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opics.gmw.cn/2010-10/08/content_1292801.htm
[方肖網絡血仇歷史回顧]
回顧方舟子(是民)、肖傳國十年的是是非非網絡匿名口水戰、現實法庭訴訟戰、肖傳國涉嫌尋釁滋事罪人身攻擊戰,主要事件包括:
----2001,肖傳國匿名“昏教授”向某外國知名雜志指控方舟子剽竊,但方舟子當時并不知道是肖所為。
----2005年 當肖傳國出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名單中時,方舟子發現“昏教授”就是一直給自己找麻煩的“昏教授”,開始在自已管理的“新語絲”網站上質疑肖傳國, 10月,肖傳國在武漢起訴方舟子誹謗; 11月,肖傳國又將方舟子在北京告上法庭。因為方舟子在接受TOM網訪談的時候,再次對肖傳國提出質疑。肖傳國落選中科院院士。
----2006年, 武漢法院裁定方舟子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2007年5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肖傳國訴方舟子名譽侵權案做出一審判決: 駁回肖傳國的訴訟請求。在法院進行審理期間,肖傳國再次落選。
----2009年方舟子,方玄昌等人開始調查肖傳國手術的有效性,并指控肖的手術害人,是騙局。在方舟子(是民)的公益律師彭劍的幫助下,一些患者開始對肖傳國提起法律訴訟。有媒體開始指控肖傳國把小孩治殘了,
---2010年6月24日晚,《財經》雜志編輯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遭襲受傷, 方玄昌的傷情鑒定結果為輕微傷。 8月29日方舟子受襲,擦破皮;警方經偵查,先后將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控制,9月21日,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醫學專家肖傳國因“故意傷害罪”在上海浦東機場被警方抓獲,隨后供認了相關案情。10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肖傳國案已移送石景山檢察院,警方向檢方提交的起訴意見書顯示,肖傳國是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被移送檢察院。 (以上資料參考:逍遙客所寫《方舟子肖傳國爭斗大事記》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cd9f50100lvzo.html )。
[方肖血仇焦點:學術真假]
從上的扼要介紹可以發現方是民(舟子)同肖傳國(昏教授)之間的惡斗都是圍繞一個焦點:學術真假。其中:
肖傳國(昏教授)指證方是民(舟子)學術剽竊行為,方是民(舟子)則從個人道德行為不端、不符合院士候選人資格反擊(達到目的),一直到組織公益律師尋找肖傳國手術“失敗”病人訴訟肖有股份的醫院、“斷了肖傳國財路(方是民對媒體所言)”,最終出現二方人身受襲擊、肖傳國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警方移送檢察院起訴。
這場歷時十年雙方對抗恩怨,有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為學術真假可信度而戰。不過問題本質上是不太相同, 其中:
肖傳國(昏教授)指證方是民(舟子)學術剽竊行為,是基于方博士在翻(編)譯英文原著成為中文科普文章傳播過程涉嫌侵犯他人的版權,這是比較易認定的問題,但是往往需要當事人舉報、提出異議才會成為案由,其他人(第三方)指證往往是屬于民間講的“皇帝不急太監急”的事,因此,肖傳國(昏教授)的作為最多是出于給方是民(舟子)一直標榜自已是正義化身的反擊。
方是民(舟子)指證肖傳國(昏教授)作假,卻是為了阻擊肖當選院士(其實,這個行為不僅僅是針對肖傳國這個準院士,資料顯示還包括:郭光燦、李載平、魏于全等院士),不過,可能由于肖傳國(昏教授)比較不屈服,在經受數百篇(有作者統計:2005-2010年間,“新語絲”網上共有700篇文章向“昏教授”肖傳國揭竿而起)網絡文字攻擊同時,還包括由科學時報社和中國科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全國性大型科技新聞類雜志這樣的專業背景媒體指證。
