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按:我不想歌功頌德,因為我是公民。說話可能犯錯誤,但不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也許就是犯罪。本人完全支持中國的城市化隨著工業化、商業化不斷推進,絕不支持把“城鎮化”作為口號和指標,也不支持把“城鎮化”作為經濟引擎。今天,只提質疑,不提方案。
全國人民期待已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幕了,“新城鎮化”的提法被定調,并且給予了五點較為明確的新提法,一說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二提高質量,趨利避害,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三講到科學布局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與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四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方針;五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這些提法到底新不新?大家不妨去看看十年前的文章有沒有類似提法,除了第四條,我看都是老概念。圍繞著這條路走下去,是不是就可以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實現呢?我個人表示懷疑。中央領導人在前不久反復強調“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刻不容緩”。但是,若是找錯了結構調整的合理藥方,必定是南轅北轍的結果,明年“兩會”再推不出科學合理的糾偏方案,最終會讓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惡化甚至是崩潰。雖然會議也重提“房地產調控不動搖”,但是,如果沒有根本性、長遠性的解決方案出臺,調控還是會走向失調,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步驟都不敢做,任憑房地產綁架中國,要么是畏疾忌醫,要么是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威脅。現在,只能又逼著我把希望寄托在明年“兩會”。
判斷一項決策的導向作用優劣,主要看其社會反應和市場反應,“新城鎮化”口號出來以后,主流社科專家和學界精英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趕快讓農村土地自由買賣,趕快拿房子跟農民換土地去;資本市場的第一反應是地產、建筑、建材、工程機械等股票暴漲。也就是說,這項政策給整個中國的最明確訊號是:“土地經濟”仍將是主旋律,哪怕政府本意不是這樣,口號這么提了,國民就會這么想。如果是媒體及資本家誤導,政府理應及時糾正,不然就是默認。
有人認為:“新型城鎮化”并不意味著就是搞房地產,并不意味著就是農民進城。農民進城不是壞事,事實上,比進城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和待遇平等,否則還不如農民身份。說實話,我自己也有“城鎮化不等于房地產化”的良好愿望。然而,事實會再次告訴我:良好的愿望最終會被龐大的資本和短視的地方政府砸得粉碎,當傳統產業模式出現飽和又找不到效益更優的新增長點時,沒有任何東西比“房地產”更能誘惑資本家,如果有政府鼓勵,那它就更加如虎添翼。
從中國過去十年的歷史來看:“城鎮化”一旦成為口號,并不是說口頭講科學就能做到科學;說到趨利避害,資本趨利的時候,它會避害嗎?政府自己如果趨利的話,就更沒辦法避害了;并非想“集約、智能、低碳、綠色”就真能達到目標,當你看重GDP時,就很難辦到;什么叫有序?城市化的有序,從世界經驗看就是“自然演化”,而不是運動,一放到中國,它就變成了運動,因為你不搞運動,到2020年,你就達不到既定目標,達不到目標,你就沒有政績,沒政績,在中國意味著什么?只要把“城鎮化”炒作成“行動指針”和“政治運動”,沒有不亂的可能,任憑你有多高的權威都無濟于事。“城鎮化”只能無聲地隨著社會進步前行,絕不能成為口號。
有人還會說:新型城鎮化并不意味著都往大城市,房地產漲不到哪里去。我想說:中國房地產問題的癥結并不在于住房價格,而在住房屬性和住房國情。當住房成為最賺錢的行業時,哪怕它不漲價,其它行業的前景也是死路一條,因為做其它產業在效益方面沒這個保險,且房地產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產業,只要你找到關系獲得進入的通行證。當全國住房國情沒有科學發布時,房地產肯定仍是最具投機價值的產業。我認為中國房地產國情普查比人口普查更為重要,2009年,我曾經寫信給中央兩位領導人,建議搞全國住房大普查,沒有結果,現在還是這種看法,不把全國住房總量和分布結構告訴人民群眾,1000元/平米也不能說是健康。前不久,我把中部某省各個大、中、小城市的遠期規劃通看一遍,如能順利實施,至2020年的時候,該省的城鎮人口規劃量可達到1億人,而實際上它現在只有不到七千萬人,即算不要錢,房子又有何意義?建房子和擴市容成了未來發展的全民性暴欲,令不不解的是,這些不科學的“科學規劃”居然都在不同層次獲得了批準?!
到目前為止,我個人的看法是:1)有關方面并沒有理清楚城鎮化中的某些核心概念和內涵;2)有關方面沒有對“結構調整”給出科學的定義和規范;3)有關方面仍是圍繞“本屆”做文章。有鑒于此,本人對“結構調整”的前景并不看好,直接點說就是看空。我不理解,在中國還擁有如此多有利條件的時候,怎么就只想到把“新城鎮化”擺在了突出位置?這是哪些專家的智慧結晶?這是哪國專家的戰略指南?主流專家要么負起責來,要么退潮。平民說話既然沒用,大家暫時就不急著提太多建議。
“頂層設計”不如“群眾路線”,趕快別提這個99%中國人聽不懂的概念,決策就決策,搞個什么“頂層設計”?現在,有些學校、鄉鎮也在文件中反復強調要搞好自己的“頂層設計”,暈不死人不算改革!!!都到政策執行的最底端了,它還要“頂層設計”?再下面除了平民就是地殼了,頂個什么啊!把概念糊弄到這般俗套,定會讓人反感。把眼光盯向人民,中國改革才能一帆風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