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替李春城出頭:《南方周末》再次頂風作案為哪般?

裴舟 · 2014-05-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這次《南方周末》的頂風作案,至少揭開了李春城的一種身份,而且是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作為自由化改革官員集團的重要成員。其落馬,恐怕也是對自由派改革官員集團的一種警示:莫要將國家和人民往邪路上引。

  5月8日,《南方周末》刊登題目為《李春城的左右手》的文章,通篇為李春城這樣的“改革家”不得善終扼腕嘆息,并以自由派經濟學家高小勇的評論作結,將“改革家”不得善終歸因于“體制”:“李春城落馬后,經濟學家高小勇是為數不多的公開為李鳴不平的學者。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李春城顯然是中國罕見的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官員,但現有體制下,李式官員卻不免身陷囹圄,無法善終,他稱之為‘李春城難題’。”

  《南方周末》推崇備至的,是李春城在成都大搞土地“確權流轉”、“承認產權”,這是很露骨的自由派主張與實踐。如今,土地自由流轉的惡果已在各地暴露無遺,中央對土地流轉的政策也愈發謹慎。李春城的自由化改革方向,絕不是《南方周末》在字句中渲染的“對的”城鄉改革“大方向”。

  為李春城鳴不平的高小勇,曾任成都市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與張五常、吳敬璉、厲以寧、樊綱等自由派經濟學家交往密切。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沒有杜潤生、于光遠、吳敬璉、厲以寧、張卓元等老一輩經濟學家的頑強和近乎英勇的捍衛和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或許就沒有我們看到的速度。”當然,自由派口中鼓與呼的所謂“改革開放的速度”,只能理解成自由化邪路的速度。作為經濟顧問的高小勇,想必也為成都的自由化改革速度貢獻了不少力量。

  李春城的落馬,各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關于其背后更深的水的流言滿天飛。這次《南方周末》的頂風作案,至少揭開了李春城的一種身份,而且是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作為自由化改革官員集團的重要成員。其落馬,恐怕也是對自由派改革官員集團的一種警示:莫要將國家和人民往邪路上引。

 

  《南方周末》原文:

  李春城左右手

  劉長 雍興中|南方周末記者

  2014年4月29日,中紀委發布消息,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開除黨籍、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李春城在十八大重新當選中央候補委員,但僅半個月就被帶走,成為十八大之后第一個落馬的省部級官員。

  在他消失于公眾視野的17個月里,與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四川政商網應聲垮塌——至少有其5名下屬官員、9名國企負責人、4名企業家被調查甚至法辦。

  而他在成都留下的鮮明個人印跡,日漸模糊。

  在擔任成都市委書記近八年半的時間里,李春城強力推行的城鄉統籌改革獲得國家層面認可,其重塑文宣系統打造的城市營銷模式也為全國注目。

  左手統籌城鄉,右手文宣營銷,一實一虛,騰挪翻轉,構成了李春城治蓉的“李氏太極拳法”。只是,拳法未及打完,李氏已經謝幕。

  李氏遺產

  2013年,李春城落馬數月后,上萬套名為《城鄉一體化工作典章》的書,被官方從市場上悄然收回、封存。

  書的扉頁,有李春城撰寫的序言,長達四千多字,寫于2011年10月22日。此時,距離他卸任成都市委書記還剩下19天,可謂是他的告別演說。

  李春城總結了執掌成都8年、推進城鄉統籌工作的經驗。他說,這場改革發展的實踐并無前例可循,本身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能在既有法律、政策和體制框架內探索前行,“個中艱辛可想而知”。

  “典章”在2012年2月正式出版,算是李氏的“拿破侖法典”。當時已專職擔任四川省委副書記的李春城曾試圖在全省推廣他的“成都經驗”。

  厚厚三大本“典章”,收錄了李春城在推行城鄉一體化中,從市委文件到村民議事會議記錄模板的所有文本,煞費苦心。

  牽頭編撰工作的,是成都市委統籌城鄉工作委員會(簡稱“統籌委”),成立于2007年7月。這個李春城時期中共成都市委最為顯耀的部門輝煌不再。

  “‘城鄉統籌’這個提法依然在提,但已經沒有原來那么響亮了。”成都市統籌委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說。