[肖氏手術是全球首創嗎]
這個問題是判定肖傳國手術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性資料。因為如果是全球首創,那么由于缺乏歷史資料與對比數據,學術界誰也不知道、無認識,受到質疑自然很正常。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態度。不過,下面這份資料卻否則了這個假設:
《利用周圍神經建立新的功能性連接》(http://www.sci-therapies.info/Nerve-Connections-Chinese.htm )
翻譯:Li Quan(上海長海醫院)
1) Dr. Giorgio Brunelli (意大利< Brescia) 實施手術將周圍神經轉移到損傷部位, 形成旁路, 這樣重建了大腦到之前缺乏神經支配的身體部位之間的功能性神經連接。例如, 他通過轉位腕部的尺神經, 使其與損傷部位以下控制下肢功能的神經連接以恢復某些功能。一名完全性脊髓橫斷的患者在接受這一手術之后,已經可以站立并且行走一小段距離。在另一名完全性胸髓橫斷的婦女的手術中, 腓神經 (下肢的一根神經) 被用來橋接損傷部位以上的脊髓和控制臀部、股四頭肌的神經。術后2年, 她已經可以利用助步器行走 30-40 米遠的距離了。
因為后一種手術直接將周圍神經與脊髓連接了起來, 這便對關于神經控制肌肉功能的傳統觀念形成了挑戰。尤其是, 上運動神經元 (脊髓內的神經) 和下運動神經元 (離開脊髓與肌肉連接的神經) 使用的是不同的神經遞質。因此, 理論上, 由于神經遞質的不匹配, 肌肉的活動是無法被觸發的。然而, Brunelli 最近的研究顯示, 在上神經元通過周圍神經橋長入肌肉中后, 靶肌肉的基因會發生重組, 產生能夠對上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產生反應的受體。
2) Dr. 張少成 (中國,上海) 通過多種方式, 已經在數百名患者身上實施了周圍神經轉位的功能恢復手術。功能的恢復依賴于所選擇的靶神經原先所具有的功能 (如下肢肌肉的功能, 大小便功能, 以及感覺功能等)。例如, 被轉位的神經可以連接到控制排尿的神經上, 或者連接到控制下肢肌肉的神經上。因此有很多種轉位的方式。張少成通常轉移從脊髓發出后沿肋骨直達胸骨的肋間神經中的一根。如果肋間神經的長度無法到達損傷水平以下的靶神經位置, 他會再將一段腓腸神經連在肋間神經的末端。
如果損傷部位在發出肋間神經的胸髓之上, 還有其他的周圍神經可供選擇。例如在數名患者中, 張少成便轉移了尺神經。
除了肋間神經和尺神經以外, 周圍神經轉位的手術還可以恢復其他節段水平損傷的功能。例如, 在高位損傷中, 損傷部位以上的功能性周圍神經 (如發自于上頸段區域的頸叢神經分支) 可以連接到附近的損傷部位以下的無功能的神經 (如發自于下頸段區域的臂叢神經), 這樣便有可能恢復一名依賴呼吸機的四肢全癱患者的呼吸功能。
張少成等已經報道了 23 名接受肋間神經轉位手術的患者的治療結果。尤其是, 2 到 4 根肋間神經通過肌下隧道被轉移到椎管內, 然后與腰神經根相連。如果所選擇的肋間神經長度不足以到達特定的腰部區域, 其末端會被接上一段腓腸神經。這 23 患者包括 19 名男性和 4 名女性, 年齡從 19 歲到 45 歲不等, 損傷水平在胸部 T9-12 之間, 受傷到手術的時間為 6 到 30 個月不等。23名患者中, 18 名重新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活動功能, 并且能夠持拐或在其他輔助設施的幫助下行走。
張少成及其同時也利用了肋間 - 腓腸神經橋來恢復一些大小便的功能。尤其是, 2 根損傷部位以上的肋間神經通過肌下隧道被轉移到椎管內。一段腓腸神經被縫合到肋間神經的末端之后, 另一端再與骶 S2-4 神經根相連。再所研究的 90 名患者中, 19 名男性和 11 名女性,年齡 19-46 歲, 在T9-11和T12-L2水平損傷的患者數分別為17和13名。大多數患者都明顯恢復了大小便功能。
張少成的這些許多種的神經轉位手術列表如下。雖然神經解剖的術語可能會比較晦澀, 但理論上的基本概念是簡單的: 從損傷部位以上的有功能的神經被轉移并連接到一根麻痹的神經上。
C1-4損傷:
A) 從一根腦神經中發出的副神經被連接到麻痹的膈神經上, 以恢復一部分呼吸功能。
B) 面神經頸支被連接到麻痹的膈神經上, 以恢復一部分呼吸功能.
