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建立起文明以來,對于長生不老的渴望也隨之出現,在各國的神話傳說之中,從來不缺乏尋找長生不老方法的人,而歷史上的君王與貴族,也不乏為了延緩自己衰老而花費重金的存在。當然,他們都沒有成功。
進入現代科學時代后,人們開始對于衰老背后的科學規律有了認識——不過也只是較為淺薄的一部分罷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邊,抗衰老往往是各種護膚產品的常用宣傳內容,正經的科研界和醫藥產業界,對此的投入算是較為有限。
硅谷精英熱衷長生不老
不過最近幾年,情況有所轉變,學界對于抗衰老的研究有了不少的進步,而具體到投資里邊,去年以貝索斯為首,對抗衰老公司altos投資了30億美元,還拉到了山中伸彌這樣的人物,是去年生物投資界最大的一筆投資,情況似乎有些轉變,雖然筆者認為對于這方面的進步,應該保持謹慎樂觀,不過對于這方面的情況進行一些討論,還是很有必要的,而湊巧,筆者對此還算是知道一點。(本文不構成健康與保健建議)
抗衰老研究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現實的需求,全球老齡化的程度越來越明顯,對社會整體帶來的負擔是巨大的,所以針對衰老的研究必然會增多,而生命科學雖然每天都被瘋狂吐槽,但是總歸是有不少進步的,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們得以對于生物的很多現象有著更明顯的理解,所以抗衰老的實驗室研究,自然會有很多進步。
畢竟不管衰老現象多么復雜,它也是一種自然現象,也存在著它的規律,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能慢慢摸清楚這些規律。而同時,隨著需求的出現,衰老研究也逐漸從具體的各個老年疾病,開始向著專門的衰老科學進行發展,雖然老年病的研究很重要,但是顯然,新一代衰老領域的研究者的野心不止于此。
另外,新冠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抗衰老的研究,新冠的嚴重程度和年齡形成了十分明顯的正相關,老齡化的風險被放大了,學界也更多的開始認真考慮衰老的影響;而新冠后遺癥的表現,部分情況與衰老十分類似,所以很多在衰老研究的明星物質,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最近比較火的比如說是槲皮素,很多人相信這可以減少新冠后遺癥的呼吸道癥狀。(筆者并不推薦,因為依然缺乏高質量的研究數據)
具體到衰老科學領域,如今這些研究實際上是快一百年來各種衰老研究的結晶。筆者在這里進行一下簡單的概括,這些年衰老實驗室研究的幾個方面,大致可以總結為如下,首先是總結出了衰老的幾大標識(2013年發表在cell上的文章總結的是九大標識,最近的新文章,似乎已經升級到了十二個標識),其中包括表觀遺傳改變,線粒體功能受影響,干細胞衰竭等。
雖然聽起來有點俗套,但是這些標識的確立,是衰老研究的關鍵步驟,這些標識被整理出來,證明科學界對于衰老背后的形式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有了一些可以量化測定衰老的手段——
這是非常重要的,現代科學的研究,沒有量化的手段是不行的,可以說,這是衰老研究從神話到科學的關鍵步驟。這些標識的提出,算是自然科學進步的結果,因為類似表觀遺傳學上面的改變,在更早之前是難以有效測定的。
此外,主要的研究就差不多是在小鼠或是昆蟲的層面用某些化學物質或者是基因與細胞治療的方式,延長了這些生物的壽命,以及在細胞層面,改變了衰老細胞的一些情況。至于具體到人體層面,衰老研究更多的是對于人群衰老狀態的總結以及對于長壽人群特質的研究。并且,專門研究衰老問題的期刊,這幾年也成立了不少,可以說,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衰老科學的研究和生命科學的其他領域越來越類似了,也就是說,越來越“正規”了。
至于產業界抗衰老的進步,情況則是更有趣一些,剛剛說了altos是以貝索斯領銜的一群富豪投資出來的,實際上這幾年的抗衰老投資,有一半是美國科技新貴們投資的,馬斯克,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都投資過抗衰老相關的公司,不過具體的方向未必一致。
富豪與長生:傳說并非都是空穴來風
最有意思的是彼得蒂爾,他是paypal創始人之一,投資了硅谷多家科技公司。他有個外號叫做吸血鬼,這不是說他的投資風格,是有傳聞他會定期注射年輕人的血液來抗衰老,雖然他本人對此否認,但是這樣的傳聞一直存在。美劇《硅谷》里邊那個進行換血療法的富豪原型就是他。