  最重要的轉折是,城鄉統籌工作已經從統籌委改為由成都市建委牽頭。

  上述官員評價說,李春城對于城鄉統籌有一整套思路和“打法”,而如今這段特殊時期,沒有人了解,難免“東猜測,西摸索”。

  同樣有些不知所措的,還有成都市的文宣系統。

  2013年11月,成都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媒體服務處副處長賈小兵被調查;12月,受官方器重的營銷界人士、成都市城市形象顧問樊劍修被調查。

  2014年3月,李春城時期成都文宣系統的靈魂人物——何華章,于遂寧市長任上被帶走調查。

  作為李春城主政時期的主要助手之一,何華章重塑了成都市的文宣系統。這位《成都商報》創始人深諳傳媒規律,在他擔任成都市委宣傳部部長后,一大批媒體記者被“交流”到宣傳部工作。

  何華章落馬后,成都市委宣傳部和《成都商報》的多名官員被約談。曾經借調到宣傳部的媒體人士,陸續回到原單位。

  李春城本人對文宣系統的倚重,在成都市羊市街19號的老成都市委大院里顯露無遺。作為市委書記,他不在常委樓辦公,而選擇在市委宣傳部所在的一棟兩層小樓辦公。一樓是宣傳部,二樓就是李春城的辦公室。

  “我們知道媒體關心哪些問題,也知道如何把他們吸引到我們想要的關注點上去。”一位曾被交流到宣傳部工作的媒體人士說,對于媒體關心的問題,成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放出來,而對敏感信息則有精準預判,不會讓外界知曉。

  在李春城任內,成都連續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流”入川、“6•5公交車燃燒”以及唐福珍事件,最終都有驚無險,安全度過。

  左手施展改革,右手文宣造勢,李氏以罕見而大膽的“自選動作”,試圖觸摸一個地方主官施政所能抵達的極致。

  直到事發,人們才恍然驚覺硬幣的另一面:這些以改革為名進行的試驗,某種程度也上成為了個人利益馳騁的沃土。

  “李拆城”

  太極拳講求虛實結合,很多動作看起來勁在右手,真正的力點卻在左手。

  在三十多平米、刷著老式紅漆、木頭裝飾都有些變形的辦公室里,李春城接待了各方來客,有商人、媒體記者,也有各路專家。

  2003年夏天,面對前來給成都做策劃的城市營銷專家王志綱,新上任的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說,關于成都的美談聽得太多,“但成都骨子里還是有一種不思進取、自我循環的情結,怎么突破這個看不見的瓶頸?”李春城甚至提到,能否把成都建設成為“國家級中心城市”?

  成都一直以安逸、閑適、緩慢的城市節奏著稱于世,也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但作為道文化的推崇者,在治蓉的最初階段,李春城既非“無為而治”,也非“道法自然”。

  2002年,成都啟動危舊房改造工程,決定三年之內拆除二環內410萬平方米危舊房。這是成都市過去11年里拆遷量的總和。

  當時李春城擔任市長,成都官場流傳著他在大會上的講話:“美麗的蓉城是拆出來的”。李氏由此獲得了“李拆城”的外號。

  在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中國地方政府,大拆大建一度是官員施政的普遍現象,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地方官員并不避諱談拆遷。而李春城試圖通過文宣系統,扭轉對“拆城”的惡評。

  2003年,成都官方專門請來張藝謀團隊制作了一部城市形象宣傳片。據媒體報道,這部短片融入了李春城本人的思路,樣片完成后,李親自審看樣片,他的修改意見,通過越洋傳真,傳給了在烏克蘭拍戲的張藝謀。

  短短5分鐘的宣傳片,最終以一句“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作結。此后十年,這句話成為了成都的對外注解,也被時任成都市委宣傳部長何華章印到了自己的名片上。

  臺灣文化名人龍應臺也曾受邀就舊城改造與官員們對話。不過效果似乎適得其反。“成都還像成都嗎?”龍應臺肯定成都作為新興城市的建設,但直言更擔心它成為“沒有記憶、沒有過去、沒有性格的城市”。

