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給無房者“拜年”了
文/亞平
茅于軾--天則經濟研究所的所長,一個天命之年即為“特色”服務至今的老人,一個自稱“被正確的打成右派”的人,一個為私有化奮斗不息的磚家,一個被西方特別器重的人,一個喜歡拿著經濟談政治問題的人,一個《08憲章》重要的發起人…….,總之,中國幾萬年才出現的一個“好”人。
要說他好,這不是瞎掰,是有事實依據的。前幾天偶翻案前的黨報---大眾日報,帶有茅老照片和精辟言論的專欄“名博觀點”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茅老說了,房價太高不是開發商惹的禍,那是因為國務院限定18億畝紅線造成的,假如廢除國家對糧食耕地的嚴格控制,讓農民自由買賣土地(因為糧食價格并不高,種地不劃算),交給開發商蓋房出售,房價還會惹民憤嗎?至于是否應該將這18億畝土地全部建成商品房,茅老的心愿自然是多多益善。
耕地沒有了,房子遍地都是,如此一來,房價自動下降了,只是住在樓價如當前糧食價的樓房里吃啥,那不是茅老關心的,他只談目前“高房價”的解決方法.
專家的水平就是不一般,總覺得他的看法有點“缺心眼”,恰似形而上學描述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做法,難道這么一個大專家不懂得“唯物辯證法”?豈能將吃、住問題對立起來解決?
說實在的,寂靜的深夜聽到狼嚎很瘆人,如同茅老突然關心“無房者”的聲音,冷不丁讓人寒顫起來,有道是 “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這個“好人”到底是誰家的好人?
明眼人一看就是打著為購房者著想的幌子,為開發商謀取“軟黃金”----農民手中的土地,你說這廝狡猾不狡猾?其實這種小聰明宛如日常生活中的騙子常用的伎倆。赫赫有名的經濟專家成了騙子政客?雖然有點不尊重意味,但是在這個特色的社會里,奇跡總是出人意料,借用一句歌詞,“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開發商都是些啥東東?中國人都知道,“黑呀,那是相當的黑,黑的繃硬繃硬的。”改開三十年,暴利最大的行業之一是商品住宅開發,高房價成為新三座大山之一。
早在1998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即23號文件),通知中首次提出:“房改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
這一體系包括高收入者購買和租住商品房,向中低收入者供應經濟適用房,向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住房這三個層次。按照23號文件的精神,城市八成以上的家庭應該是由政府向它們提供經濟適用房,而不是開發商搞的商品房。假如,后來的決策者一直按照這個路子搞下去,吟出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白居易也會瞑目的,
可是私有化的政客是不會站在人民利益一邊的,政策是他們制定的,也是他們修改的,2003年18號文件,最終將“房產”打造成一顆永不敗落的搖錢樹,此后,滾滾鈔票和打了興奮劑的GDP撲面而來。八成以上的人一齊卷進了開發商掀起的熱浪滾滾的高房價中,再也無人關心“蝸居”在垃圾堆邊還是屋檐下的“寒士”們了。
茅于軾現在出來為高房價開藥方,是揣著聰明裝糊涂,是斷子絕孫的藥方,是擾亂中國社會穩定的一條毒計。可是就是這樣的胡言亂語,黨報竟然轉載刊登,不知道編輯是否也“揣著聰明裝糊涂”?
茅于軾替誰說話?答案---既不是無房者也不是農民。
附原文:
讓 市 場 決 定 用 多 少 耕 地
茅于軾(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
國家為了糧食安全,設置了一條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許越過,用以限制任意將耕地轉換成開發用地行為。從現實生活來看,我國的糧價并不高,國家還要抬高糧價以保護農民的利益。相反倒是房價太高。房價高不是建材貴或蓋房的勞動貴,而是土地貴。土地供應有18億畝紅線的限制,所以貴。如果允許自由轉換,一定會有大量土地轉變成開發地。土地供應增加,開發用地也就不貴了,房價也就下來了。雖然這種轉換能夠增加社會財富,出讓土地的農民愿意,開發商也愿意,各得其所。但是危害了國家的糧食安全。所以國家從全國人民利益的出發要限制這種只顧財富增長的行為。這樣做是 有道理的。糧食安全顯然比財富增長更重要。
可是問題在于為什么是18億畝,而不是別的數量,比如講19億畝豈非更安全?糧食安全固然重要,別的土地使用也很重要。因為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太多,別的用途需要多少土地無法也計算計算出來。誰也沒有能力計算出一個耕地數量。所以結論只能讓市場去決定該用多少土地。(大眾日報2010年7月30日財智專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