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上網查了一下鐵飯碗的定義,百科上說,指的是好的單位或部門,工作穩定,收入無憂。如果是這樣的解釋,那我就納悶了,為何要給他打破?吃飽了閑的,難道我們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如何把鐵飯碗做的多多的?
有時候我對底層人蠻失望啊,跟著一群不懷好意的知識分子亂攻擊,比如攻擊國企,理由是雙休八小時上班制,至于高薪,其實都是道聽途說,只是部分行業而已。你為何要去謾罵遵守勞動法的企業呢?難道不應該全體站出來呼吁,無論什么性質的企業都要遵守勞動法嘛,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嘛。
好了,如一些人所愿了,國企也用勞務工了,也兩班倒了,鐵飯碗打了,大家都用泥飯碗了。這樣的結果是不是越遵守法律的企業越吃虧?這樣干有啥好處,干出一身病,就為了低價出口商品換美紙?這種思維就是我不追求和你一樣過的好,但是你得和我一樣過得差,那就是平等了。
正確用工環境,應該是泥飯碗朝鐵飯碗看齊,然后把自己的泥飯碗做成鐵飯碗,肯定有人反駁了,扯淡,根本做不到。我看河南胖東來這種超市企業都做到了啊,有個女的掃廁所,在里面做了15年,做的很開心,工資也可以,她也不舍的走,這不就是鐵飯碗嘛!
就這種低端的、規模不大的零售企業都能做的到,怎么就泥飯碗變不了鐵飯碗?有人呼吁于東來全國開超市,于東來說做不到,他也只能在許昌和新鄉做做。
后來他又說,他愿意講課,把他這種思想觀念和大家交流交流。你知道他為什么做不到么?他換個城市試試,大家都忙著打破鐵飯碗呢,像某互聯網旗下的實體超市,能用機器的絕不用人,能用一個人的絕不用兩個人,胖東來換個地方,絕對沒有生存空間的。
甚至連現在的物業都是,一個小區收的費用很可觀的,除了物業管理費以外,還有路面的停車費,各個地方的廣告費,臨時的商業活動費,產權車位的管理費等等,就這樣收入,他那里面沒有幾個正式工,全是勞務公司的人,老板端起了金飯碗,然后叭叭地給干活的人洗腦,說只有打破鐵飯碗,才能更好的提高員工對業主的服務。
還有人和老師有仇似的,江浙這邊有些城市在試點取消老師編制,說是打破鐵飯碗,他工作好好的,你給他碗掀了干嘛啊?要是個別老師失職或有丑聞,開除就完事了,為何要把所有人碗打了?老百姓看熱鬧還說好,等哪天都變成了和私校一樣的收費了,你才會明白,他的鐵飯碗才是真正的給你省錢,也能給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我是阿里各個產品的忠實用戶,但是不妨礙我討厭馬老板,因為我不喜歡他的價值觀,他自己默默做不影響別人就行,但是他偏偏出去推銷996,還把35歲以上的人輸送到社會上去,一條魚,他把頭尾去掉,只吃中間那段,剩下的扔給社會,這還是人干的事情么?大家都這樣學,整個社會不亂套了嘛!
自從互聯網思維橫空出世之后,中國人變得越來越焦慮,我問一個人,為何大家都喜歡掙快錢,而且不擇手段。他給的答案是:沒有預期。因為互聯網思維造出來的氣氛是,40歲之后的人似乎不配活著。歐洲的那邊人到手的工資其實是很低的,他怎么不焦慮,因為只要你沒有太大的想法,一切都是可以預期的,老老實實上班,不存在你干的好好的,突然來一個人要打破你的碗,然后到了年齡退休,一切雖然平淡,但能看得到一生是什么樣子的。
中國人沒有大理想的是多數人,老師希望能干到退休,國企工人希望能干到退休,民企工人希望能干到退休,普通的公職科員希望能干到退休,沒那么多人想成為馬云的,只是想一碗飯吃到退休而已,他們又不是敵人,你砸他碗干嘛?有人會跳出來,那農民或農民工不穩定,其他人的鐵飯碗就應該砸掉!
