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走進我國大糧倉為什么有心涼感覺?
今年幾次走進我國東北的大糧倉,感觸很深。以黑龍江為例,它是我國第二大糧食產出大省,僅次于河南,可供可墾的荒地潛力也是最大的,由于人均耕地很多,靠種地也過得不錯。但這些大糧倉所以在一般基礎設施可真是差,高速公路很少,路況很差?;旧嫌∽C了我國的一個悲涼現象:種糧大縣一般都是財政窮縣,種糧一般跟窮都是連在一起的。從事最重要的填飽肚子工作,反倒最窮,更出現產區補貼銷區的怪象。這樣的剪刀差現象,使那些想有些作為的官員,有錢也不能往糧食生產上投,因為靠糧食帶動GDP太難了,多上一兩個工業項目就政績顯著。問題是,如果都這樣做,那我們的肚子誰來填飽?
想當年幾十萬知青在黑土地上開荒,才有了今天的大糧倉。這個大糧倉有以下特色:
地真是多!
黑龍江農民的地真不少,我國江浙一帶人很好,一般人均才幾分地,而河南河北人多一些,差不多1-2畝,而黑龍江人均幾十畝地都很正常。那些地更多的,比如達到一戶就3-5百畝,種糧收入就不錯了。以水稻為例,一畝地如果不算人力成本,純收入如果300元,100畝土地就可以有3萬的收,如果有2百畝地就可以有6萬的收入。所以在黑龍江出現不少外來者想來此包地種地,搶著包,因為有規模效益。但并不是想包就能夠包到的,現在是很難包到了,許多團場以本廠職工為優先,外來者一般包不到地。黑龍江省另外一個獨特之處是有北大荒農墾,大量的土地歸農墾所以,而農墾的農民平均承包地的數量比周邊的農民要高出不少,三百畝五百畝很正常,但承包費則更高,外來農民還承包不到。如果我國農民都象黑龍江的農民有這么多的地,那糧食安全就不用愁了。只可惜能夠跟黑龍江一比的只有新疆,在新疆農墾,承包1百畝麥子很正常,但遺憾的是,新疆又特別缺水,只有灌溉才可能有農業。水是制約新疆農業發展最大的障礙,也是最難解決的。而黑龍江號稱三江還原,松花江、黑龍江雨量雪量都充足,水夠份量,在大冬天里黑龍江的江水還波濤兇涌,真是一個種糧的好地方啊。
路真是差!高速公路很少。
黑龍江大糧倉另外一個觸目驚心的是道路特別差,從省城到地級市,其他許多省份早已全通了高速公路,但在黑龍江不少地級市道路況很差,高速路少,到各縣更是難以行進,如同蝸牛。加上地廣人稀,在黑龍江行走,道路是一大考驗。如果你去長三角、珠三角、山東等省,不但縣與縣早已修好了高速,有些地方甚至鄉與鄉間也修通了高速??蓱z的黑龍江,地市間高速就很少。
為什么黑龍江高速公路那么少?是冬季慢長,雪多路滑不敢開會還是別的?我看主要原因還是政府缺錢。目前我國實行低糧價政策,種糧大縣基本上都是財政窮縣,種糧大省當然也是財政窮省了。黑龍江是我國大糧倉,給國家貢獻的糧食雖然多,但目前的政策是糧食不值錢啊,所以政府就沒有錢修高速。產糧大縣或者大縣基本上是把地都用在種糧上了,工業不發達,私人當然更不愿意投資了。
產糧大縣為什么都是財政窮縣?糧食太不值錢了,農業稅取消、產區補貼銷區也是原因之一。
糧食本來人人離不了,但目前我國的糧食價太低了,糧食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價值最大卻最不值錢,這也是一個令人不可思的現象。農民從種糧中得不到多少收益,未來可能就會慢慢選擇種懶田或者干脆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長此以往,我國的糧食安全供給就會產生大問題。另外目前的財政支出配套政策,出現糧食產區補貼糧食銷區的現象,國家有一些惠糧項目投資,但產糧產區政府想要拿到這些錢必須進行相應的配套,而這些糧食最后又都銷往了銷區,所以出現“產區補貼銷區”“窮地補貼富地”的亂象,因為糧食產區一般是窮地方,糧食銷區一般是富地方,這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