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音樂界"大師"--國外反毛者朱小玫的"生意"與虛偽

李春光 · 2015-04-21 · 來源:人與社會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李春光:朱小玫為什么這樣紅(題仿雷振邦名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9782221105269.jpg

  摘要:當今市場喧囂金潮澎拜商業廣告鋪天蓋地,被專職/兼職吹鼓手們(諸如某些 "經理人""樂評人"者流)吹起來的"大師"漫天飛舞,圍觀者興致勃勃,被吹 者得意洋洋,吹著吹著就信以為真了。中國不乏天賦極高的音樂人才。但是能成大器者少。不待成器,就被吹死了。魯迅的話:"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 多",就像特為今天而寫。

  朱小玫之名,音樂界外也許少有所聞;音樂界內恐怕無人不知:這是近來 最出名的一位中國鋼琴家。

  兩年多前,得柏林來信,一位朋友到那里開會,聽見朱小玫演奏巴赫,印 象很好,問我意見。此后,又有三信談及此題,我的回復幾乎相同。末信尚存,錄如下:

  "我記得她的名字應該是'朱小玫'。不戀愛,不結婚。買一架大琴,說:這就是 我的愛人。閉門謝客,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對于能彈巴赫的人,我一律脫帽致 敬,因為那是最難最難的啊!何況能在德國彈,何況彈得有點味道。很難得!不容 易!從 YouTube 聽過她彈斯卡拉蒂,堪稱出色......" 我與小玫相識,算來已近五十年,對她的聰明、勤奮并取得成就由衷高興、佩服、敬重。

  然而,未久,網文連連,使人詫異(朋友們陸續轉來微信逾 60 件,至今還沒讀 完)。略作探詢,不免心驚。由此想到"藝術/市場/名利"之題。

  先摘幾句網文(原文照錄。誤字亦不動):

  "音樂會門票距離開演 4 個多月時已全部售罄,有樂迷從湖南、山西等地特 地打 '飛的' 趕來(上海)。""580 的價格,黃牛價甚至炒到 6、7 千。""再加 場再賣完,而且賣完是瞬間的!......比世界上任何一位鋼琴加都牛啊!"

  又據網文,就在同時,佩拉希亞(Murray Perahia)訪華,卻未引起特別注意, 甚至座有虛席。略知鋼琴音樂的人對佩拉希亞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以我陋 見,那是當今極具魅力名實相副鋼琴大師之一啊。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Murray%20Perahia優酷】http://murrayperahia.com/【佩拉希亞官網】)

  也許,較之小玫,佩拉希亞不免相形見絀?不過,差距如此之大,多少有點 夸張吧。

  曷以致之?炒作也已。

  再錄網文: "風靡歐洲的傳奇鋼琴大師朱曉梅是當今世界最有名望的音樂廳和音樂節爭相邀請的貴賓"。(她)"正在征服世界","被認為是'真正的鋼琴大 師'"。"她演奏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被視為音樂史上罕有的經 典。"......

  諸如此類,連篇累牘。恕不續引。

  讀著這些文字,我不禁想說:小玫,這些話你聽到嗎?你贊成嗎?你可知 道有人正在坑你、害你嗎?你為什么不作聲不反抗啊?

  再讀下去,我不安地發現:這類炒作,她其實是積極配合的。 幾天前,看到視頻《朱曉枚訪談--上帝安排我跟巴赫有次對話》(專為此番回國錄制。僅供國內網站播放。YouTube 至今未見):