  外界的批評和爭議沒有改變這座城市主政者的決心。

  2004年,李春城打出了他治蓉八年最重要的一張牌——城鄉統籌。他派去沿海學習的下屬帶回了江蘇吳江的經驗: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農地向規模經營集中。

  “三個集中”是李氏的“城鄉統籌1.0版”。據成都市國土局的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成都市每十個村民小組中,就有一個正在實施征地拆遷。

  對于成都讓“農民上樓”、“宅基地換樓房”等集中居住的做法,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為代表的學術界,對此曾多有批評。

  反對者擔心的不僅是農地流失,還有因為強拆引發的官民對抗甚至是流血沖突。

  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區金華村村民唐福珍面對強拆者,用汽油在屋頂天臺自焚,11月29日醫治無效死亡。慘烈的一幕,通過電視鏡頭傳遍海內外。

  知名拆遷案件法律專家、律師王才亮給李春城發出公開信,對當地政府定性是“暴力抗法”而不是“非法強拆”表示震驚,并要求李春城向四川省委和中央自請處分。在此期間,《成都日報》、《成都商報》等當地媒體對唐福珍事件均未報道。

  李春城也從未公開回應唐福珍事件。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到他的內部講話:“拆除違法建設的認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執行的主體和執行的程序也完全合法,但畢竟造成了誰都不愿意看見的人員傷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還說,“事情既然出了,我們就要正視,從中汲取教訓、改進工作。”

  “改革者”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地殼中積蓄已久的能量瞬間釋放。此刻,李春城正在去都江堰鶴鳴村的路上。當天下午3點半,他將在那里主持召開成都農村土地確權改革的現場會。

  短暫的震驚之后,李命令車隊掉頭返城,趕往成都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

  在過去的5個月里,鶴鳴村在全國率先完成土地確權頒證——這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首例,也是李春城自得的城鄉統籌的最新成果。

  2008年元旦,成都市委發布當年的“一號文件”,宣布啟動農村產權改革。改革的要點,是開展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確權登記,以及推動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相比此前的“三個集中”,這是李氏的“城鄉統籌2.0版”。

  《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尤其適合此刻的李春城。

  汶川地震后,成都意外獲得了國土資源部給予的兩項特殊政策:允許外來資金參與災區住房的“聯建”;土地增減掛鉤指標可以突破縣域限制,在整個成都市流動。

  路障就此破除,成都試驗驟然提速。

  2008年10月13日,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當晚,成都市政府把一塊寫著“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的牌子掛了起來。全會當天通過的文件,大篇幅提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問題。

  聚光燈下,李春城親手揭下了覆在牌子上的紅布,宣布:在成都,已經確權的農民承包的土地,將可以進入市場流轉。

  成都與國內農地改革的支持力量不謀而合。一位曾協助參與改革設計的經濟學家認為,從“三個集中”到“確權流轉”,成都政府成為一個承認產權的主體,這是“根本性的變化”,也使得李從大量“拆城官員”中脫穎而出。

  在上述學者看來,李春城之所以力推產權改革,是因為“牌已經打出去了,沒有退路可以走”。在“三個集中”持續了五年之后,不確權流轉的風險極大:大量流轉土地背后蘊含著巨大的利益驅動,“他管不住底下的基層干部”。

  從一個地方主政者的角度,當時的李春城已經被塑造成一個改革明星官員,除了城鄉統籌,他沒有更有力的政績牌,只能繼續往前走。

  在推出“城鄉統籌2.0版”之前的2007年,李春城的施政,與其自身前程,悲喜交加。

  喜的是,2007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意味著李春城在成都4年多的“自費試驗”,終于上升為國家戰略。

  悲的是,2007年10月的十七大上,曾是十六屆候補中央委員的李春城,意外落選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遭遇沉重一擊。當時就開始流傳他可能涉及東北的貪腐案。

  接近李春城的人士透露,2007年落選候補中委之后,有近一年的時間,他雖然表面上銳意進取,內心其實有過一些消沉,“他說,今后只埋頭做事”。

  經濟學家高小勇曾任成都市政府首席經濟顧問,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李落選候補中委后,他曾經在一次談話中問李春城:“現在,你到底想做多大的事情?”李春城沉吟良久:“我只要做到:成都,風景這邊獨好。”