C5-8損傷:
A) 將副神經連接到肌皮神經上, 以恢復一部分二頭肌功能
B) 為了恢復一部分手功能, 副神經被連接到麻痹的正中神經, 同時將一根仍有功能的的頸叢神經分支連接到一根麻痹的臂叢神經分支。
C) 還是為了恢復一部分手功能, 將一根損傷部位以下的胸神經連接到麻痹的尺神經和橈神經上。
T2-7損傷:
A) 將上肢的有功能的尺神經轉移到損傷部位以下的麻痹的股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以恢復一部分的活動功能和骨盆區域的感覺功能。
B) 將上肢的尺神經連接到麻痹的股神經和閉孔神經, 以恢復一部分的下肢肌肉功能。
T8-11損傷:
A) 將帶肋骨的肋間神經轉移連接到麻痹的股外側皮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 以恢復一部分下肢和生殖器官的感覺功能
B) 將肋間神經轉移連接到麻痹的腰神經根, 以恢復一部分行走的能力。
C) 將肋間神經轉移連接到麻痹的骶神經根上,以恢復一部分的大小便功能。
馬尾神經損傷:
A) 將肋間神經轉移連接到麻痹的陰部神經上, 以恢復一部分的大小便功能。
B) 將仍有功能的臀神經連接到附近麻痹的陰部神經上, 以恢復一部分大小便功能。
C) 將下肢的隱神經連接到脛神經上, 以恢復足部的部分感覺。
D) 將下肢的腓腸神經連接到脛神經上, 以恢復足底和腳趾的一部分感覺。
3) Dr. A Livshits等 (俄羅斯,莫斯科) 在 11 名完全性 L1 損傷的患者身上, 將損傷部位以上的肋間神經連接到了損傷部位以下的神經根上。所有的患者均為男性, 年齡 18-47 歲, 受傷到手術的時間為 1-4 年。特別是, 第 11 和第 12 根肋骨的肋間神經是通過深棘肌下面的椎管進行轉位。然后將這些神經與從近端切斷的 S2-3 神經根進行端 - 端吻合連接。
在術后 10-12 個月之后進行了多種的小便功能評定, 包括膀胱容量、尿量、殘余尿、逼尿肌的配合、排尿壓力和逼尿肌收縮力量。所有患者都恢復了反射性排尿。
4) Dr.肖傳國和他的同事們 (中國武漢, 以及美國紐約) 將損傷部位以下的神經轉位, 使患者能夠通過刺激皮膚來控制排尿。正如下圖所表示的那樣, 腰椎水平 L5 腹側神經根通常被連接到骶骨水平的 S3 (或S2) 腹側神經根。(腹側和背側神經根分別包含了離開和進入脊髓的神經。) 在轉位之后, 通過搔抓、輕微的擠壓或者電刺激 L5 支配的感覺區域的皮膚, 可以引發排泄的反應。基本上, 這些動作激發出一個感覺信號, 通過 L5 背側神經根傳入脊髓, 之后又刺激了通過 L5 腹側神經根離開的神經, 而這些離開的神經則已經被連接到控制膀胱的 S3 腹側神經根上。只要這一轉位的區域沒有損傷, 這一手術操作就適用于所有水平的損傷。因為這一操作沒有恢復膀胱的感覺, 病人需要主動進行刺激排尿的動作。
2003年, 肖傳國報告了用這種方法治療 15 例完全性 ASIA-A 級損傷的患者的結果。損傷范圍從 C4-T12; 換言之,所有的損傷都在神經轉位的區域之上。受傷到手術的時間平均為 6.8 年, 平均隨訪3年。這15名患者中, 10 名大約在術后 1 年左右開始恢復膀胱的儲藏和排尿功能 (這也是再生的神經纖維到達靶部位的時間), 殘余尿從 332ml 減少到 31ml, 并且幾乎沒有發生尿道感染。除此之外, 還有 2 名患者為部分恢復, 他們需要電刺激才能引發排泄反應, 并且盡管殘余尿有所減少,但仍然多于 100ml。剩下的 3 名患者, 1名失訪, 2名沒有獲得改善,原因可能是轉位后的連接不佳。
