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判斷
第一,和平?統一臺灣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復存在。
現在,蔡英文當局及島內“臺獨”勢力,大肆“去中?國化”,極力“以武拒統”,“臺獨”勢力越坐越大。蔡英?文叫囂新“兩?國論”,公開宣示“美軍已駐臺”。美日等國際反華勢?力已將臺灣?作為其極限圍堵和剿殺中國的“王牌”,屢次逾越中國底線,肆意踐踏中?國紅線,不斷強化對臺?軍售,統一?的聲音日?漸式微,統一的條件日漸掏空。在這種條件下,怎?么可能實現“和平?統一”?
第二,大陸已具備武統臺?灣的絕對優勢。
現在,中國大陸對臺灣已具?備絕對?優勢。就近戰而言,中國對?美日已具?備壓倒性?優勢。雖然?就總體軍事實力上講,中國與美?日等西方敵對?勢力?相比,仍然是“敵強?我弱”。但在臺?海地區,中國與美日干涉勢?力的軍力?對比,已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臺灣離大陸如此?之近,臺灣的戰略地幅如此狹小,以大?陸戰略地幅之大,以東南?沿海地域之寬,如果中國大陸發?動扇形?攻擊,小小?的臺灣,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住的。不用發?射導彈,動用遠火飽和攻?擊,就能將臺軍所有重要目標、重要設施打爛?多遍。因此?,在軍?事上,臺灣?完全是“死地”。一旦大陸?武統,誰也救不?了它。如果美日?等膽敢超視?距打擊中國,依托巨?大的大陸?板塊,憑借中國強悍的戰略反擊力量,中國必將對其本土實施堅決而果斷的霹靂打擊。那樣的話,我想就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也承?受不起!
二、解決臺灣問題的路徑分析
既然和平統一臺灣的可能性已然不復存在,既然武統臺灣的戰略契機已然到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武統臺灣,宜早不宜遲,貴速不貴拖,越遲變數越大,越拖代價越高,越久歸期不定。而且個人以為,武統臺灣,應當在俄烏戰事正酣,乘勢擇機而動。
第一,“武統”臺灣方略設想:
“懾住強敵,穩住周邊;以武促統,以戰逼和;隔懾并舉,封登結合;斬首瓦解,擒頑撫良;武統開始,和統結束”。
第二,策略上設想分三步走:
1. 設定時間表——逼迫談,避免拖,準備打;
2. 下金馬,取澎湖,掃外圍——假借某次“封島演習”之際,乘勢乘機,順勢一舉拿下東引島、太平島、金門馬祖、澎湖列島等臺灣外圍島嶼,一方面稱一稱、量一量、探一探美日的虛實,一方面也為最終收復本島掃清障礙;
3. 對美日——隔而不圍,隔懾拒止,不懼沖突,不怕打大;對臺灣——封而必打,圍而聚殲,斬首瓦解,擒頑撫良。
第2和第3完全可以視時勢和條件合二為一,一步到位,雷霆萬鈞,速戰速決。
三、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要適時地公開宣示反擊任何軍事干預。任何國家如果膽敢干預和介入臺灣海峽危機,特別是直接出兵干預和介入臺灣海峽危機,都將遭到我軍的報復打擊,甚至是核報復打擊。在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上,我們不能再墨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這本身才是對強敵最有效的威懾手段。
第二,要勇于面對美日軍事干預。準備最壞的,爭取最好的。如果美日軍事干預,特別是日本若根據美日制訂的針對臺海的“共同作戰計劃”,對兩岸軍事沖突予以干預,戰事擴大,我火箭軍、空軍、海軍就可襲擊關島和琉球美軍基地,甚至襲擊日本本土,牽制進入臺灣海峽的美日兵力,條件許可時亦可伺機順勢一舉拿下釣魚島乃至琉球群島。戰爭打起來就沒有國界了。要正告美日不要插手兩岸沖突,并顯示“區域拒止”和“反介入”美日武力干預臺灣海峽危機的強大能力和堅定決心。
第三,要宣示這樣一種戰略企圖:中國為“反制”美日干預我軍武統臺灣之戰,就可能出現中國一貫的打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必要時,我軍可以戰略造勢北朝鮮,向駐韓美軍實施戰略側翼牽制行動。這樣,一方面可以立足“干涉”和“大打”的基礎上震懾住強敵,牽制住強敵,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一旦強敵干預,也可以使其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四,全力挫敗美國糾集幫兇利用各種手段極限制裁中國。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是核心中的核心問題。而就現實而言,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利益融合遠比美國與臺灣要大得多。當中國武統臺灣時,美國懾于中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戰略核反擊力,尤其是懾于中國堅定的戰爭決心和意志,基本可以排除美國直接出兵參戰的可能。但由于美國的霸權心態驅使,加之更涉及美國在亞太的勢力范圍問題,它也不大可能輕易收手,必然會不擇一切手段與中國較量,特別是拜登更有可能借機出“陰招”、“毒招”敲詐勒索中國。如停止與中國的政治、外交、經濟交往等,對中國進行瘋狂的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信息戰、輿論戰等,并拉攏其盟國和利用聯合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或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在公海及其所控制的重要海上通道對中國進行攔截和封鎖等。當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但這種損失中國能扛得起,而且相信美國的損失也不一定能比中國小多少。這次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和新冠疫情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社會抵御風險能力的強大。
美國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國家,無利可圖的事美國是從來不干的。目前中國對美國存有巨大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中美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誰也不可能完全離開誰,尤其是經濟上更是如此。因此,在中美貿易戰未見終結的情況下,美國要進一步采取任何一項對華制裁時都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利益。四十年前,美國曾以保護“民主”為借口,率先使用經濟手段制裁中國,但不到3年時間,就不得不放棄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政策。這一點也已被俄烏戰爭以來美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的歇斯底里的制裁特別是俄羅斯的有效反制所證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