這個傳聞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大概十年前,有幾個很著名的研究證明,給老年小鼠注射年輕小鼠的血液,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很多衰老狀態,這個研究當時很著名,不過說到底,這是小鼠的研究,距離運營到人類身上有十分夸張的距離。但是當時確實有美國公司,進行了給人注射年輕人血液的業務,傳聞這個公司的顧客,很多都是科技界的新貴。類似的項目在硅谷也有不少,科技界人士總的來說很喜歡體驗這方面的東西。
而在都市傳說里邊,情況就更夸張一些,有些傳聞喜歡暗示,這些富豪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無所不用其極,會使用很多種從人體里邊提取出來的物質,這個列表包括了促紅細胞生成素,促生長激素,雄激素,某些血漿之中的蛋白等等,并且還傳聞,這些富豪的某些不健康情況,就是停藥之后的副作用。
應該說這些傳聞是有部分依據的,確實有些硅谷富豪使用一些醫療計劃之外的激素來希望獲得更健康的身體,但是這些物質大多數逐漸可以進行合成,并不需要從人體里邊提取出來,哪怕是換血療法這種東西,這些年也有研究認為,并不需要真的換血,只要把血漿沖淡一些就有效果了。此外,這些激素有的還有副作用,現在的部分抗衰老理論認為,過高的生長激素和雄激素,會加速人體衰老。
這些傳聞之所以流行,并不單純是個科學問題,很大來自于對富豪階級的不滿意,而從普通人的血液里邊提取出來一些東西能讓富人長壽,簡直是剝削問題的具象化,這樣的傳聞流行,實在是十分合理。
就像是器官移植技術出現之后,就有很多關于富豪與器官移植的傳聞,早期的科幻小說里邊談到器官移植,也會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說邪惡的資本家換了個年輕的身體什么的。當然事實告訴我們,器官移植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醫療手段,但是并沒有無所不能到那個程度,但是對于富豪的不信任,卻是非常現實的普遍觀感。
不管怎么說,這些富豪砸錢在這方面,總比買游艇跑車更有些價值。而同時,因為存在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傳統的資本投資邏輯短時間未必會著重在這個方面。
但是換個角度一想,這事情倒是很有意思的,他們這種行為其實和古代王公貴族煉丹求長生頗為類似,不過因為時代不一樣,所以他們的一擲千金,說不定能帶來科學的巨大進步,不得不說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這些靠著信息時代獲得驚人財富的人,可能很多真的相信自己代表著一種無所不能的力量吧。當然筆者并不相信,他們創辦這些公司是為了全人類。
當然,除了這些身價以億計算的人之外,追求抗衰老的人還有很多,其中最為極端,也頗有時代特色的,是一些生物黑客。簡單的說,他們會把一些還在動物,甚至是細胞階段,缺乏足夠研究的生命科學技術運用在自己身上,這些人會選擇十分怪異的生活習慣(比如說長期性的斷食),每天吃幾十種不一樣的補劑,使用各種物理療法來嘗試保持健康。甚至給自己土法上馬,用上手工的基因療法。
如果看看新聞就能知道,這樣的方式很多時候未必能帶來健康,甚至會適得其反,國外有些生物黑客的行為,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筆者對此是持有一些負面看法的,但是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有這樣選擇的人越來越多,國內也有些人選擇進行效仿。
資本主義怪圈:一邊吸毒嗑藥,一邊追求長生不老
人們對于科學技術的討論之中,有時候會討論,哪些技術會對于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抗衰老技術無疑是其中很有潛力的一個。雖然現代醫學技術與現代生活的配套設施明顯提高了人類壽命,但是我們已經到了接近邊際效用的階段,即使人類攻克了腫瘤,帶來的壽命提高也不可能超過疫苗與抗生素,雖然這也不是個小數字,但是考慮到攻克腫瘤的難度,這個投入就不成正比了。