在術前,后來恢復膀胱控制功能的 12 名患者中有 6 名的血清肌酸水平較高, 這提示腎功能存在問題。術后 1.5 年后, 他們的肌酸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此外, 恢復控制膀胱能力的患者也恢復了腸道的控制能力。總體上, 在接受治療的 92 名患者中有 81 名在術后 1 年恢復了膀胱的功能。
5) Dr. Marc Tadie及同事 (法國, Le Kremlin Bicetre Cedex) 將損傷部位以下的腰神經根轉移到損傷部位以上的脊髓中, 這樣便在大腦到麻痹的下肢肌肉之間創造了一個功能性神經旁路。他們在一名因為 3 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臨床上完全性 T9 損傷的 52 歲男患者身上實施了這種手術。
他們將 3 根 6cm 長的自體神經段植入損傷部位以上的 T7-8 水平的脊髓的旁邊。神經段插入脊髓 5mm 以使其與脊髓灰質前角的運動神經元相接觸, 同時又必須非常小心以避免損傷脊髓內的神經通路。神經段被縫合固定在脊髓上。另外一端被縫合在從根部斷開的 L2-4 腹側神經根上 (即包含離開脊髓的運動神經元的神經)。
術后 8 個月, 患者下肢的內收肌和四頭肌已經能夠產生一些收縮。這一功能已經被各種電生理檢查所證實。
6) Drs. Carl-Axel Carlsson 和 Torsten Sundin (瑞典, G?teborg 和 Lund) 將 2 名 L1 損傷的男性患者的損傷部位以上的胸神經根轉移到損傷部位以下的骶神經上。這兩名年齡分別是 23 歲和 43 歲的患者, 分別在 10 和 14 天之前受傷。T12 神經根被連接到從根部斷開的 S2 和 S3 的腹側和背側神經根上。理論上, 這一轉位創造了大腦和膀胱之間的功能性連接。
大約 1 年以后, 兩名患者“能夠感覺到尿意, 可以主動排尿, 并且膀胱的排空也令人滿意。”一名患者的心理性和觸覺誘發的勃起功能也得到了恢復。與前面討論的轉位手術不同, 這里所觀察到的功能恢復發生在創傷后的恢復期。
在一項早期的研究中, Carlsson 和 Sundin 使一名由于脊膜膨出 (即一種先天性脊柱裂, 使得其中的脊髓和脊膜從背部突出) 造成截癱的 4 歲女孩恢復了膀胱功能。膨出的脊膜包括其中的神經一同被手術切除。一對 T10 或 T11 腹側神經根被從根部切斷, 然后端 - 端連接到 S1 和 S2 腹側神經根上。8 個月之后, 這名女孩已經能夠自行解小便了。
7) Dr. Hiroyasu Makino (日本): 在下面要討論的 Dr. Freeman 的手術技術的基礎上, Makino 等將截癱至少 1 年以上的 8 名患者的損傷部位以上的游離肋間神經轉移到了損傷部位以下的區域。在 4 名患者中, 一對 T10 或 T11 肋間神經被插入脊髓圓錐 (即脊髓下段的圓錐形部分), 然后另外一對被連接到 L4 神經根上。在另外的 4 名患者中, 2 對肋間神經被連接在 L3 和 L4 神經根上。
用來評價患者功能改善的隨訪時間相對較短。結果只有一名在 13 個月前損傷 L1-L2 的患者顯示有明顯的功能改善, 包括在雙杠的輔助下行走的能力。