  一則廣告。一場表演。裝腔作勢。令人吃驚。

  開頭,巴赫墓前。獻花,鞠躬。神色肅穆。行禮如儀。許多人有參拜名人 陵墓的經歷。我亦曾多次拜謁肖邦、貝多芬、莫扎特、伏爾泰、盧梭、雨 果......墓。試想,攝像機前,鞠躬再深,肅穆焉存?禮畢,答問。關于巴黎第 一場演奏會:沒有廣告宣傳,沒有朋友幫忙。只期望"能夠有一個人聽懂"。 "所有的人都嘲笑我"。卻沒料到,開場之后,不僅座無虛席,而且"滿地坐 的都是觀眾",門外還有"二百多人進不來"。小玫說這是"奇跡"、"天 意",一再感嘆:"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她竟忘了,當時,曾有個民 間組織召集一眾熱心人士,又有她的恩師率領一群學生,為這場演奏會辛苦奔 忙。小玫說"法國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對"故鄉"親人們的熱情辛勞竟然視 若無睹,只字不提。淮陰侯千金以謝漂母--"一飯之恩必償"。對于小玫, "鄉親"之恩,何止"一飯" ?據說小玫熱愛中國文化("沒有中國文化哲學, 我走不到今天"),這類古典必已爛熟于心。何以行事若此?溫柔地說,是否有 點兒不太厚道?不溫柔地說呢......圣人主張"溫柔敦厚詩教也",遵從圣訓, 不說也罷。至于"滿地坐的都是觀眾",門外還有"二百多人進不來",此番 鬧熱場景,也許只是一種幻覺?--畢竟別人都沒見著。也有點"不可思 議"。

  那么,小玫對其第一故鄉是否比較厚道? 她有一部法文自傳,賣得很火。于是一鼓作氣,再接再厲,由其授權出版英、德等外文譯本。日前找來英文版,書名就令人稱奇:The Secret Piano: From Mao's Labor Camps to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秘密鋼琴:從毛的勞改營到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何謂"秘密鋼琴"?小玫有清楚解釋:在中國即"毛勞改營"里,鋼琴是非法的,彈琴就是犯罪,所以,鋼琴活動只能秘密進行。 書中記述她去 Bergerac (法國南部城市)監獄為犯人演奏,先來一段開場白:"我不 知道你們為什么被關在這監獄里。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我也曾在監獄里(in prison)被勞改數年(按指 1969 年音院學生下放部隊農場"勞動鍛煉"--李注),只因為我 喜歡巴赫--就是我將為你們演奏的音樂"(The Secret Piano,p.293)。自傳中又 說,在音樂學院,學生們練琴時有如囚徒/奴隸(like galley slaves)。證據:偪仄狹 小的琴房,門上有個玻璃小孔,使你覺得時時處于被監控之中......(The Secret Piano,p.31)。這番控訴頗為奇葩:即使在"自由世界"的心臟--美國,從南 到北,自東至西,我至今未見哪所音樂院校琴房門上沒有或小或大的玻璃窗,有的地方索性安裝整扇玻璃門。其目的在便于管理,并非"毛營"獨創發明。 這控訴沒有說服力啊。也許,小玫在"毛勞改營"里受盡了"欲加之罪何患無 辭"之委屈,現在也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在一次訪談中,小玫又說:"以前在中國,完全不把你當作一個人,可隨便把你關押起來,可隨便把你殺掉。".

 

朱曉梅 朱小玫 秘密鋼琴

  朱小玫自傳英文版《秘密鋼琴》封面

  公平地說,"大師中的大師"(有網文如是說),決定其專業發展的基礎功 夫,畢竟在音院附小附中煉成。然而《秘密鋼琴》絕少提及當年音院培育之恩,卻肆無忌憚抹黑、丑化、詆毀母校、母國,以博取同情,制造轟動,提高知名度。尋個"溫柔敦厚"之詞,只能說沒有良心。

