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衛生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介紹,衛生部組織專家進行了多次研究論證,國內權威的專家認為,脊髓神經損害患者的排尿問題是一個國際醫學界尚未完全攻克的醫學難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技術難度很高。衛生部對肖氏反射弧手術的探索性給予了肯定,認為這是利用人工體神經、內臟神經吻合手術來解決這一難題,是一項探索性的研究。
“但是,這項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在循證醫學上的證據不足,對這個技術是否適用于臨床應用,還要進行充分的論證。”鄧海華表示。因此,肖氏反射弧手術目前不應在臨床上使用。”
據相關資料介紹,“循證醫學”是近年來在臨床醫學領域內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遵循科學證據的醫學,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衛生方案、決策的確定都應遵循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產生的最佳證據”,從而制訂出科學的預防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
其中,臨床證據主要來自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統性評價(systematic review)或薈萃分析(meta-analysis)。
“安全性、有效性在循證醫學上的證據不足”,通常的含義就是指:“安全性、有效性”沒有得到“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的支持。
以下就是一些“安全性、有效性”沒有得到“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支持的例子(本網友注:以下內容系轉貼,原貼作者為六指,見虹橋科教論壇: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29133&select=&forum=1):
1.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對11項試驗的分析表明,成年人的急性傷口用自來水沖洗比用生理鹽水更能有效防止感染;對小孩來說兩者沒有差別。傷口用自來水沖洗和根本不沖洗感染率沒有顯著差別。用生理鹽水、過濾水或冷開水清洗開放性骨折傷口后感染率也沒有差別。
結論:沒有證據表明自來水清洗傷口會增加感染風險,相反有可能會降低。沒有強有力證據證明清洗傷口會促進愈合和防止感染。
2.術前備皮消毒
3項隨機對照共625人的試驗發現用脫毛膏或剃刀去除手術部位體毛和不去除體毛相比術后傷口感染率沒有差別。另3項隨機對照共3193人的試驗發現刮毛比剪毛更容易感染,7項隨機對照共1213人的試驗發現刮毛比用脫毛膏更容易感染。
結論:沒有證據表明術前去除體毛會降低傷口感染率。如果必須備皮,剪或脫比刮好。
3.粘貼型薄膜手術巾防止感染
五項試驗共3082名受試者的分析發現用了這種手術巾后傷口感染率明顯高于不用組。兩項試驗共1113名受試者的分析發現用浸漬了碘酒的這種手術巾與不用沒有差別。
結論:用粘貼型手術巾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率。
4.手術時戴口罩
對三個隨機對照試驗共2113名受試者的分析表明,醫生做清潔手術時戴一次性口罩術后傷口感染發生率與不戴口罩組沒有顯著差異。
結論:沒有清晰證據表明手術時戴一次性口罩會增加或降低術后傷口感染發生率。
根據衛生部發言人的講話精神,“這些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證醫學證據尚不足,對這些技術是否適用于臨床應用,還要進行充分的論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