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挨打經濟
今天的中國經濟是一個什么樣的經濟形態,如果人們稍加分析一下并不難發現,中國經濟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經濟,或者說,是一種小人經濟,弱智經濟。這種經濟形態,與毛澤東的經濟形態完全不同。毛澤東的經濟是一種戰略經濟,或者說是偉人經濟,智者經濟。
一,從中國的經濟成分看,今天的中國經濟完全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經濟,或曰小人經濟,弱智經濟,用張宏良教授的話說,就是一種肥大經濟。
偉大的毛澤東則完全不同,毛主席發展經濟具有一種偉人的無與能比的戰略眼光。回顧歷史,人們不能不佩服,毛主席的經濟發展戰略具有超凡的睿智,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是一種站得高看得遠的偉人經濟,他不是要把中國經濟發展成為肥大經濟,而是要把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強大經濟。
經濟要強大,科技是重要支柱或靈魂,而國防科技則既是經濟的重要支柱或靈魂,又是強大經濟的安全保障或屏障。而科技的發展進步,毛主席深知,是不能依靠任何人的,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可靠的就是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帝國主義不可能會幫助中國發展科技。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毛主席提出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發展戰略。
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雄才大略回顧過去,總結今天,規劃未來,毛主席指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導彈在第一次發射失敗后,修改設計再后發射取得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原子彈塔爆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1966年10月27日,頭部裝著核彈頭的導彈像一條怒吼的巨龍直沖云霄。幾分鐘后,核彈頭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實現核爆炸,“兩彈結合”試驗圓滿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我國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按預定時間發射進入軌道,晚9點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宏亮。
1975年11月26日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在軌道上運行3天后順利地按預定時間返回中國大地。
1958年5月17日下午5點30分,毛主席面對麥克風,不時揮動他那非常富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手臂,兩次提到衛星問題。他認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是件好事,并說:“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戚發軔,《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毛澤東首次視察海軍艦艇部隊,并為海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時說,“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報》)
1953年2月24日,毛澤東在南昌艦會議室聽取海軍一些領導同志匯報工作時指出:我們有了一個強大的陸軍,再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帝國主義就不敢欺負我們了。
1953年2月20日凌晨3時,“長江”艦編隊停靠在江西九江碼頭。當日上午,毛澤東在艦上召見兩位當地負責人談話。至中午12時,編隊起航。應“洛陽”艦官兵的要求,毛澤東改乘“洛陽”艦。像在“長江”艦上一樣,他上艦后依次視察了各個戰位,具體詢問了艦員的思想情況,工作、學習情況。看到戰士們閱讀的書籍中有一本《頭門山海戰英雄艇》連環畫,毛澤東非常高興。他說,頭門山海戰打得好,要向他們學習。“要注意政治教育,提高同志們的政治熱情。”“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要把我國海岸線筑成海上長城。這樣,帝國主義就不敢欺負我們了,太平洋就太平了。”
從登上“長江”艦第一天起,艦艇的領導就向陪同視察的海政保衛部副部長楊懷珠鄭重轉達了官兵們的共同心愿:一是希望主席能與大家合影,二是希望主席能給艦艇題個詞。軍艦抵達安慶,在接見安慶的地方領導后,毛澤東開始考慮題詞的事。這是他第一次視察海軍艦艇部隊,也是第一次正式為海軍部隊題詞,毛澤東十分慎重。動筆前,他與身邊工作人員談了許多:中國在清朝以前沒有真正的海軍,有海無防。清朝后期,鴉片戰爭慘敗,搞了海軍,很快給洋人打垮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老是從海上欺侮我們……毛澤東講得很動情。直到工作人員離開后,他才揮筆寫下了后來廣為人知、影響深遠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1959年國慶節,赫魯曉夫率團訪華。毛澤東當面向他客氣地提出希望幫助中國研制核潛艇。赫魯曉夫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復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你們也不用搞,蘇聯海軍有這種武器,同樣可以保衛你們。”
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毛澤東的民族自尊心,當初蘇聯向中國提出建立“聯合艦隊”意圖控制中國海軍時,毛澤東就曾憤怒地對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說:“連半個指頭都不行!”他氣呼呼地對這個當時最重要的盟友說:“要是這樣,你們把中國所有海岸線都拿去好了,我們總要有自己的艦隊。”毛澤東沒有再發火,他冷冷地回答了赫魯曉夫:核潛艇研制,我們自己試!