  明星官員

  仕途不順的李春城,沒有亂了“拳法”的節奏。名人、學者、媒體,均是他文宣營銷所倚仗的力量,貫穿治蓉始終。

  早在2004年春天,在成都郊外龍泉驛,盛放的桃花樹下,李春城對前來訪問的學者易中天說,成都已經正式全面開始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希望易予以關注。

  當時,易中天并未在意。一年之后的國慶,李春城在辦公室與易中天再次聚首,易決定給李春城治下的成都寫一本書。在這本名為《成都方式》的書中,易對于成都的城鄉統籌、基層民主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政府等給予了介紹和肯定,并引用人民群眾的話說,“現在城市是我們的了,書記是我們的了,政府是我們的了”。

  此書成稿于2005年,秘而不宣長達兩年,直到2007年6月,李春城傾注心力的城鄉統籌終于結果,成都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年9月23日,這本名為《成都方式——破解城鄉改革難題的觀察與思考》的書才正式發布。

  2008年前后,何華章調集媒體人,在成都市委宣傳部內部成立了“媒體報道策劃組”,專門圍繞城鄉統籌這一中心工作與媒體對接,試圖“按新聞規律專業運作,實現宣傳訴求與對象媒體風格、宣傳內容與目標受眾需求的有機結合”。

  汶川地震后,為推進震后的“去震化營銷”,成都市成立“城市形象提升協調小組”,何華章擔任組長。他們邀請火爆全球的美國影片《功夫熊貓》主創團隊到成都“尋根”,該片在續作中出現了青城山為原型的場景。

  而在2008年10月,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當天,成都把一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統籌城鄉發展論壇”的新聞發布會開到了北京,中外記者對照著中央文件,爭相追問成都的城鄉統籌。

  媒體關于城鄉統籌的正面宣傳在2009年達到高潮,國內一線媒體乃至大批海外媒體,均刊發了重磅報道。而對于統籌城鄉的質疑之聲,李春城和何華章尤為看重。

  據國內一家財經媒體記者張佳(化名)介紹,在2010年前后,他曾經多次寫過成都城鄉統籌中的負面報道,后來何華章主動約見他,表示可以冰釋前嫌,并可以幫其約李春城專訪。

  一天午后,何華章帶著張佳到市委大院李春城的辦公室采訪了李,雙方談了1個多小時,其中,對于一些尖銳的問題,如城鄉統籌中侵害農民利益的情況,“李春城有些不愉快,也很不想回答,好多次在我問完之后,停頓很久,才開始說話”。

  張佳觀察到,采訪中間,李春城給何華章使了個眼色,下來之后,何華章就跟他說,這個稿子不能發了,“問我能不能給成都的城鄉統籌寫一本書,錢不是問題”。

  在強有力的右手——文宣系統的輔助下,李春城依然是國內備受關注的明星官員。他的命運,也迎來轉機。

  2011年9月,李春城升任四川省委副書記。2011年11月10日,李春城正式卸任成都市委書記。

  2012年11月14日,在十八大的選舉中,他重新成為中央候補委員。然而,僅半個月,2012年12月2日,56歲的李春城被中紀委調查。

  誰的信徒

  入川十余年,在東北成長起來、風格強硬的李春城,不自覺地展示對成都文化的好感。

  “我第一次走在成都的大街上,就充分感受到了成都是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李春城在一次會議上說,他對于成都人道法自然、行云流水的生活態度十分欣賞。

  但他早期的強力舉措,也一度被認為在親手破壞成都的溫徐文化氣質,比如強力拆遷,高調招商,以及那些風格獨特的后現代建筑等等。

  離成都市區六十多公里的青城山,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李春城每年必去的地方。他喜歡住在青城后山的泰安古鎮,那里有一家香港公司投資的酒店,古色古香,小而精致。

  據青城山道教人士介紹,李春城落馬之后,青城山一位姓高的風水師因牽涉李案,也被調查。高某40歲左右,子承父業,早年在青城山天師洞附近算命,近年轉到青城山石筍堂,客戶多為政商界人士。

  李春城還與一位名叫曹永正的“大師”交往密切。曹永正早年以特異功能為號召,圈內人尊其為“國師”。曹永正的女兒曹禪,是一位音樂劇導演, 2011年她導演的音樂劇《時光當鋪》進行全國巡演,有一站在成都,李春城親赴成都藝術中心為其捧場。2013年7月,曹永正名下的公司因卷入富商周-濱案而被調查。

