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對抗日將領和平民抗戰英雄的評判,我們可以看出幾個特別不好的傾向。即把當年抗日人員分出高低貴賤,如正面抗日戰場的英武、敵占區抗日的渺小;將本無多大抗日事跡的將領捧為高大上,而敵后平民抗日英雄歸為小眾化。
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戰爭,抗戰勝利的豐功偉績屬于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哪個集團、哪個黨派獨有的。當年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事實上,抗日戰爭勝利最深厚的根源,恰恰在于民眾之中。正是有了全民抗戰,正面戰場與敵占區抗日相結合,以及前線將領與千百萬個平民英雄的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偉大的抗戰勝利。無論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還是國民黨領導的愛國官兵;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社會賢達。國難當頭、大敵當前之時,均能從民族大義出發,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捐棄前嫌、眾志成城、共赴國難。中國抗日戰爭歷時14年之久,為了民族的存亡、河山不破,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特別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的8年全面抗戰,在長達5000公里的正面戰線和200余萬平方公里的敵后戰場,先后有2億人民群眾直接、間接參加了對日作戰,并為此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人民犧牲2000余萬,總傷亡3500余萬人。可以說,正是有了千百萬名平民英雄用鮮血和生命的配合,正面抗日戰場才能得以維系,才有了可靠的后方。
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敵占區抗戰異常艱苦。抗戰時期的民謠反映出了淪陷區日寇的密度:“抬頭見崗樓,低頭封鎖溝”,“鎮鎮有據點,村村有崗樓”。日寇要求崗樓之間的距離是,以步槍的射程,崗樓之間能相互提供火力支援!姑且遑論戰斗,單說抗日軍民能在敵占區活下來容易嗎?沒有后方,沒有退路,沒有后勤,沒有支援,沒有友軍,無地休整。你要得到一定保障,先把某一地區的小鬼子和漢奸消滅,搶了他們的地盤,奪取他們的武器,而且還要能在日寇反攻、大掃蕩中站住腳,不被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一口吞掉!
敵后作戰,建立抗日根據地,無異于在日寇背后插上一刀,再狠狠捅進去。日寇決不會允許敵后抗日武裝和根據地的存在。他們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掃蕩也是最殘酷、最瘋狂的。敵后抗戰的主體武裝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及各地游擊隊的作戰也是最艱苦和最頻繁的。同時也涌現出了楊靖宇、趙一曼、王二小、狼牙山五壯士等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
抗日戰爭是民族的戰爭、全民的戰爭,抗日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不論是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戰士,還是敵占區剪電線、扒鐵路的武工隊員,抑或是海外捐款捐物的華人華僑都是抗日的勇士,不能簡單歸結于正面或敵后,更不能遑論抗日將領與平民英雄在精神上有貴賤、主次之分。他們都是后人最尊敬的英雄!▲(作者是國防大學科研部編研部部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