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論壇第104期看到北京大學徐勇先生正在努力推動“琉球學”的研究和學科體系建立的信息,感到這是一項偉大的舉動。
進入21世紀的今天,在全體中國人一致致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重大歷史時期,琉球學誕生和理論體系向新層次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歷史進程來說,自元朝結束以后到今天的歷史,中國的綜合國力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的水平,有能力用我們的實力恢復中華固有領域疆域。
琉球學,與很多歷史學術體系很不一樣,它帶有歷史上最沉重的歷史背景,也是中華民族近代遭受外敵和列強侵占的苦難的象征。在19世紀下半葉,日本侵占和吞并了中國的藩屬國琉球國,進而迅速發動了吞并朝鮮半島的甲午戰爭,由于大清國的失敗而被迫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我國的遼東半島和臺灣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在地緣戰略上,可以說中華大國的海防已經無存,外國戰艦可以隨時進出中國的內河航道,而中國的海岸線則任何國家的艦船都可以自由游弋。日本的勝利,使他們產生了田中內閣所制定的吞并整個中國以至全亞洲,全世界的“宏偉雄心”--田中奏折:其核心就是要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征服朝鮮,就征服了滿洲,征服了滿洲,就征服了中國,而征服了中國,才能征服世界。
而1904年日俄戰爭后,日本實現了初步征服滿洲--即中國東北,在九一八事變后,幾個月之內就占領了全東北,進而,才有了盧溝橋事變,日本大舉進攻中國大陸內地。
這就是琉球學的主要歷史背景。
雖然,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宣布投降了,然而,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等陣營的角逐開始了,所以,日本的投降,一切的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并沒有徹底解決琉球和釣魚島問題,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今天,我們中國雖然綜合國力強大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我們的周圍已經籠罩著戰爭隨時發生的陰云,無論是南海,東海,中印,中越和西部的恐怖主義騷擾,都可能是導火索。但是,今天的中國不是大清國, 也不是“東亞病夫”,今天的中國一定會將外敵抵御在海域之外。
琉球學的意義在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完整,琉球群島公平和公正恢復其應有的地位,必將給21世紀的中國提供歷史性的模式,使一切用不平等條約掠奪過去的領土回歸原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