  在李春城任內,成都官方多次舉辦國家級的道教文化節。據成都媒體報道,2006年,年逾百歲的原成都市道教協會會長蔣信平大師,在第二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上表演龍門太極拳及太極扇子功,演出后,李春城還特地向他請教養生健康秘訣。遺憾的是,道家對于廉政的思想,他似乎沒有吸收踐行。

  成都的城市建設也打上了“李氏太極”烙印。

  一位在李身邊工作過的人士透露,李春城自己有鼻竇炎,對于空氣質量甚是敏感,其在位時,極端重視成都的生態環境。“那時候還沒有霧霾這個說法,李春城就多次提出城市空氣質量的問題,提出綠化、修城市綠道等等。”

  2006年10月,李春城帶著屬下視察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廣場改造工程,當場做出指示:要求天府廣場文化景觀工程要抓住文化主題,“充分體現成都道教蜀文化特色”。

  最終,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廣場選定了“太極云圖”方案,由七大部分組成:太陽神鳥、擁有兩個魚眼噴泉的太極云圖、黃龍水瀑、12根圖騰柱、12座意境雕塑、2處音樂噴泉、下沉廣場藝術裝飾等。其中,廣場中央的太極云圖,直徑達150米。

  在中紀委對李春城的最新通報中,有這樣的表述:“濫用職權進行封建迷信活動,造成國家財政資金巨額損失。”

  此外,根據上述通報,受賄罪極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控。李春城涉嫌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其本人及家屬收受巨額財物,還曾利用職務之便為其弟經營活動謀取利益。

  主政后期,李春城大多數時間居住在成都市浣花溪畔的省委別墅區,早出晚歸。生活中的他不打太極,真正的愛好是籃球,一些地產商以陪打籃球的方式與之接近。據財新《新世紀》周刊報道,李春城最初被舉報的違法違紀行為,與他東北老鄉的地產項目有關。

  在李春城治下,成都的GDP從1800億躍升到7000億。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背后,是一些東北口音的地產商占據了成都的大小工程,成都地產界稱之為“哈爾濱幫”。在李春城落馬之后,相繼被查的官員和國企及民企老板,所涉足領域也多與城市建設有關。

  李春城上任當年,以天府大道為中軸線,南部的“新成都”拔地而起。一些碩大無比、挑戰人類想象力的后現代風格建筑拔地而起,其中國際會展中心和環球中心,都是四川“會展大王”鄧鴻的作品。

  2013年春,鄧鴻因涉及李春城及四川系列案,被警方帶走。據曾給鄧提供過前期法律服務的律師介紹,鄧鴻因涉嫌經濟犯罪,目前被羈押在湖北咸寧。

  力推改革與發展經濟的成績,與社會矛盾和涉嫌貪腐的問題,都是評價這位曾經的明星官員無法回避的事實。

  “李春城希望能夠干一些事情,但同時他又必須做一些利益交換——比如上面領導的子弟來四川做生意。”一位成都市委處級干部如是評價。

  這位官員認為,改革其實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李春城統籌城鄉改革,大方向是對的,但跟所有官員一樣,李春城也希望早見、快見成效。“比如確權頒證,他想通過確權把以前的一些矛盾解決,但做的過程中,又希望盡快完成確權,有些問題就被掩蓋了。”

  而另一位四川廳級官員認為,長達十年的權力巔峰,如果不匹配強力的制度約束,人性的欲望和惡一旦被喚起和鼓勵,難免肆虐開來。

  李春城落馬后,經濟學家高小勇是為數不多的公開為李鳴不平的學者。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李春城顯然是中國罕見的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官員,但現有體制下,李式官員卻不免身陷囹圄,無法善終,他稱之為“李春城難題”。

  中紀委發布關于李春城“雙開”通報的翌日,高小勇發來短信說,李春城難題其實是拋給每一個人的:“我們到底要什么樣的官員?這樣的官員如何才能生成?”

  (引自南方周末,作者授權發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 | 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性欧美俄罗斯在线视频 |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