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寬澄向人民網記者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念勛章 (趙松 攝)
人民網東京8月31日電(趙松)9月3日,日本八路軍新四軍老戰士會會長小林寬澄將作為日本抗戰老兵代表,在北京參加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閱兵式的前一天,小林寬澄將在中國度過他的96歲生日。日前,人民網記者采訪了這位日本八路,聽他講述和中國人民一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故事。
成為日本八路是終身驕傲
小林寬澄在同齡人中算是身體很好的,除了有些耳背之外,他思維清晰,能夠自己行走,不久前還獨自一人前往位于東京都內的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參加了“七七事變”紀念活動。在被問及受邀參加本次抗戰閱兵式的心情時,小林寬澄回答道,“光榮,高興”。 他說,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既可以凝聚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可以對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歷史逆流起到警示作用。
小林寬澄認為自己是國際人,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國人,去中國就像回自己的故鄉一樣,他甚至稱中國是自己的祖國。在采訪中,他堅持用中文講述了一大段有關自己在中國參與抗戰的經歷。小林寬澄說,這次參加閱兵式一定能夠見到其他的抗戰老兵,“見到他們,和他們握手,該是多么激動啊”。他一直掛念著抗戰時的戰友,采訪中會不時提起他們的名字。
小林寬澄對于自己的抗戰經歷充滿自豪,因為他早已經在參與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中獲得新生。小林寬澄曾在自己的一篇發言稿中寫到:“從我被八路軍俘虜的那天起,舊的我已經不復存在,有的只是被中國人民賦予新生的我——一名日本八路,這是我終身的驕傲”。
八路軍對待俘虜的寬容遠超日軍
小林寬澄1919年9月2日出生于日本群馬縣一個家境富裕的寺廟住持家庭。高中畢業后,小林寬澄原本可以繼承家業,但是一年后的1940年,他被征入日本軍隊,并被派往青島附近,擔任輕機槍手。1941年6月19日,小林寬澄所在的小分隊受命攻擊附近山區的八路軍,卻反遭八路軍伏擊,他和彈藥手白戶利一被困在山坡上。
在知道已無路可逃的情況下,小林寬澄二人決定自殺,因為他們認為作為軍人被俘虜非常可恥。小林寬澄回憶說,那時非常為難,一方面不忍心對戰友開槍,另一方面又覺得不能束手就擒,在白戶利一的懇求下,小林寬澄最終朝其腹部開槍,將其擊倒。隨后,小林寬澄用輕機槍對著自己的頭部開槍,打算自殺。
槍響后,小林寬澄昏了過去,但子彈只是劃過頭皮,他并沒有死。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八路軍俘虜。盡管八路軍用日語跟他說“不殺俘虜,優待俘虜”,羞憤難當的小林寬澄還是多次掙脫,企圖自殺,但都被八路軍及時攔住。
自殺不成,小林寬澄打算先依從八路軍,其后伺機采取行動。被小林寬澄擊倒的白戶利一也沒有死,二人被八路軍用從附近農家找來的門板抬到一個村莊里面安歇。對于八路軍的詢問,小林寬澄起初均以謊言回應,說附近日軍裝備很多,企圖嚇唬八路軍,但八路軍不但沒有揭穿他的謊言,還給他包扎傷口、拿來飯菜,給他換上了八路軍軍裝。小林寬澄感覺到,八路軍對待俘虜的寬容遠非日軍能比。
此后,小林寬澄隨著八路軍四處轉移,途中看到很多村莊被日軍燒毀,村民被日軍殺害,他漸漸感到羞愧不安。盡管是俘虜,但是八路軍干部和士兵對他都很友好,讓他參加當地八路軍舉辦的中國共產黨成立20周年大會,為他療傷,甚至給他的飯食也比一般士兵好。會日語的八路軍干部還向他講述抗日戰爭的性質,給他看日文進步書籍。
和中國人民并肩抗擊侵略戰爭
小林寬澄感受到了八路軍對他的信任和重視,“九一八事變”10周年的1941年9月18日,小林寬澄和小林清等幾位日本人成立了“反戰同盟膠東支部”。至此,小林寬澄正式成為八路軍的一員,和中國人民一起開展抗日斗爭。
對于這一轉變,小林寬澄稱,“75年前,我是一名曾經在戰場上將槍口對準八路軍戰士的日本士兵,當我被八路軍俘虜后,八路軍不但沒有把我當作敵人,還給我充分的自由和平等,把我當作朋友、兄弟和同志加以對待,并使我從蒙昧中覺醒”。被俘后,小林寬澄不僅明白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也明白了應當消除侵略,將中日兩國人民從日本軍國主義的蹂躪下解救出來。
小林寬澄和其他反戰同盟成員一起書寫、散發面向日軍的反戰宣傳單,在日軍經過的地方寫標語。他們還接上日軍的電話線給日軍士兵打電話,有時還在八路軍戰士的掩護下,到日本據點附近喊話,勸日軍士兵投降。
由于小林寬澄工作積極、忠誠勇敢,他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反戰同盟魯中支部副支部長。1943年的八路軍山東軍區相關會議上,小林寬澄被選為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山東分會委員。1944年8月,小林寬澄被調到日本人民解放聯盟濱海支部任支部長,他帶領聯盟成員積極開展反戰宣傳。
此生難忘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
1945年日本投降,小林寬澄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先后在東北地區、濟南市政府外辦等地工作。1953年,小林寬澄被調往內蒙古豐鎮人民醫院任副院長。2年后的1955年12月18日,小林寬澄在組織安排下乘船回到日本。
回到日本后,小林寬澄找到了一個遠洋商船中文翻譯的工作。小林寬澄在工作的同時,也一直在促進中日友好。1967年,從中國回到日本的八路軍新四軍老戰士成立了一個組織,即日本八路軍新四軍老戰士會,小林寬澄擔任第三任會長。目前,健在的日本八路僅有小林寬澄和第一任會長前田光繁二人。
2005年,小林寬澄受到中國政府的邀請,作為日本老戰士訪華團代表率團訪華,出席了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
小林寬澄稱,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中國抗日戰爭的不僅有中國人民,還有一支特殊的國際主義隊伍——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小林寬澄稱,“我們和中國人民并肩奮戰、流血犧牲,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作出了努力和貢獻” ,“我無法忘記在反戰同盟中生活和戰斗的歲月”。
附 “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
8月27日,在日本長野縣飯田市,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展示父親生平相關資料和相冊影集。
8月27日,在日本長野縣飯田市,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在父親的墓碑前合掌祭拜。
這是8月27日在日本長野縣飯田市拍攝的筒井重雄一件掛有“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的西服。
作為投誠八路軍的日本老戰士,筒井重雄因為中國空軍建設作出貢獻而廣為人知。1920年10月11日,筒井重雄出生于群馬縣一個農民家庭。1940年,筒井重雄參軍并被派到侵華日軍在南京的航空部隊。1945年1月,因飛機故障迫降的筒井重雄被八路軍俘獲。日本戰敗投降后,筒井重雄來到東北。1946年9月,他成為中國人民空軍一員,東北老航校任命他為飛行教官。從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創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筒井重雄等日籍教官在3年半里培養了100多名飛行員。這批學員后來成為創建中國空軍部隊的骨干。新華社記者劉秀玲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