8) Dr. L. W. Freeman (美國, 印第安納州): 時間回溯到 1951 年, Freeman 就已經將損傷部位以上的肋間神經連接到了損傷部位以下的骶神經根上。他在一名 5 個月前因為警察槍擊導致 T8-9 水平附近損傷的 33 歲男性患者身上實施了這個手術。作為志愿接受這一實驗性手術的交換, 這名患者受到了特赦。
保留到脊髓中樞的連接, 第 8 和 10 肋間神經被從側方游離并切斷。這兩根神經通過椎管轉移并連接到已經切斷的骶神經遠端, 或者是被植入到脊髓圓錐里。
雖然手術使得患者的下肢和膀胱產生了一些變化, 但他在 4 個月之后死亡了。經過尸檢,組織學分析表明肋間神經纖維與骶神經根和脊髓之間都建立了連續性。
9) Dr. A. Chiasserini (法國) 在更早的時候, 將 4 名創傷性截癱的男性患者的有功能的肋間神經連接到了馬尾神經上。患者年齡 21-29 歲, 傷后時間 1-15 個月。在程序上, 2 根肋間神經 (從脊髓發出后沿肋骨環繞到胸骨的神經) 被切斷, 連接到馬尾神經根上 (從脊髓下端向下發出的神經根)。盡管有一名患者在術后由于肺水腫死亡, 另外 3 名患者恢復了膀胱功能。
10) Drs. Charles Frazier 和 Charles Mills (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雖然神經連接處于我們關于功能恢復的知識的最前沿, 但令人吃驚的是, 早在一個世紀以前便有人利用這樣的手段來恢復一名 27 歲男性患者的膀胱功能。這名患者由于附近的一個汽油桶爆炸造成了 L2 損傷。雖然經過一段時間, 他的“膀胱還是麻痹”并且他仍然是“完全性尿失禁”。
在損傷位置以上和下面麻痹的神經根之間建立了功能性神經連接。在傷后 8 個月, 這名患者接受了一次手術. 將有功能的損傷部位以上的 L1 神經, 1) “在硬膜外從根部分開, 連帶硬膜取下”, 2) 然后端 - 端縫合到 S3 和 S4 神經根上。術后 8 個月,這名患者恢復了一些控制膀胱的能力。
11) Dr. Basil Kilvington (澳大利亞, 墨爾本): 在 1906 年, Kilvington 嘗試在 3 條狗上連接骶和腰神經來恢復膀胱功能。在這些實驗和利用尸體研究的基礎上, 他又在一名40歲的男性身上嘗試了這種手術, 這名患者在 6 年前從樹上摔下造成了 T11-12 損傷。在實施椎板切除后 10 天, Kilvington 又重新進入并連接了神經根; 不幸的是由于前一次手術所造成的大量瘢痕增生, 他未能繼續進行下去。
這份翻譯資料注明是來自冰島一個研究所,全稱為:Institute of Spinal Cord Injury, Iceland(冰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celand),顯然,肖傳國的手術是在自190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外科醫生Kilvington動物和病人試驗手術失敗的基礎上,近100年來無數外科醫生攻克的世界性難題,而當前至少有上述這么幾位外科醫生在治療這個疾病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在中國有一位叫肖傳國、另一位叫張少成。
有了這份資料,我們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方舟子(是民)對于中國處于同樣領先地位的二位外科手術專家,僅僅打肖傳國醫生造假,而不打另一位叫張少成醫生造假呢?難道張少成醫生做的同類手術就是真的?
