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副司令員鄭群良中將
特約記者韓志偉
10月2日上午,空軍副司令員鄭群良中將一行到我村視察。通過聽村史介紹、看濕面生產線、參觀村容村貌及走訪村民,他高興地說:“南街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確實給中國的廣大農村帶了好頭、樹立了樣板;確實讓南街村的群眾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南街村不愧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中國農村的一面旗幟!”
當鄭群良在村史館看到有那么多將軍來過南街村,尤其是看到毛主席的女兒李訥、秘書張玉鳳為他老人家敬獻花籃的圖片時,駐足觀看很久,并指著圖片詳細詢問。他興奮地說:“我是曾參加過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閱兵的飛機駕駛員,而且作為組織和指揮者,駕駛第一架飛機飛越天安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對黨的忠誠、對信仰和信念的執著、對毛澤東思想的虔誠,和南街人是一樣的。在南京軍區空軍當司令員時,我就慕名來過南街村,時過多年,又一次踏上這片熱土,非常高興、非常激動。總的感覺是,南街村又有了新變化,秩序和環境依然那么有序整潔,人的精神和干勁依然那么飽滿和高漲,宣傳政治思想工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依然那么到位,這就很值得人深思和學習!”他衷心祝愿:“南街村在王宏斌書記的帶領下,認真貫徹落實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思想和精神,在成績之中找差距,在不足之中增動力,爭取發展得更快、建設得更好!”
附資料【關于南街村】
南街村是一個在村黨委堅強領導下,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的村莊,生產資料全部公有,生活資料部分私有,屬公有制集體經濟。分配制度采取“工資+供給”的分配方式:
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南街村的分配方式逐步由原來的工資制演繹成一種新型的分配方式——工資制加供給制。
實行工資加供給制,主要考慮到兩方面的因素:
其一,我國目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干部、群眾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相當的高度,還必須實行工資制,體現社會主義多勞多得的分 配原則,以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目的。同時 ,集體已經具備了較強實力,有了實行供給制的物質基礎,搞一部分供給的成分,體現共產 主義按需分配的原則,讓人們感受到共產主義的美好,一直想著共產主義,努力干共產主義 。
其二,從南街村的實踐看,供給制成分的增加,有利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鏟除私心和 防止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有效途徑。私心是萬惡之源,一切惡習從私心而來,而私心又是從 私有制產生出來的。所以說,私有制的成分越大,人們產生的私心就越大。南街村首先解 決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問題,通過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增強吸引力,使個體、私營經濟逐步 轉向了集體經濟,實現了生產資料全部集體所有制。但生活資料還沒有完全公有化,人們在生活方面、消費水平方面還會繼續攀比,誘發私心。因此,必須通過分配這個渠道,擴大供 給部分,徹底解決生活資料私有制的問題。
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資部分占30%,供給部分占70%,以后工資的成分會越來越小,供給的成分會越來越大,供給的檔次會越來越高,最終讓每個南街人富得個人沒有一分錢存款。
就工資部分來講,南街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體現了“四個傾斜”:
第一是集體與個人相比,向集體傾斜。不斷擴大公共積累,增加公益福利,不斷提高公有化程度。不搞那些高收入、高分配、分光吃凈、揮霍一空的敗家子做法。
第二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比,向腦力勞動傾斜,充分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對知識、對人才的尊重。
第三是外工與內工相比,向外工傾斜。南街企業的1萬多名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工作 ,為南街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村黨委在政治上一視同仁,量才使用;在分配上,相同工種,外工工資要比南街村籍的職工高出20%—30%。
第四是農業工人與企業工人相比,向農業工人傾斜。南街村農業盡管已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但工作環境還比較差,勞動強度還比較大,因此,農業工人比企業工人的工資一般要高。這樣做,不僅體現了向苦、臟、累、險工種的傾斜,而且更有利于縮小三大差別。
南街村的供給制始于1986年。當時盡管集體經濟實力還很薄弱,但黨組織一班人就果斷決定 ,每年要增加一至兩項福利,自尋壓力,自出難題,逼出力量,逼出智慧。從1986年至今 ,由最初的水、電免費發展到現在的水,電,氣,面粉,購物券,通訊費用,節假日食品,子女入托上學,醫療,住房等20多項共公福利全部免費。逢年過節,村里都要發放節日食品,尤其是春節,小到瓜子、糖,大到雞、魚、肉,節日食品達三十多種,村民們一分錢不花,就可以過一個快快樂樂、富富足足的好年。不少老 人感慨地說:“村領導安排得真周到,我們想不到的也都分回來了。”
從1993年起,南街村開始建設高標準的住宅樓,大套三室一廳,92平方米;小套二室一廳,74 平方米。村里統一配備了冬暖夏涼的中央空調、彩色電視機和高檔家具;臥室里席夢思床、高低柜、床頭柜款式新穎,一應俱全;液化氣灶、抽油 煙機等都是統一配置。衛生間設施齊全,一天24小時熱水不斷,村民們洗澡十分方便。一 套住室耗資近8萬元人民幣。
