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敗家子從古至今實在太多太多,看看中國的詩歌、筆記、小說、傳記、傳奇、戲曲、說唱等文藝作品,真的不可計數。這些人好端端的干嗎非要敗家呢?說實話,他們也未必想著敗家,然而卻不能自已——從小嬌生慣養慣了,不事勞作,真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既不知道創業的艱難,更不愿吃苦受累,卻沉醉驕奢淫欲的感官享受,就只好花錢如流水,或賭,或毒,或淫,或亂,或狗馬……一個人嫌敗家慢,又交接一幫狐朋狗友、弄上一群嬌妻美妾一并幫著敗家,如此,就是金山銀山也被他們揮霍光了,到頭來,那還不只有出賣爺田嗎?
這是說個人的。其實大一點說,譬如國家,也是這樣。翻翻中國的歷史,除了那個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外,歷朝歷代的開 國 君主哪個不是兢兢業業?既知馬上打天下的掉腦袋風險和艱難,守起業來就心驚膽戰,有時連做夢都驚魂,治國理政不用人催,自當勤勉、謹慎、戒驕、戒躁,從不敢粗心大意。有時也想驕奢淫欲,但一想起當年受的罪就又泄了氣。譬如那個流氓皇帝劉邦,真正當了帝王,一改流氓專橫的本性,謙卑地稱“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唐太宗李世民面對魏征的直言犯諫,屢屢下不了臺,每每氣得咬牙切齒發狠殺了他,但最后卻還是陪著笑臉作檢討。朱元璋就更不用說了,當了皇帝依舊每日粗茶淡飯、早起晚睡,不敢絲毫懈怠,以致自嘲:“諸臣未起朕先起,諸臣已睡朕未睡。何似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披被。”在他們,哪有什么驕奢淫欲的快樂?所顧及的只是國計民生,生怕一覺醒來天底下的老百姓也像他當年那樣起來造反。所以十分地考慮老百姓的利益,每每休養生息,對老百姓多方安撫,嚴厲打擊土豪、官紳的奢侈之風,更不準他們隨意地圈占老百姓的財產及土地,實在是怕官逼民反啊。同時,又推行儒家的克己、佛家的清心、道家的無為思想,抬出忠君愛國、修身養性的大帽子,并通過限制官司、打擊惡訟(律師)等等各種方法,努力消除、壓制士人百姓的欲望私念,防止爭斗,以維護社會和諧,避免引發更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乃至暴亂。但他們的子孫又怎么樣呢?如同敗家子們一樣,驕奢淫欲,聲色犬馬。然后上行下效,官紳們也驕奢淫欲、聲色犬馬,并普及到民間,城市和鄉下的財主、地主們也驕奢淫欲,聲色犬馬。驕奢淫欲、聲色犬馬后又怎樣了呢?就是瘋狂地剝削、壓迫老百姓,敲骨吸髓,茹毛飲血,讓富人愈富,窮人愈窮,真正冰火兩重天。弄得老百姓實在過不下去了,反正是個死,不如扯起大旗造他奶奶個反!于是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們的子孫后代或被殺死,或被毒死,或羞愧自殺,總之,沒一個有好下場,真正是國破家亡。死到臨頭了,這幫敗家子們才大夢初醒,發覺祖宗留給他們的“田產家業”——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寬仁養民的政治智慧、治國理政的箴言法寶、九州六合的江山社稷統統讓他們揮霍、變賣給敵人了,不得不垂淚哀嘆“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然而,晚矣,晚矣!只有悔矣,悔矣!只剩恨矣,恨矣!
呵呵,我們呢?毛澤東等老一輩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以前赴后繼的精神造了富人們的反,把億萬窮苦人扶上了國家主人的寶座,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萬眾一心,中國大同”。然而,才一個甲子矣,不過兩代人耳,驕奢之風日盛一日,淫欲之風日盛一日,爭斗之風日盛一日,貧富分化日盛一日。而反觀他們留下的“家業”——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所剩其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剩其幾?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剩其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制所剩其幾?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理想信念所剩其幾?已經快賣光了,卻還有敗家子大肆叫囂少談姓“資”姓“社”的問題,為制造更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掃清障礙,為剝削與壓迫正名,想干什么?想干什么!
1949年3月23日 ,毛澤東率領他的領導班子離開平山縣西柏坡進京時,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上京趕考去,一定要考好,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不當李自成,我們希望考個好成績。”毛澤東一言九鼎,一輩子始終和老百姓心連心、背靠背,最終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合格答卷,他和他的戰友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乃至于他逝世時,十億民眾同悲泣——發自內心的!如今誰能做到?如今誰有如此魅力?誰能保證他和他的戰友打下的紅色江山不會改旗易幟?
杜牧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真的反復驗證呀!真的顛撲不破呀!
嗚呼,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原文網址:http://hi.baidu.com/xingshihengyan/blog/item/8ed6c36d1880affc431694d8.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