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又有一些精分表現。
一方面是美國又在放風說耶倫要訪華。
一方面是美國媒體又在放風說拜登可能要實施新的AI芯片出口限制,還有對華投資新限制。
美國的精分,源自于美國并沒有實力來碾壓你。
當美國可以動粗碾壓你的時候,絕不會跟你多說兩句話。
當美國開始跟你打嘴炮的時候,說明美國已經沒有底氣“以武服人”。
美國雖然很想跟我們直接脫鉤,但又知道直接脫鉤會給美國帶來毀滅性災難,所以美國才會顯得這樣精分。
只能扯著一些看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打著去風險化的幌子,來進行長期軟脫鉤。
具體到某個人,比如布林肯也顯得很精分,一邊說尋求與中國“和平共處”,一邊又說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是“長期競爭”,沒有“明確的終點線”。
此外,布林肯前幾天接受采訪時,還說:“美國將繼續做中國不喜歡的事情,說中國不喜歡聽的話。”
對此,我們也做出了回應。
另外,布林肯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還說了句“他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其實,雙方都很清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彼此都會為了自身利益,做對方不喜歡做的事情,沒有誰會輕易妥協。
布林肯訪華之后,中美關系也沒有出現緩和,反而有博弈激化的態勢。
只不過,布林肯訪華,讓中美關系從前兩個月“只打不談”,變成“打打談談”。
雙方這種打打談談,并不是說談的時候就不打了。
而是邊打邊談,雙方在談的時候,反而盤外招會“打”得更激烈。
比如,美國最近放風說要出來AI出口新限制,還有對華投資新限制,都有點在給耶倫訪華,虛空造牌的意思。
但我們跟美國已經如此激烈博弈5年了,我們并不吃美國這一套。
談判桌上談的,都是戰場上的結果。
所以,我們對于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要做好自我預期管理,要有持久戰的準備。
再說說美國最近放風說耶倫訪華的事情。
6月27日,美國媒體就放風稱,美國財長耶倫可能于7月初訪華。
對此,美國官員回應稱,耶倫是否前往中國尚未得到確認,也沒有可以發布的時間表。
這個是美國一貫輿論套路,在事情還沒確定的時候,就先故意透露消息給媒體,進行炒作,起到投石問路的效果。
6月28日,耶倫倒也有親自出來說,希望訪華與中方重建聯系,承認中美兩國之間存有分歧,此行目的就是討論彼此分歧并消除誤解。
我們對此也有回應,并沒有確定這件事情。
耶倫能不能訪華,具體啥時候能訪華,仍然還是要以我們自己官宣為準。
不過,之前布林肯訪華,我也跟大家分析過,耶倫大概率是下一個最快訪華的美國高級官員。
這個也很容易猜。
一個是因為,耶倫在拜登團隊里,算是相對比較鴿的,耶倫作為學者型官員,不像其他幾個對我們敵意那么強,當然耶倫在美國現在的政治氛圍里,也很難說會對我們友好,只能說相對還好一些。
另外一個是因為,美國財政部已經開始海量發債。
兜售美債,是耶倫的工作職責之一。
現在美國債務壓力大,最著急的自然是耶倫,所以耶倫才會今年1月份,就開始一直說要對我們訪問。
1月,美媒稱,美國財政部一個工作團隊將于2月訪華,為財長耶倫訪華鋪路;
2月,耶倫表示,與中方就經濟問題加強溝通很重要,希望能訪問中國;
3月,白宮稱,中美正協商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可能訪華事宜;
4月,耶倫重申,她將在適當時間訪華。
但之前幾次,耶倫的訪華,都因為氣球事件導致雙方溝通渠道中斷,而都沒有了下文。
這一次,因為布林肯訪華,恢復雙方一些溝通渠道,才讓耶倫訪華有了可能。
所以,著急兜售美債的耶倫,會成為布林肯之后,最快訪華的下一位美國高級官員,這個并不奇怪。
同時,我也要跟大家強調,耶倫來不來,是一回事,我們買不買美債,是另外一回事。
等耶倫來的時候,肯定會有人那這件事情過度解讀,一看耶倫來,就說我們要買美債。
另外,大家也要區分清楚,美國財政部每個月公布的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數據,只是按渠道去區分。
因為美債是不記名的,所以美國財政部只是根據交易結算的渠道,來歸類。
美國公布的我們持有美債8689億美元,并非都是官方持有,有一部分也是市場投資者持有。
所以,每個月的持有美債波動數據,也不完全是官方行為,有一部分也是市場自然波動。
比如,3月因為硅谷銀行破產,導致市場有一個集體的抄底美債避險行為。
所以,3月份,美債前十大持有國,都是全部增持,包括我們3月也增持了204億美元的美債,這更多只是市場投資者的行為,不能解讀為官方行為。
我們如果是官方增持美債,起碼是要每個月增持大幾百億美元,并且要連續增持十幾個月,才算得上增持美債。
2008年-2010年,我們是3年增持了6000多億美元的美債。
按照當時的增持力度,對美國來說,我們起碼得增持超過2萬億美元的美債,才能緩解美國當前的債務危機。
我們當然是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大家是不用擔心我們會跑去接盤美債,因為本來也沒這個能力。
至于一些市場自然波動,我們不需要去過度解讀。
像美國在6月16日公布的美債4月持倉數據,我們4月是小幅減持4億美元美債,而日本4月則大幅增持393億美元美債。
這個也符合我上個月的判斷,認為日本接下來可能會持續大幅增持美債。
這屬于日美一些勾兌。
日本也沒有能力去拒絕美國,基本就是美國一個大號血包。
但即使是日本,也沒能力去增持上萬億美債。
所以,耶倫才要這樣著急對我們訪問。
對美國來說,也沒有指望我們會一口氣增持太多美債。
現在美國對債務危機的應對,就是一個字,“拖”,能拖多久是多久,能讓我們多買一點是一點。
不過,美國一點求人辦事的態度都沒有,還一副趾高氣揚的狀態,還試圖搞虛空造牌和極限施壓。
我們應對辦法,也是“拖”。
拖到美國先撐不住為止,拖到我們覺得有把握的時機。
既然雙方目前都是“拖字訣”,自然就會出現這樣“邊打邊談”的情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