  洋洋灑灑,三百余頁,大要如此,不堪卒讀。這樣一本書何以暢銷轟動?為 解此惑,講個故事:曾有名叫梁恒者,也在美國出版過一本自傳 Son of the Revolution (《革命之子》),揭露中共暴政。聽說書中提及中央音院,我就找來翻了幾頁。通篇陳腔濫調,實在讀不下去。但在美國讀者中卻引起轟動。梁說: "現在我的知名度比(美國)總統還高。"或有幾分吹噓,但非完全無據:費正清(哈佛教授)書評稱贊;索羅茲("金融大鱷")重金禮聘(而今,與眾多曾經名噪 一時的"民主斗士"略同,梁亦銷聲匿跡無影無蹤)。看來,初到歐美,您若籍籍無名,生活拮據,著書撰文控訴暴政,不失為出頭捷徑。在這個崇尚"自由、人權"的環境中,同情甚至追捧"受難者"(不管真的還是裝的),是一種普遍心 理。如果您在專業上有點本領,"受難者"相貌、姿勢、表情、腔調可能使您的 專業成就得以放大,專業機會能夠擴展,專業地位獲致提升。小玫對此并非一無 所知--其故做一無所知狀,恰成有力反證。魯迅名作阿某《正傳》主角忌諱 "光""亮"乃至"燈""燭",小玫避言"故事",最不喜歡人家把她的音樂 同什么"故事"相聯系。她說,那本自傳,她壓根兒不愿意寫:"我的自傳幾乎 是出版方找律師運作了三年,被他們逼得不得不寫的。在這種情況下,這本書出 來以后,我一直拒絕采訪,也拒絕將其翻譯為中文。"這番話很費解。如果不愿 意寫,不寫不就完了?誰能"逼"你"不得不寫"?何以還須訴諸法律?既然 "不得不寫",何以數十萬言,津津有味,滔滔不絕?何以演奏會后必有簽名售 書/CD?(有網文說,求簽名者往往列陣長龍,曾有一次,簽售時間竟達兩個小時。)"一 直拒絕采訪",何以頻頻接受采訪?又為什么攜此書執筆人一道訪華,以"助理"身份一道遍游穗滬京漢渝?(此書乃捉刀代筆之作。但未注明。捉刀者是出版社派 去直接逼迫小玫"不得不寫"的一位法國人。逼得小玫走投無路險些為此訴諸法律對簿公堂 者,就是此人。而今回到巴黎,這位先生是否又要找個律師,運作幾年,逼著小玫"不得 不"允許他揮舞生花妙筆,及時報道大師如何震動中國樂壇,衣錦榮歸故里?小玫你若"壓 根兒不愿意",就得留神小心。)至于"拒絕翻譯為中文",我倒相信這是真的。可以斷言,這書中文譯本至少二十年內不會出版。何也?書中所記音院故事,當事人大半尚存未歿,萬一有好事之徒成心找碴兒故意挑刺兒,硬要說哪里子虛烏 有,何處夸大其詞(這類"碴""刺",俯拾即是),豈不太煞風景?至于對母校、 母國之描寫中彌漫充斥凄苦、灰暗、恐懼、不安......會不會在當年校友中引起反 感甚至憤懣?

  小玫之所以能就任"真正的鋼琴大師",能造出"音樂史上罕有的經典", 以致名震天下,"征服世界",除聰明勤奮卓然有成之外,這"被......逼得不得 不寫"的《秘密鋼琴》及其前后"被......逼得不得不"說的長短故事,是否也起 了點作用?小玫心里很清楚。于是,在那本法文自傳眼看即將上市之時,便迫不及待授權編寫、出版另一本英文故事書 The Red Piano(《紅色鋼琴》)。親自出 馬,親口講述,并鼓勵編寫者發揮想象力,吸引孩子們閱讀( 編寫者言:"Zhu Xiao- Mei......told me her story and encouraged me to interpret with 'imagination'for the children of today."【見 該書扉頁】)。圖文并茂,彩印精裝。想方設法使孩子們從小知道專制中國多么黑暗恐怖,進而了解民主社會何等燦爛光明,并打小記住,有個曾歷盡苦難而今征 服世界的鋼琴大師,她的名字叫做--朱小玫。這本書的運作流程,同那自傳一 模一樣:小玫口述--執筆人編寫--出版社發行。因此,請別忘記:此書之面 世,亦屬 "不得不"然,或曰"被逼"。

 

《紅色鋼琴》

  《紅色鋼琴》

  封面(上)和內頁之一(下)

  小玫會說:我壓根兒不愛出名。

  《秘密鋼琴》中多處暢談《老子》。未注出處。看上下文,主要論及"上善 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與世無爭。《訪談》中又說常讀《莊子》。尊 崇老莊,信守無為,心中清凈,罔思名利。這就是超凡脫俗仙風道骨朱小玫。您 信不信?您愛信不信。

  又想起多篇網文、訪談反復熱炒的兩件事。再說幾句。 一,"您這次應邀參加萊比錫巴赫音樂節,在神圣的圣托馬斯教堂,在巴赫的墓前演出。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位鋼琴家有這樣的榮譽(網文多稱"獲此殊榮")。您有什么樣的感受?"小玫顯然也想告訴大家此事非同尋常,于是答: "(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這個奇跡就居然是實現了,在我有生 之年"。"我這一輩子我再也沒有要求了。""這個確實是這簡直是不可以想象 的事情"(視頻《朱曉枚訪談》)。