如果換個角度呢?絕大多數實體腫瘤都有越老發病率越高的特性,如果可以延緩衰老,豈不是可以十分高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人類能減緩衰老速度,應該說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會發生巨大的變革,衰老會帶來很多對醫療系統和社會負擔巨大的疾病,如果能延緩這個過程,可以降低醫療系統,社會保障系統的巨大負擔,并且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勞動力;
而倘若可以明顯延長人類的壽命,讓平均壽命提高到一百歲甚至更高,讓人在60歲的時候依然保持三四十歲的活力,那么我們熟悉的社會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會改變;如果再進一步,可以逆轉衰老,可以讓人類的壽命提高到150歲甚至是更高,那么人類恐怕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那個時候人類的社會形態,就不是今日的我們可以準確的估計了。
當然,這些美好的幻想,首先仍需要在打破當前資本主義體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發生。現實近在眼前,在過去新冠三年中,全球醫療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平均壽命下降近三歲。發達國家們到今天還能保持高平均壽命水平,是因為高壽主體是享受過去幾十年高速發展紅利,尤其是公衛系統和疫苗,抗生素紅利的上幾代人。
而對于新一代來說,藥物濫用嚴重,毒品合法化趨勢擴散,高糖高熱攝入,更少的運動和睡眠時間使年輕群體廣泛進入亞健康狀態,一但將來維持公衛系統的經濟基礎崩塌,高精尖的長壽技術對廣泛亞健康普通人并不會有多大意義。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數據是,除了槍擊,吸毒和藥物濫用致死應該是這么多年美國死亡率增長最快的非疾病項目。
所以說,資本主義就是這么奇怪,一邊想讓人們進入廣泛亞健康,嗑藥和吸毒的后現代,一邊又在重金研究如何長生不老。或許只有數字生命才能滿足這樣扭曲的需求吧。
回到現實來說,利潤永遠是最大的動力。之前說到那些科技富豪對抗衰老技術的投資,他們的目的不就是在這些技術出現的時候,第一個能享受到,然后把這些技術賣一個非常好的價錢嗎?
目前的抗衰老技術非常多樣化,我們難以預測未來真正能投入實用的是哪些。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某些諸如基因治療一樣的技術,實在是很難低成本普及,而即使是可以量產的藥物,在現代醫藥的專利壁壘之下,成本如何也實在是難以確定。這種情況下,人類可能會因為技術進步制造出來人類歷史最大的不公平之一,也就是像是某些科學家預測的那樣,富有者像是神一樣的活著,而普通人連人類的資格都談不上。
或者再極端一些,倘若真有什么物質,要從人類的血液里邊提取出來,并且對于抗衰老有奇效,資本會講道德嗎?(當然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個足夠有效的解答。最為理想的情況下,大概是未來的抗衰老方案,是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去覆蓋每個人,但是這一點真的能做到嗎?這個問題有些科幻了。
前景莫測,騙子遍地
如果要把這些年熱門的抗衰老技術做一個概括的話,筆者這里可以舉幾個例子。首先是二甲雙胍,便宜常用的糖尿病藥物,部分研究者認為它有可能延緩衰老,原理很可能是能量相關的;
剛剛所說的槲皮素,以它為代表的是衰老細胞清除藥物,一部分研究認為,少量的衰老細胞就會感染其他正常細胞的運行;
然后是nmn,價格十分昂貴,但是有人認為這個東西可以改善線粒體功能;
再比如說,有人研究通過基因治療,來讓被損傷的端粒延長,認為這樣可以延長壽命;
至于之前說的貝索斯投資的altos公司,他們研究的是細胞重編程,通過重編程讓細胞回到年輕的狀態,山中伸彌就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此外,還有些其他的研究,比如說腦機接口意識上傳,或者是冬眠什么的。
目前看來抗衰老技術顛覆世界的這種擔心,還是有些遙遠,如果關注衰老研究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些年衰老研究進步很大,但是問題也非常的明顯,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什么解決方案的話,衰老研究一定是會遇到瓶頸的。