[統計學判定真假可信度]
如果我們把上述質疑不去追究,再從方舟子、方玄昌及彭劍律師“指控”(依據《公文學(Public Literature)》常識,這詞應該專用于指公檢機構,但是筆者覺得它十分適用于他們的網絡文章及報道用詞,原因大家去思考)肖傳國醫生手術造假的網絡文章及媒體報道,他們是收集到了的說法包括:
---2005年9月14日,方舟子網上訪談《生物醫學的規范》(由中國協和醫大出版社組織),指出所謂“肖氏反射弧”并沒有得到國際公認。9月21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報》發表《腳踏兩只船的院士候選人》一文,對肖的簡歷提出質疑,指出肖20多年來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僅有4篇,他羅列的“國際神經泌外最高獎”,其實一個是很容易獲得的會議摘要“競賽獎”,另一個則在獲獎名單中找不到其名字,國際上并無“肖氏反射弧”這一說法。(http://baike.baidu.com/view/4378957.htm )
---對于肖氏手術在美國開展的臨床試驗,也受到方舟子及支持者的質疑。該試驗于2006年12月在美國Beaumont醫院開始,有9名患者參與(與中國作為常規收費手術不同,在美國做這項研究有專門的基金,病人不需要付費)。按肖傳國的說法,成功率比國內還高,將近90%(國內是80%-85%)。一篇關于此次試驗的論文中也提到:9個病人全部表現出膀胱反射弧的收縮能力和膀胱的排空能力。不過,方舟子的支持者卻找到一篇領導這項臨床試驗的醫院泌科主任PETERS接受美國媒體St.Peersburg時報采訪的報道,對試驗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報道引用PETERS的說法稱,共有12個孩子(而不是9個)接受了手術,3個是脊髓損傷,9個是脊柱裂。3個脊髓損傷的孩子沒有被手術改善。另外9個孩子中,7個有“明顯的改善”。但是“9個脊柱裂的孩子中有8個腿腳變得不靈,手術前他們都能走路”。PETERS認為,手術的結果是“復雜的”,雖然事先考慮到難度,但仍然“令人失望”。他無法回答手術帶來的風險與收獲哪個更大。
----對于國內成功率85%的說法,肖傳國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為是指就能隨訪到的病人而言。在記者就“成功”的標準向其詢問時,他說“成功率”應為“有效率”,只要病人手術后的情況比手術前好,就算有效。據其介紹,神源醫院做過的近1500例病人中,能隨訪到的大約為500例。85%這個數字還出現在鄭州大學泌尿外科研究中心為肖傳國申報院士出具的一份證明中,該證明寫道:鄭州大學神經沁尿外科研究中心,自2006年1月開始應用肖傳國教授發明的“人工體神經-內臟神經反射弧”技術,治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的神經原性膀胱患者117例,術后隨訪8個月以上60例,85%的患者大小便已恢復正常。然而此證明卻被方舟子的支持者指為造假,因為證明出具的時間是2007年2月,鄭州大學神經泌尿外科研究中心(即神源醫院)2006年8月才做第一例手術,不可能有隨訪8個月的病人。更不用說有60例。(http://baike.baidu.com/view/2981953.html )
這些“指控”本質上就是用臨床統計學判定真假可信度問題,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引用一位脊髓損傷國外醫生(若明)的說法:
