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存的公有制家底,前景堪憂!
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辛辛苦苦26年積累的財富和資源幾年的時間就分的分,送的送,一下子打了水漂。剩下不足十分之一的部分拼成了159家大型國企。這些企業表面上光鮮亮麗,實際上很多企業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要不是靠壟斷這根柱子支撐著早就不行了。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無不憂慮地表示:“企業強而不大,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強,遲早要垮,垮的影響也會足夠大。”
下面看看我們這些國企的現狀吧!
一,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并沒有使這些企業素質得到提高
在這次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中,西方各國大企業普遍受到了重創,我國除了出口加工的部分企業,其它企業受到的影響很小,而出口加工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也就是說國營企業不但沒受太大影響,反而有了一個大發展的契機,真是要錢有錢,要市場有市場。國營企業在我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國內市場環境中,理應乘勢而上,可是奇怪的是幾年下來,企業綜合競爭力不但沒有實質性提高,企業素質反而在下降。
例如,石化雙雄不但沒有提高自我消化能力,不但沒有轉型,反而找到了無所作為的借口,一方面不斷地通過漲價把壓力轉給老百姓 ,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更多的貸款和資金需求,這讓人們十分失望。
二,這些企業“活干得慢了,錢賺得少了,但飯吃得多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杜語)
“中國500強”企業中60%以上是國營企業,這些企業不是在競爭中通過兼并發展起來的,而是靠國家的意志和力量拼湊起來的,沒有經過市場競爭的洗禮,又受到國家的多方保駕和支持。在金融危機中,是靠國家用大量的資金撐著,4萬多億資金大部分進了這些國企。但是企業的領導人收入不但不降反而提高了。
三,壟斷掩蓋了無能
中國企業500強的前十名有六家金融企業,兩家石油企業,一家通信企業。
就以金融企業為例:
我國金融企業能安全度過這次金融危機,不是因為強大,也不是因為企業的素質高,主要是靠以下兩條:1它們大量的銀行壞賬、呆賬在金融危機前剛由國家財政核銷,國家財政為他們注入了大量資金(據說是1.5萬億);2是由于我們的金融企業相對封閉而且發育不成熟,未趕上參加成人游戲,正如周立波講的:發育尚不成熟的人當然不會得性病。
四,企業只求大不爭強
判斷企業強弱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資金和設備,二是管理,三是經營,四是創新和開發能力。我們的企業除了第一條可以吹吹牛,其它三項都不行。
1資本的巨大浪費和低效益
國家控制的企業為社會產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產品,但拿到超過75%的資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水泥產能已經過剩三億噸,鋼鐵產能過剩一億噸,汽車整機廠已經超過150多家,但是投資的沖動還是抑制不住,為什么?因為政績是自己的,可以此升官發財;浪費是人民的,“弱勢群體”管不了他們的事。
這些過剩的生產能力都是巨大的浪費,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2管理的失敗
只舉一個例子。世界金融危機本應是我們撈底的好時機,我們為什么不敢大膽實行海外兼并和收購呢?關鍵是自己管理不行(之前的收購80 %都是不成功的)。不要說花大價錢兼并,就是白給也管不好。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培養出像樣的人才。連自己國內的企業都管不好,如何管好海外企業?這叫內科怕治喘,外科怕治癬,一治就丟臉。
實踐證明,壟斷和現行的用人制度既不可能造就強大的企業,也培養不出真正的企業家,只能產生一批企業官僚。我們國企已經成為高官親屬的聚集之地,成為一批庸人的棲息之所。這也是高官強烈抵制財產公示立法(不是什么內部申報)的一個原因吧。
3經營水平很低,缺乏競爭能力
主要靠壟斷價格和壟斷國內市場生存的企業,無法真正進入國際市場。
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大企業的紅利,不少是資源紅利、行業紅利、人口紅利、政策紅利,這是老天爺、老祖宗、老百姓給的紅利,而缺少的正是經營管理紅利。”
4自主創新能力弱,我們至今罕有國際名牌
我們的開發主要是模仿。業績不錯的海爾占有一定的國際市場,但不過也是以低檔貨進入國際市場,在世界上稱不上是什么名牌。華為是國家精心扶持的企業,盡管華為在研發發面投入甚巨,并鼓吹近年它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達世界之最,然而,它的大部分“創新”都只是對現有技術做出的微小調整。
美國前10位最賺錢的企業中有5家是IT企業,而中國500強前十名中,有5家是銀行。
未來十年到十五年年之間就我國客觀條件來講還有快速發展的可能,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會產生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提供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在價格壟斷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國大企業還有很大的空間,這段時間應該是我國企業走向強大的最后機會,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把國企推向市場經受洗禮,一旦我國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走過靠低水平高投入推動經濟發展的階段而不得不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時候,我們就完蛋了。
另一方面,企業不是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而是通過價格和市場壟斷讓老百姓被迫買單,通過分配中一味剝奪工農的利益,不但企業難以強大,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現在我國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差別,主要是私有化的結果,但是一大批國企官僚正是這少數先富起來的一部分。
聽說最近又要把一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我們更所剩無幾了。
國企再不爭氣,我們的公有制就徹底輸光了。
(附列入國務院國資委的中央國企名錄)
1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81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2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82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
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83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4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84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5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85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6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86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7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87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8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88 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
9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89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
10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90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11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91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12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92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13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93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14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94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15 國家電網公司 95 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16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96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7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97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18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98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
19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99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20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100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21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101 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
22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102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23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03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
24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104 中國種子集團公司
25 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 105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6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 106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
27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107 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
28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108 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
29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109 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30 東風汽車公司 110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
31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111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32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112 中國唱片總公司
33 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 113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34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 114 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35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115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36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116 中國國旅集團公司
37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117 中國中旅(集團)公司
38 中國鋁業公司 118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
39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119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40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120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
41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121 珠海振戎公司
42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122 中國海洋航空集團公司
43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123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44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124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
45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125 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46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126 中國海誠國際工程投資總院
47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27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
48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 128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49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129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50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130 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
51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131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52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32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53 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133 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
54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134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55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 135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56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136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57 中國包裝總公司 137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58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 138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59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139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
60 中國誠通控股公司 140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61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 141 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
62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142 長沙礦冶研究院
63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143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64 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 144 沈陽化工研究院
65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145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66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146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
67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147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68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148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69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 149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70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150 彩虹集團公司
71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151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72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152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
73 中國化工供銷(集團)總公司 153 華僑城集團公司
74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154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75 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 155 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
76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156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77 中國鹽業總公司 157 三九企業集團(深圳南方制藥廠)※
78 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58 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
79 中國恒天集團公司 159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80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