首先是指標的問題,雖然上文說過,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衰老的很多指標,但是這些指標的準確性和實用度依然存在問題,比如說最近研究證明,腸道微生物的變化也是衰老的癥狀之一,這從理論上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上,腸道微生物軸這種東西,在醫學界和玄學也區別不大,和隔壁材料學的石墨烯加什么東西都能水一篇論文一樣,幾乎不存在實用價值。
而那些相對確定的指標,在科研里邊使用起來還算是不錯,但是如果用在臨床上面,則是十分缺乏指導意義。如果衰老研究要從實驗室走到人身上,需要更多的可以指導臨床實踐的指標,可以通過這個指標,切實的推斷個體的衰老狀態。
其次,很多研究是停留在動物階段的,和人體情況差異巨大,這是很多原因導致的,一來動物實驗更容易刷論文,無論是成本還是倫理學都容易處理的多,這也是做研究的正常現象。二來,是因為人類壽命太長,小鼠的壽命也就兩年,部分昆蟲壽命按照周來計算,但是人類平均壽命要以70年來計算,具體到某個藥物的臨床試驗,研究藥物使用后三年的情況已經是很長的時間跨度了,那種跨越幾十年的,往往都是回顧性研究。如果抗衰老每個研究都按照幾十年為標準做實驗,那也太折磨了。
但是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又該如何確定,這個方案能不能真的延長壽命?像是筆者剛剛說的,有更實用化,更精準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比如說,如果開發出來一個抗衰老方案,是從小開始用比較好呢,還是成年用比較好呢,或是老年再使用更好?另外,這些方案不可能完全沒有副作用,這些超長期的副作用又應該如何進行評估,也是之前的研究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顯然,我們可能需要全新的臨床試驗方案去解決這種情況。
另外,衰老研究之中,現在的騙子太多了,很多欺世盜名之徒混跡其中,而即使是這個行業的頂級科學家,也會卷進很多問題之中。比如說大衛辛克萊,這個抗衰老研究的頂級科學家,他手底下的團隊確實做出了很多衰老領域的頂級研究,但是同時,當年關于白藜蘆醇的抗衰老研究丑聞,也是他一手制造的,他手底下的白藜蘆醇抗衰老項目被收購,但是在隨后的研究之中,不但沒有成果,還造成了一例腎衰竭,導致實驗停止。
雖然科學行業,不管是哪個方向都有很多造假的事件,但是毫無疑問,抗衰老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屬于相當嚴重的,如何在這方面實現正規化,是個不小的問題。而具體到產業界,這個行業的很多公司之前都是搞保健品的,雖然筆者不想歧視,但是非要說的話,這些公司造假的概率實在是有點高了。以至于,某些想在這方面作長線投資的資本,怕是心里邊都沒有什么底氣吧。
此外,不管是學界還是社會輿論之中,都有很多人不把衰老當做是一種疾病。對于激進的抗衰老研究者來說,他們會把抗衰老當做是一種詛咒,一種與生俱來的疾病,一種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這種觀點并不代表所有人。這對于抗衰老的研究造成了阻力,無論是資金上還是觀念上,都是如此。筆者對于兩方的觀念都可以理解,不過這個問題,實在是很難說清楚對錯。
如果以筆者的個人觀點來說,筆者相信在未來二十年,抗衰老的研究會有不少的突破,雖然可以明顯延緩衰老速度的技術出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因為技術進步,對于很多老年病,我們會有更體面更人道的處理方案;同時,我們也會有更準確的方案,來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去減緩衰老的發生,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概率,這絕不是什么壞事。
當然,愿意嘗試某些還沒有批準的抗衰老技術的朋友,也需要意識到,這些技術不是沒有風險的,即使是被日常使用的二甲雙胍,它也有導致致命的高乳酸血癥的風險,這不是可以完全無視的問題。而細胞重編程,則是有可能明顯提高腫瘤風險。
總的來說,對于技術抱有謹慎樂觀是好的,類似抗衰老技術這樣能夠讓社會天翻地覆的東西,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是個挺復雜的問題。好在按照技術發展的規律,我們距離這些技術的成熟還有些時間,只不過在這個問題上面,筆者愿意保持悲觀,如何讓技術更好的造福人類社會,這個問題我們至今得到的解答依然不夠理想,但愿未來,我們會有更好的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