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流疫苗到麻疹疫苗
2010-9-6
注射疫苗預防疾病,是一件很“科學”的事情,但是首先,科學不能由權威來操縱,其次,科學不是不會出錯的——因為科學是一種由“人”來做的事情。科學用到實踐中,一定會發生一些問題——因為科學在應用的時候已經離開了可控的實驗室;技術永遠也不可能是完善的——例如生產疫苗、運輸保管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無數個出錯的可能性。科學是很多人(科學共同體)一起做的事情,因為有很多個聰明的頭腦在一起,互相補充、互相批評,所以科學應該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科學應該永遠在進步的過程中,永遠不會停止,永遠在糾正錯誤。如果讓權威來掌握科學,科學就不能再發現問題了!那種“科學”還會把已經很明顯的問題也當作無關——就算是人命關天這樣的責任,也可以用權威的力量洗脫。如果再進一步,讓商業利益和官方的臉面來參與科學,那么科學就再也不能發現問題、再也不能進步了。
注射疫苗預防疾病,是不是會導致生命威脅?真正的科學研究很早就發現和報道了疫苗可能導致致命的后果:雖然罕見,但是存在,發生過,也認定過。從印度到美國到加拿大還有英國,都有過科學研究和報道,應該還有更多。這事真的和轉基因有點像。
幾日來,中國突然出現了一個注射麻疹疫苗的全國性項目,一個多億中國的孩子,從8個月的嬰兒到14歲的少年,要在9月11日到20日的短短幾天時間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要求,全體注射麻疹疫苗!所以普及一下這里面的科學知識就太有必要了:任何一種疫苗和最多8個月內致死的“急性再障”之間,可能是存在關聯的!
在我國媒體上找不到對“緊急注射麻疹疫苗”的明明白白的解釋,在執行政策上,一說不能不打,否則不讓上學,一說可以選擇,媒體不多說。普通人實在搞不清,那么科普的必要性就更突出了。
生活在一個超科學的全球化時代,我們大家都得隨時隨地提高自己的科學知識,關注科學的和全球的新動向。甲流疫苗打下去以后,有一些悲劇事件的確發生了。下文來自網上資料——北大免疫學王月丹博士對甲流疫苗是否會引起致命的“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提出的“個人”看法【轉引自【永恒的記憶2010】于 2010-4-22 20:34:46,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4/145857.html】
對于江蘇學生的再障是否由甲流疫苗引發,先不要急于下否認結論
據紅網(http://news.sohu.com/20100401/n271249148.shtml)報道,江蘇省鹽城市40歲的母親尤志華在失去女兒近一個月后,認定女兒的死和江蘇延申(公司)有關。
對于這件事,網上有很多評論。一方力挺衛生管理專家的意見,認為接種疫苗不會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說死者家屬是在空手套白狼,誣陷疫苗以期獲得經濟利益;另一方則除了哭訴拿不出其他的科學證據,除了挨罵和繼續哭訴,似乎沒有什么別的辦法了。
我一直非常反對網絡暴力,一直反對借助網絡評價和詆毀別人的人格,我總是想“你認識我嗎?你憑什么罵我?”想到這個問題,我對這些人除了厭惡,更是感到痛恨。他們太無恥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都是十分同情死者家屬的。不過,這無關科學。
那么,從科學的角度講,我認為專家組的調查認定下的過于倉促了。我當然理解專家組所面臨的壓力,以及衛生部門和企業希望盡快解決問題的急迫的心情。如果,這個專家組請了我,在這種形勢下,我也會一樣做出相同的結論。但既然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那么,我們就可以以一個科學的態度來分析和研究這個問題了。
要說疫苗接種是否與“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有關,我們就必須了解一下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原因。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因骨髓造血干細胞及造血微環境損傷,致使紅骨髓被脂肪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組綜合癥。發病迅速,預后非常不好,平均病程只有8個月,病人就會死亡。
對于急性再障的病因,比較公認的看法是,由于藥物、化學物質、病毒和不明抗原引起的免疫紊亂,導致的機體造血干細胞的損傷(Young NS.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Ann Intern Med 2002;136(7):534–546),而疫苗抗原也包括在不明抗原的范圍之列。國外,盡管急性再障屬于罕見疾病,但是對于疫苗引發急性再障的報道還是有頗有一些的。看近十年:
1.