  到那教堂演奏,誠然機會難得。不過,我想說:1)一年一度萊比錫巴赫音 樂節,始于 1999 年,每屆為期 10 天。得獲"殊榮"登臺參演者數以百計--其中必有合唱、室內樂,等等。至今舉世聞名的圣托馬斯教堂合唱隊始建于 1212 年。巴赫曾任教堂音樂總監、合唱指導等職凡二十余年。音樂節演出曲目中,巴 赫清唱劇等大型聲樂作品必不可缺。2)除小玫外,是否"在此之前,還沒有任 何一位鋼琴家有這樣的榮譽"?未詳,待考。果如此,原因之一,也可能是那千 年古建的音響設計比較適于合唱與管風琴卻不太適于鋼琴(那時尚無鋼琴),對演 奏場所音響效果要求比較高的人,可能并不愿意(而非沒有資格)到那里彈琴。這 推測是否合理?無論合理與否,我想說,若欲以此證明小玫鋼琴舉世罕見天下無 雙,說服力還不夠強。

  二,"朱曉玫與鋼琴鬼才古爾德被巴洛克音樂專家布雷德利·雷曼并稱為演 奏巴赫音樂的'并峙雙峰'"。

  布雷德利·雷曼(Bradley P Lehman),主業 IT,從事計算機軟件設計、編碼、 分析、管理。此人興趣廣泛,思維活潑。作為音樂學家,他寫過不少文章

  http://www-personal.umich.edu/~bpl/【其人官網】;http://www-personal.umich.edu/~bpl/resume.html【學術 簡歷】。從《早期音樂》雜志(Early Music)讀到他討論巴赫音樂中音律等問題的 幾篇論文http://em.oxfordjournals.org/search?f ... bmit=yes&x=11&y=7

  作為一家之言,或有參考意義;奉為"權威"之論,是否有點牽強?

  曾有"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第一流人才?循這思路, 也可以問:為什么中國樂壇至今沒有一個大師?

  教育制度之外,社會環境是否也應注意?

  當今市場喧囂金潮澎拜商業廣告鋪天蓋地,被專職/兼職吹鼓手們(諸如某些 "經理人""樂評人"者流)吹起來的"大師"漫天飛舞,圍觀者興致勃勃,被吹 者得意洋洋,吹著吹著就信以為真了。中國不乏天賦極高的音樂人才。但是能成大器者少。不待成器,就被吹死了。魯迅的話:"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 多",就像特為今天而寫。

  歐陽修說詩人"窮而后工"。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在"身殘處穢,動而見尤......"困境中,司馬遷寫下《史 記》--魯迅所稱"無韻之離騷,千古之絕唱"。若非"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 食粥酒常賒",不會有《紅樓夢》中"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這類事例史不絕書,不勝枚舉。其中包含著藝術創造的重要規律。 將近六十年前,夏衍曾寫《名利這一關》,發表于《中國青年》,大意說從事文藝的人要正確對待名利。我那時還是音院附中學生,這文章讀了多遍,至今記憶猶新。此題并未過時,現今仍該注意。 在某種意義上,名利也許是藝術的殺手,市場可能是藝術的陷阱。杰出人才/作品的產生,決定性條件之一,是樂于淡泊名利,與市場拉開一點距離,對之抱持幾分警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說學習- 求知-做學問;"淡泊名利"也是一門學問。若能"樂之",庶幾可致。

  讀到張文木教授大作。許多話說得真好!謹借用一段以結束我這啰嗦文章: "如果說'文革'中給學人戴'高帽子'不好,那么,現在一些學人接受或默認外界戴給他的諸如'大師'之類的'高帽子'的后果更可怕。前一種'高帽'壓垮了一些學人的自信,但也給學界一種清醒;而后一種'高帽'則催生了 學界那七彩泡沫似的虛浮,而虛浮則不摧自垮。'文革'前后的歷史表明,人的自信壓不垮但卻是可以吹垮:'文革'中相當一些工農干部就是這么被吹垮的, 現在一些學人也是或也將倒在這樣浮夸和吹捧之中。"

  一股旋風--"朱小玫旋風"-- 呼嘯而過,卷起幾縷殘云,觸發一點思索......

  (2014/11/4 初稿,2015/4/9 補充修訂)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中日韩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