這個時候應該這樣想:如何讓農民有個穩定的收入,讓他們也能有鐵飯碗,這才是振興鄉村的意義所在啊!而不是把所有的人拉到農民的水平看齊。而且農民也要有覺悟,只有更多的人有了鐵飯碗,才有更多的資金去消費農產品或者去游玩農村文旅。
以前砸碗我是能理解的,我在國企當過合同工的,后來企業沒了!有人肯定會跳出來說,那是因為你們懶,所以企業搞不下去。我是90年代在國企做工,里面1000個人干活,2000人領退休工資,而且這2000人退休工資從廠里發,不是國家發的。干活的員工工資低的可憐,那廠里沒有積累么?有啊!都造房子發給老職工了,廠里面幼兒園、技校、醫院都是很大的開支啊!能做到這種水平,維持了四十年盈利,直到2000年以后撐不下去了,才散了。
散了之后,賣給私人了,第二年就盈利了,為啥呢?當時有一句話,叫:“企業不能辦社會”,一下子把負擔全扔出去了,老人工資市里面發,學校踢出去給教育部門,廠里醫院直接停辦,再搞打破鐵飯碗,減員增效。老板覺得自己很厲害,到他手里就盈利,我覺得你應該給國家磕三個響頭吧,大部分老板只是時代發展過程中撞到一個運氣而已,還真以為自己厲害呢!馬云厲害,他怎么在美國支付寶就搞不下去呢,他怎么在印度的淘寶就發展不出來呢?
那段時間的打破,我不去詆毀它,那是大環境的原因,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除非完全內循環,肉爛在鍋里,是可以那樣做。當初不是要和整個國際做生意嘛,有消費力的國家主要是歐美,你這種企業和社會完全不分的一種單位結構,人家沒辦法和你對接做生意,更不存在金融資本能夠進來了。
還有我要申明一點,那時候企業競爭力不行,和企業性質沒有任何關系,除了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重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科技力。 當年美國可是全工業體系的國家哦,用的設備和機器都和你不一樣,他的工業品做的比你便宜,還比你好,這差距不是人懶,不是大鍋飯,是科技力對你的打擊。
你就拿農業來說吧,哪怕是到了今天,美國的糧食加上萬里之遙的運費,然后到了中國,仍然比中國人種出來的成本低很多,假設國家開放進口,我們農業就全沒了,你能說這是農民懶么?只要打破農民的飯碗,我們的農業就能趕上美國,顯然這理論是不存立的。
現在主要是我們科技力趕上來了,才有和美國扳手腕的水平了,當你造出來的東西和他一樣又好又便宜的時候,他就難受了。有人說,美國是主動去工業化的,完全不是!是因為你的工業起來后,讓他的這個行業毫無利潤可掙了,美國選擇的不是打破鐵飯碗,而是砸都懶的砸,直接把碗全扔了!
現在說到民企活力,義烏老板們不要驕傲,千萬不要以為這個國家就是靠你們支撐了,老美懼怕的就是中國科技力,你靠低廉的人工生產一塊錢一雙襪子,老美要弄死你的話,他搞個無人生產線,他能生產一分錢一雙襪子,只是他現在看不上小錢而已。他怕中國的是什么,就是你對科技的投資,科技力追上來,美國還剩的幾個金飯碗也就危險了。
不過中國人也懂得做事不能做絕,在全球合作中,都是給大家留碗的,但是對方不能做的太過分了,比如成本一千萬的東西,你非要賣我2個億,那對不起,我一定會自己搞出來!如果一千萬的東西,你賣給我3000萬,那好,這碗飯留給你吃。
我們都懂得國際分工中,要給別人留碗,怎么輪到自己人,非要搞出一套“砸碗理論”來呢?
我對“砸碗理論”是這樣理解的,給農民土碗砸了,換了鐵碗;給工人鐵碗砸了,換了銅碗;給科技人員銅碗砸了,換了銀碗;給科學家銀碗砸了,換了金碗,如此一層層的進步下去,然后從上到下在反哺,不就是一起富裕了嘛!
有時候專家輿論很雜,老百姓不要瞎起哄,大家還記得光明日報董郁玉嗎,提了好多改革建議,完全禁止秸稈焚燒也是他提的。我要說的是,美國也不能擅自秸稈焚燒的,但不是禁止,是要申請,時間、地點、安全三要素做好報備,審批完了,可以燒。所以有些專家說,某些事情,是發達國家也在做,一定要來龍去脈找全了,因為有些人說事只說一半。
經濟活動中有一種專業術語,叫洗錢,日本那邊有一種政治活動,叫洗人,亞洲有些國家,經過日本在當地學校的“洗人運作”,會把日本人變成了當地人,然后和本地人一樣上學,走上社會,獲取一定的社會方案建議權。
怎么突然從鐵飯碗談起了日本人?提醒一下,全民都要提防,切記切記,這關乎到子孫后代有沒有碗的問題。
總而言之,大家要一起努力,把鐵飯碗做的多多的,另外專家學者多走走基層,少扯各種西方的經濟學模式,多看看《資治通鑒》、《容齋隨筆》,看不懂,就看白話文版,然后看看老百姓為何有焦慮感,那就是害怕干的好好的,你來砸碗。我覺得把你家碗砸了,社會上就沒這么多吵來吵去的無厘頭的理論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