2.
3.
可見,疫苗引發“再障”,的確是發生過的。
那么,有人在網上還稱,流感疫苗只有H抗原和N抗原,不會引起再障這類的“半科普”言論。我不敢說一定有關系,不過,2002年英國人報道了,流感疫苗接種可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Hendry CL, Sivakumaran M, Marsh JC,
證據就在上面了。
有關法律規定,任何個人和媒體都不能對疫苗的不良反應做出結論【版主按:法律來參與科學了】。我遵守法律,我不下結論。但是,我認為,不能排除疫苗接種引發費同學急性再障的可能性和相關性,國家應該補償費同學的家屬。費同學的家屬應該得到尊重和同情,應該刪除那些任意攻擊他人人格的言論。
科學應該是可以討論的,辯論的,甚至可以爭論的,但不能侮辱別人的人格。說實話,我本不想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因為,國際上大家可以公開討論這個問題,上述的文章都是發表在《美國血液學雜志》和《大不列顛血液學雜志》等血液病權威雜志上的,而且可以公開說疫苗接種可以引發再障,甚至警告說需要在接種疫苗的時候引起重視。在國內的報道只能發表在《齊魯護理雜志》這樣非血液學專業知名雜志上,還要冠以“偶合”二字,可見國內學術環境對大家的壓力。而且,這個問題已經離我的圈子很近了,我也需要維護大家共同的利益,不能亂講話了。但是,那些在網上肆意發帖侮辱死者及其家人的言論,令我很憤怒,所以,最終決定發此一言,希望死者獲得安息,生者獲得解脫。
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疫苗與再障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多種疫苗均有引發的報道,所以,這提醒我們接種任何疫苗都必須慎重,選擇必要的疫苗進行接種就可以了。這也提示我們,在關注疫苗本身的主要抗原時,也需要注意疫苗其他成分的影響。改進疫苗,一定要考慮我國的社會經濟情況。例如,歐美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是滅活的減毒疫苗,而我國仍然是糖丸。而上次狂犬病疫苗,滅活的減毒疫苗固然安全性很高,但對于工藝和檢測水平要求很高,所以,我真的沒想到我國已經全部都從效率高但安全性相對較差卻容易控制的減毒活疫苗,改為了滅活減毒疫苗(還因此被人“嘲笑”了,不過我很感激,因為我也學了新知識。但這次的狂犬病疫苗失效問題是否說明了我們目前在疫苗的檢測和體制上還未做好跟上先進水平的準備,就生產先進產品了呢?其實,在中檢所檢測前,各省先采用免疫法檢測一下抗原的含量作為常規的初篩,就可以減少不合格疫苗檢出時已經使用完畢的“荒唐”現象了)。
應該注意到,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疫苗相關疾病中十分罕見的疾病,大家不必因此完全拒絕疫苗,而是更應該慎重和科學的選擇疫苗,及時聽取免疫學研究人員的建議看來是越來越有必要的。
急性再障是十分嚴重的疾病,據報道費同學生前曾在蘇州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進行治療,我曾經在那里學習了六年,也是蘇州大學送我去法國學習的。我很了解他們的工作,我想他們盡力了,如果不能挽回費同學的生命,看來也是疾病本身過于危急的緣故了。所以,我再次呼吁有關部門不要急于對甲流疫苗與費同學的再障無關進行否認,應該留取樣品,今后進行研究。同時,有關部門應該盡快補償費同學的家屬。我很想對費同學的母親說,“死者已矣,節哀順變。”(盡管,這個悲劇本可以不發生的。我其實也很內疚和無奈,盡管我已經盡力呼吁慎重接種甲流疫苗的,。。。。)
北京大學免疫學系
于學院路38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