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前三十年通過“改革”過去舊的工業管理體制,實行“有水快流、分散辦礦” 的方針,通過拍賣,轉讓、入股等方式,把部分國有煤礦資源轉到了私人手中。
而后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小煤礦遍地開花,虧損企業各個翻紅,煤老板炙手可熱,GDP連連升高,小煤礦產量達到3億多噸,各級官員既有政績又發大財…真是形勢一派大好。
當時上下贊譽:這是改革的偉大成果。
正是這幾十年山西礦難頻頻,死人累累,各種新的統計數字和相關負面評價也如潮水般見著于媒體:這些小煤礦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安全設施簡陋,生產條件惡劣,采煤萬噸死亡率比國營企業高出11.3倍;采煤的資源損耗率為1:4,高出國營大企業的2倍多,每年造成14億噸煤礦資源的巨大浪費以及環境的巨大破壞;國家減少稅收累計達到上百億;相互壓價造成市場價格混亂;官商勾結,腐敗成風,每一個礦難事故都有一批貪官的影子;悍馬車隊、豪華婚禮、包機買樓、豪賭、二奶、帶血的GDP……一說起山西煤老板,這些關鍵詞儼然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p>
真是:一人發財千家淚,玉饌佳饈百姓膏。
放眼全球,可能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千軍萬馬挖煤,漫山遍野放炮,放下鋤頭就是煤老板??v覽世界產煤大國,澳大利亞排名前5位的煤炭企業,產量占了全國總產量的七成以上;美國排名前4位的煤炭企業,在全美的生產集中度達45%以上;印度最大的煤炭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近90%;而德國所產近2億噸煤炭,全部由一家公司生產?! ?/p>
中國煤炭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37%左右,但礦難死亡人數占到全球煤礦死亡總人數的7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萬噸采煤死亡率是世界的兩倍。而礦難死亡的90%發生在小煤礦。原因很簡單,小煤礦采用的生產方式原始落后,多數小煤礦機械化程度不到30%,靠“人海戰術”維持生產,比如山西40%的煤礦產能還停留在放炮開采、畜力運輸的階段。如此生產條件,透水、瓦斯爆炸、中毒等事故層出不窮,不死人,不傷人,才是咄咄怪事?! ?/p>
礦難震驚了全省,也震驚了全國,甚至震驚了全世界。但這一切都是在改革的大旗下進行并發生的。
今天又要改革了,2009年8月 國家安監總局等14個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化煤礦整頓關閉工作的指導意見》,重申力爭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把全國小煤礦數量控制在1萬座以內?! ?/p>
山西更是一馬當先,正在加速推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煤炭企業重組行動,涉及國有、民營、私人煤炭企業超過2200家,至2010年底,全省礦井總數將由2598座壓縮到1000座,煤炭企業數量將從目前的2200個銳減至100個左右。小煤礦的徹底終結,也使得山西煤老板行將謝幕。
我一時糊涂了,到底哪個是改革?
如果說幾十年前“國退民進”是改革,那么今天的“國進民退”就是復辟,就是倒退?! ?/p>
如果說現在的“國進民退”是改革,那么十幾年前的“國退民進”就是復辟就是倒退。
我本人贊成結束小煤窯的歷史,讓“煤老板”成為歷史名詞;反對前幾十年山西打著改革的旗號干的那些為了金錢,為了帶血的GDP而犧牲老百姓的生命、毀壞國家資源的“有水快流、分散辦礦”的方針,絕不承認那是什么改革?! ?/p>
改革應該指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p>
但是經過三十多年的社會演變,“改革”一詞在中國已經被賦予并最終包含了極強的道德正當性。在爭論中被貼上“反對改革”標簽的一方,自然要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具體政策的失敗或是政策的某些不良后果受到質疑和批評時,對于政策的維護者來說,最方便的辨護手段就是將批評者的質疑說成反對改革,反之卻把自己干的所有事都貼上改革的標簽?! ?/p>
山西把煤礦資源通過官商勾結轉給個人稱作改革?! ?/p>
國營企業的資產被少數人瓜分,讓幾百萬工人下崗也是改革。
把國家資源交給權勢集團的親屬實行行業壟斷坐地分紅還是改革。
這些年來,改革成了一些官員和政府部門的護身符,只要祭起這面旗幟,干什么都具有了正當性。而恰恰就是在改革的旗幟下被塞進了太多的私貨,為權貴攫取了太多的利益。善良的老百姓付出了太多的犧牲?!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