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親戚多年前被“免費海景看房團”忽悠,在山東某個五星級海邊旅游度假區,買了一處海邊度假房,今年夏熱難熬,我就要了鑰匙,去海邊享受避暑度假。
這里背山面海,四季如春、夏日里涼風習習、絕對不用空調,空氣清新、水質純甜、海產豐富、物價便宜,真是中國人民的一個幸福旅游地啊
住了一個多月,認得了不少鄰居,都來自全國各地,有社會精英——教授專家畫家作家音樂家一大堆,更多的都是平頭百姓。
中國的底層人民,也能在五星級旅游度假區,,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商品房,每年5月-10月,能在海邊度假,不知道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通百姓,能做到這樣幸福的夢嗎?
今天中午,與幾個新認識的鄰居,在小區的菜館里AA制搓了一頓,有清蒸牡蠣、紅燒大黃魚、溜肥腸、東北亂燉、鲅魚水餃、本地風俗是夏天吃狗肉,就來了1大盤手撕狗肉。
觥籌交錯間,酒醉飯飽,家里搬一張帆布沙灘椅,在樹蔭下一頓酣睡,醒來已經日暮,清風襲面,身子快活得似乎每個毛孔都張開著、心里洋洋得舒張開來,欲夢欲仙般的,懶懶得起身換了泳褲就奔海灘。
大海茫茫、海浪層涌、斜陽西落、退潮后的沙灘,被夕陽染成了金黃色,充滿了大人孩子嬉笑追逐聲。我斜躺在細軟的沙堆上,正陶醉享受著海風輕撫的快意呢,腦后忽然響起一個低沉而蒼老的聲音:“看這小伙子,多讓人羨慕?”
轉頭看去,是一位花白頭發、滿臉皺褶、面色蒼黃、體態瘦小的干癟老大娘,雖臉上賠著笑容,但怎么看也像是菜場里賣蔥姜的小販。她從上到下一直在打量我,確實,我長得有點壯大,朋友們與我開玩笑,說看見我就能涌起滿腹的食欲。
我笑著對大娘說,您是不是身體不好?
她回答:“是啊,我有病,吃啥都不香。”
我又說:“大娘啊,心寬才能體胖,我看您是心事太重,醫生的觀點:人的疾病,70%來自心理。”
“是的,她小心眼,”,旁邊一位大爺插言,我估摸著該是她的老伴。
我就順著大爺的話繼續勸說:“在我們家鄉有句名言:‘ 樹上1只鳥,煩不了,你煩它也要飛掉,不煩它也要飛掉。’,您老兩口到這般年紀,幸苦一輩子,退休了就該享享清福;開開心心是一天,悲傷憂慮也是一天。胡錦濤給你們加工資了吧?”
大爺大娘直點頭,這幾年他們的退休工資漲得不少,吃穿倒是不用愁。
我說:“對啊,你們工資都漲了,吃穿不愁,又來海邊買了度假房。還要心思重重、苦大仇深干什么呢?”
此時,大爺激動了起來,臉脹得通紅,高聲嚷道:“別人加工資加得更多,憑什么啊?”我愕然,臉上的表情有點尷尬。
大娘插言進來說:“我們是加了工資,吃穿也不愁了,但他們貪污幾十萬幾百萬,我們不甘心”。
大娘的心事原來在這里,我默默無語,匆匆告別,趕回來碼了這堆字。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
軍旅作家王樹增,在《百家講壇》講授長征,講到紅一方面軍突破臘子口后,來到草原,繳獲了一萬斤糧食、2千斤鹽巴,總部首長提出口號:“讓紅軍戰士吃好”。
饑寒交迫、褸衣爛衫、體力嚴重超支的紅軍戰士,除了吃到大塊的牛羊肉,還洗到了熱水澡,這種幸福,深深鐫刻在紅軍戰士的心里,多少年后回憶,哪怕他們早就換了錦衣玉食,還是感覺比不了那種幸福。
我遇到的這兩位老人家,明明生活在幸福里,卻感覺不幸福,每天想著別人的錢比自己多,就睡不好覺,反而弄了自己一身的病。
這樣的中國人,委實太多了,他們的心事很重,幸福感太少,可以這么說,當初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缺吃少穿的貧下中農,也比這些錦衣玉食的人幸福感要多,這點可以從右派提供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大陸逃港人員照片上可以看出來,一個個神采奕奕,而不是苦大仇深、餓殍狀的。
中國人民現在普遍缺乏幸福感,這有來自社會的因素,更多的是來自于個人的心態。我在拙作——《信仰、老虎凳辣椒水、扒海參》里講到:有信仰并堅持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現在的中國人,革命信仰丟失了,變成了信仰賺錢,似乎天下最大的事,就是賺錢,還不能賺的比別人少,別人賺多了,他就不高興。每個中國人都有很好的夢,賺錢后,要干嘛干嘛的,實際上,啥也不干,一切為賺錢讓位。
中國人民要賺多少錢,是個夠呢?
明明已經生活在幸福里,因為比不了別人的錢多,就苦惱傷心、日夜不安、忽視已經到手的幸福,這是何等悲哀啊。
我以為,改革開放經歷了春天的故事、3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該進入下一個階段——建設幸福社會主義。
特色已經不能涵蓋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全部了,無論是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人民幸福,肯定是成功與否的硬指標。
社會主義中國如何讓人民幸福呢?
我以為幸福不幸福,不是金錢多寡,《非誠勿擾》欄目的寶馬男、寶馬女,不一定會幸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是幸福的很了。
幸福不幸福,是觀念、是心態、奉獻肯定比索取更幸福。
果斷提出“建設幸福社會主義”,該是我黨經濟轉型的必要功課,我就拋磚引玉整了這篇小文,以期大家一起來為此課題,貢獻自己的智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