你指的大概是澳大利亞的醫生Dr. Basil Kilvington。他在1906年嘗試做這樣的手術。但沒有成功。原因是做第2次椎骨切開術的時候發現里面有太多的疤痕組織。所以手術無法進行然后就放棄了。是的這方面的嘗試一直在進行。外周神經重建搭橋不是肖醫生一個人在做。世界上起碼有10個醫生曾經或正在做這類手術。每個人的思路大致相同。肖醫生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因為他做了大量的臨床前期工作,在美國NYU(筆者注:紐約大學)的一流科研臨床環境和經費支持。
另外我認為就是個人手術技巧。外科醫生的好壞往往就是看其手術技巧。尤其是神經外科或顯微外科手術。同一個科室的有人能做,有人不能做,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不好。當然澳大利亞醫生一次不成功就放棄了,也確實很遺憾。這類手術不能單純用治愈不治愈來衡量,只能說有沒有改善排尿情況。而且要進行長期的隨訪。畢竟很多病人脊髓損傷的時間太久。膀胱或者痙攣或者萎縮。要恢復功能需要耐心和長期的膀胱刺激。肖醫生的手術正在不斷推廣,有個有關先天椎裂的論壇大家都對這手術寄予很高的希望。哪怕是部分改善這都是病人的福音。(http://www.rainbowplan.org/bbs/topic.php?topic=117798&select=&forum=1 )
這位國外醫生(若明)的給了我們一個關于肖傳國醫生手術的病人臨床情況復雜性,同時,從上述方舟子等指控肖傳國醫生手術造假的證據上看,他們就是采用統計學上的判定真假可信度規則方法。即:
某一個疾病的治療,如果不考慮治療對象群體總數,僅僅憑某一癥狀改善的關聯影響、特別是全身綜合指標改善,而僅僅憑某一個(或者某一小樣本)癥狀并未100%徹底改觀,就判斷整體治療效果為無效。
筆者這個判斷的關鍵依據來源于點:
1、肖傳國醫生認為自己已經在國內外做過1600例患者,但是還有20%左右的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這屬于正常范疇:
“關于治愈率。這類病人,10個能治療好一個也是重要突破了-證明了人工反射弧的理論。我很高興是80%左右。但是,我這幾年一直對20%左右因各種原因無效的病人深感愧疚:這些病人來開刀不容易,經濟上更是一大打擊。我一直在尋找新的治愈途徑。現已成功。我現在借此機會宣布一下:我們已有把握讓所有(100%)脊髓損傷病人不再需要導尿管,不再需要造簍管,不再需要尿袋子,不會再有泌尿系感染,不會再有腎積水,尿毒癥。”
問:假設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同意,并且不存在任何法律問題,您能夠公布100成功的病例供大家查證嗎?
肖傳國答: 完全可以,甚至更多。總共有近1600病人作了肖氏手術,按有效率至少80%計算,成功的有1280人,無效的320人。(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885)
2、方舟子、方玄昌及彭劍律師收集到無效病例到今天為止、在CCTV公示的名單也不超過150人。換句話說:二方及彭劍律師收集到無效病例其實就是肖傳國醫師自已承認存在的20%之內。
那么,一項近一百年來(從1906年澳大利亞醫生Kilvington 開始) 這么多臨床醫生為了前赴后繼、努力研究的手術,臨床醫生們企求借助這個手術成功而造福患有這個原本無望治療患者的愿望,難道就憑方舟子、方玄昌及彭劍律師收集到無效病例而判為造假,而否定嗎?如果能夠憑二方和彭劍律師的指控就成立,從臨床醫學的判斷來說,就是憑失敗小樣本判斷大樣本失敗,這就是既不符合現代醫學推理原則,更不符合臨床醫學中采用的生物統計學真假可信度判斷原則。
那么,肖傳國醫師需要用1600例病人中約1280成功實證去為自已洗刷“造假”---因為有無效的320人并承擔法律賠償責任嗎?這又回到本系列上一文的問題上去了,因此,大家應該明白方舟子和肖傳國之間的恩怨來源本質是什么原因了嗎?
二〇一〇年十月七日星期四 16:29:44 寫于北京家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