治療。我小時候7、8歲才出麻疹(老話說越早出越好),發燒三天,很嚇人,也沒去醫院,就是民間的老中醫看好的。
“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培養醫生的方法,也是為了城市,可是中國有五億多農民。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
——毛澤東,1965年6月26日《對衛生工作的指示》
內事很郁悶,外事也來湊熱鬧。菲律賓剛殺了幾個香港游客,小日本又扣中國漁民。吳某人說了韜光養晦一百年不動搖,那么釣魚島也是不可能回來的,寄往某部的鈣片也不會少的。我始終就不明白,既然一直聲稱我們有釣魚島的主權,為什么屢屢要用漁船和人家的軍艦對抗,如果國家的領土完整要靠民間人士來保衛,那么養軍隊干什么?
有段子說的有點偏激,但不無道理:“前三十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雖然瘦點,但骨頭是硬的。后三十年,中國人民又趴下了,雖然胖了很多,但骨頭軟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澤東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