在南街村工作的外籍職工,也逐步擴大了供給成分。目前,職工們在食堂就餐一律實行了主、副食免費;職工公寓寬敞明亮,房間內配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村里統一配備了床、被、臉盆、水瓶、茶杯、小柜等。到南街村上班,只要帶上換洗衣服就行了。逢年過節,村里都要給職工發放節日食品,讓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和家人團聚。平時職工們洗澡、理發全部免費。對表現突出的職工,南街村吸收為榮譽村民,和南街人享受同等待遇。對生活困難或遭受天災人禍的職工,村里給予特別照顧。對外籍科技人員,南街村更是視為寶貝,關懷備至,在住房、孩子入托、上學、用車等方面,都優先考慮。不少科技人員感動地說:“南街村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太好了!南街人這么看重我們,我們只有貢獻全部的聰明才智,才不辜負鄉親們的厚愛。”
【南街村景區介紹】
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南街村景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南街村。京珠高速、107國道均可到達,距漯河市25公里。南街村是以人文景觀為特色的共產主義小社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南街村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堅持走集體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且在發展中提出"堅持外圓闖市場,嚴守內方治南街"的發展方略,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奮斗,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幸福村、小康村、文明村。
南街村
臨潁縣南街村地處豫中平原,緊靠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近鄰鄭州國際機場,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現有村民848戶,3100口人。總面積1.78平方公里。
河南省南街村景區是國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河南省著名紅色旅游景點之一,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南街村旅游以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
南街村毛澤東像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南街村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堅持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奮斗,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第一雷鋒村等 。十多年來,南街村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和輝煌的成就,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參觀,先后有20多位國家領導人和180多位將軍到南街村視察,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50余萬人次。南街村黨委充分認識到這一豐富旅游資源的巨大優勢,近年來,大力進行景區建設,充分挖掘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特色品牌,使南街村景區形成了以文化園區、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游覽區、文化教育游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珍奇植物園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八大觀光內容的大型紅色旅游景區,特別是新建的革命傳統教育景區,濃縮了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讓人足不出園便可領略中國革命波瀾壯觀的宏偉畫卷,被省旅游局確定為河南省南部紅色精品線路。
南街村在旅游資源開發上,突出紅色旅游主題,緊緊圍繞“紅色”二字做文章,一是響亮提出要把南街村建成共產主義小社區,使游客在這里親身感受共產主義因素的不斷增長。二是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實現共同富裕。在這里沒有暴發戶,更沒有貧困戶,集體就是村民的靠山,南街村就是一個大家庭,人們夢寐以求的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少有所教、幼有所育的幸福日子已是活生生的現實展示在游客面前。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已形成濃厚氛圍。走進南街村,無論到哪里,催人奮發向上的先進文化都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讓人感受到宋平同志所提“這里是一所黨校,是一座精神寶庫”的深切內涵。四是形成了令人贊嘆不已獨特的小氣候,在這里,人們看不到早已習以為常的防盜門、防盜窗,聽不到嘈雜的聲音,看不到垃圾臟物,而是一派,秩序井然,生機盎然的大好局面。
南街村景區依托臨潁縣南街村。全村有回、漢兩個民族805 戶 ,3130 口人 ,占地1.78平方公里。現已建成工業園區、高新農業園區、村民住宅游覽區、文化景區、文化教育游覽區、廣場文化展示區、熱帶珍奇植物游覽區和革命傳統教育區等。核心景區以其獨特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展示了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可參觀的景點有圖書館、檔案館、陳列館、影視廳、會議室、接待室、東方紅廣場,一步二石三眼井、希望戲曲學校、職工食堂、南街村調味品公司、耐可達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汽車運輸公司、河南麥恩食品有限公司、食品飲料公司、村民住宅區、幸福長廊、朝陽門廣場和仿古城墻、南街村幼兒園等。所有景點都能體驗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獨有的鄉村都市魅力。
南街村景區珍奇植物園區占地面積9980平方米,投資770萬元,包括各類花卉、熱帶雨林園、百果園、青竹園、沙漠園、農家園等,使身處北方的游客到此即可領略怡人的南國風情。革命傳統教育區占地面積26496平方米,投資2000多萬元,內設四卷樓、毛澤東故居、求學之路、黃洋界、遵義會址、延安寶塔、西柏坡等仿建景觀,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休閑娛樂區包括長城望月、石橋觀魚、城樓夜色、林中休憩、廣場文化等美景,讓游人流連忘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