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去過深圳,或者你對深圳的實際情形沒有經過深入的了解,你一定會立刻回答:鄧小平。
我在沒有去深圳工作以前,也是和你一樣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深圳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是我們的總設計師的杰作。深圳的崛起改變了中國,也因此而影響到了世界,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存在就是一切。
所以,我剛開始到深圳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叫世界之窗附近的一個叫銅鑼灣的一個超市。那里面可謂應有盡有,其中就有幾排書架。上面有各種各樣的書籍,我刻意地瀏覽了一遍,有關鄧小平的書籍不少,有一二十本。有關毛澤東的只有一本,叫做《文革十年動亂始末》。聯想起深圳荔枝園旁邊樹立起的巨幅鄧小平畫像,和那個蓮花山上正在闊步向前行走的鄧小平塑像。我認為毛澤東在這里一定是不大受人們歡迎的。
然而,我錯了。
首先糾正我的這個看法的是深圳書城。這是亞洲最大的書城,書城果然名不虛傳,偌大的整整幾層樓里全都是琳瑯滿目的書。第一次看到那個場景的時候,我猶如一條小河溝里小魚兒突然游進了大海一樣。受到強烈的震撼!我當時想:在這里,我一輩子也讀不完我想讀的書了。
上到三樓,一轉彎,就看到有關毛澤東的書籍,共分四個大書架。(第二是鄧,鄧是兩個書架。)可把我給高興壞了,我現在腦袋里的東西,有一部分就是在那一段時間里從那里得來的。(當然還要經過自己的分析和對社會的觀察研究)而且我還看到:在那里駐足看書的人最多,當然買的人也很不少。
深圳先富起來的那些人買書的方法是很牛的,都是一車一車的買。讓我看的眼饞。不象我們內地的農民和下崗工人,買一本幾元錢的書,要在書店里轉悠老半天以后,在兒子或者女兒那殷切渴望的乞求似的眼神下,才把手里捏的汗津津的錢遞給營業員。
后來,我到深圳的一個叫做《中國企業家》的文化單位里應聘,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時間,徹底的轉變了我的看法。通過對深圳企業家和一些行政單位領導的了解和采訪。才知道——。
原來,大部分的深圳人最崇拜的也是毛澤東。
我記得我們去采訪的一位龍崗區的領導時,一提到毛澤東,他一下子就激動起來:對毛澤東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他領我們到他的辦公室,讓我們參觀他的辦公室,除了桌子上的毛主席塑像以外,對面的墻上赫然掛著一幅巨大的毛澤東手書的詩詞《沁園春·雪》,他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后來我才了解到,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許多特區的黨員干部都仍然是非常崇拜毛澤東的,他們的先輩都是舊社會里逃荒要飯的窮人,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他們翻身得解放,他們表情認真地對我們說:我們什么時候都不會忘記毛主席,吃水是不能忘記挖井人的。說毛主席壞話的人,都是沒有良心的。
所以深圳的許多公園里、社區里居民休閑的地方,都樹立著毛主席的塑像,表達著富起來的人民在感謝鄧小平的同時,也深切懷念救星毛澤東的拳拳之心。
那么,深圳的企業家們呢?
大部分的深圳的企業家對毛澤東的感情也是一往情深。比如最有名的創業型企業家華為公司的總裁任正非,他就是按照毛澤東的思想理念管理公司的,他經常和員工們在會議室里高唱革命歌曲,每每唱到動情處時,他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使他回想起對往日崢嶸歲月的回憶。還有我認識的許多著名的老板,他們辦公室最相似的特點就是背后一幅巨大的毛主席的氣勢磅礴的詩詞,他們說:我們追求的目標和事業,都是和毛澤東分不開的,他的思想讓我們借鑒成功地創業和經營。并給予了我們一生一世都用不完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在荔枝園鄧小平畫像的后面,每到夜晚和星期天,那里就成了歌唱的海洋、舞蹈的世界。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打工者;不管是專業文藝工作者,還是業余愛好;不管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不管是衣冠楚楚,還是服裝襤褸。大家都圍在一起,形成了好幾個演唱圈,都在那里忘我的縱情的歌唱,歌唱著人們記憶中的那些令人激情滿懷的紅色歌曲。使我最感動的是那些歌頌毛澤東的歌曲,特別是在演唱那幾個著名的大合唱《長征組歌》和《黃河大合唱》時,有那么多的人唱的那么的投入,有一種排山倒海、波瀾壯闊之勢,總使人的心中熱血沸騰、洶涌澎湃。歌唱的人員中,有西裝革履的老板、有風姿綽約的女子、有憨厚直爽的中老年農民、更有老態龍鐘的老人,他們情感熾熱地歌唱著,有時候簡直可以說是滿懷深情的“吼”,那不僅僅是歌唱,那是從心底發出的對偉人的呼喚。不管是老板、工人、知識分子、拾荒人,在這里都沒有了界限。由于對激情年代、對領袖的懷念和熱愛。此時此刻的他們,忘記了一切。
從此,我終于明白了:只要是在中國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偉大的名字——毛澤東,他的偉大精神和光輝思想是永遠活在十幾億人民的心里的,而且這些偉大的人民還將會世時代代的把這種偉大的、真誠的信仰傳遞和繼承下去。你相信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