不久,一句名言便傳遍了部隊、院校和全國的相關科研單位——毛澤東事后憤憤地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這一天,中國自己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正式編入中國海軍序列。
1955年3月21日,空軍首屆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毛主席給大會發來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保衛祖國,準備戰勝侵略者。”
于是,中國有了自己的殲擊機系列,有了自己的強擊機,有了自己的直升機,有了自己的各型導彈,有了自己的大飛機運十。
1980年9月26日,經過中間近兩年因政治原因干擾的停頓,實際上用了大約八年時間,研制費用總計5.377億元人民幣(其中研制費3.34億元,基建費1.747億元,上海市提供流動資金0.29億元,而如今國外研制一架干線飛機也要花7-10年時間,總研制費用達到20-50億美元),運十在上海試飛成功!
20年前的運十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迄今仍然獨領風騷,保持著下列記錄:
運10飛機是第一架國產渦扇發動機旅客機
運10飛機的客艙按高密度布置最多可達179座,是國產飛機中座級最高的飛機。
運10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10噸,是最大的國產飛機
運10飛機最大航程長達8300公里,是飛得最遠的國產飛機
運10飛機最大時速(真速)達974公里,是飛得最快的國產運輸機
運10飛機的實用升限高達12000米,是飛得最高的國產運輸機
運10是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CAM4b和后來的FAR25部)設計的國產飛機
運10飛機是第一架飛抵拉薩的國產運輸機
運10飛機的研制共采用了近百項新材料,一百多項新標準、新工藝。機體國產化率100%,除發動機向國外采購配套外,航電和機械系統國產化率超過96%。整個研制過程沒有依賴過一個洋人,她是我國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飛機。
運10首飛并成功地進行了各項飛行試驗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當時的外電評論說:“在得到這種高度復雜技術后,再不能視中國為一個落后國家了!”。當時的波音公司總裁稱贊說:“你們畢業了,我們也畢業了,我們只不過比你們早畢業幾年。”運10是繼“兩彈一星”之后為中國贏得榮譽和國際地位的偉大創舉。(吳立波:《運十下馬,ARJ能否使中國民機工業走出嚴冬?》)
時任波音副總裁的斯坦因納1980年5月在《航空周刊》上著文:“‘運十’不是波音的翻版,更確切地說,它是該國發展其設計制造運輸機能力十年之久的鍛煉。”同年11月28日,路透社載文說:“在得到這種高度復雜的技術后,再也不能把中國視為一個落后的國家了。”
資改派改開教上臺以后,提出了韜光養晦的戰略,中國開始了所謂的全面經濟轉型,這一時期,中國放棄了毛澤東時代行之有效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戰略方針。在資改派看來,西方國家的技術先進,而且價格便宜,我們何必要自己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研制呢,如果說,此時中國在引進的同時,并不放棄自己的科學研究,中國的技術引進,只是為了消化吸收,為了我自主技術更好的發展進步,這對中國科技的發展進步是有益的,然而可惜的是,腦殘弱智的資改派改開教根本不知道,西方國家開始所以要對中國技術轉讓,實際是一個美好的陷阱,目的就是要扼殺中國的自主技術,于是,中國開始大量放棄自主科研,一味地把現代化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國家的身上,結果中國科技全面倒退。
截至1982年,中國空軍總計下馬項目31項:
其中主要有:
⑴、遠程轟炸機;
⑵、對地強擊機;
⑶、空中優勢戰斗機;
⑷、大型軍用運輸機;
⑸、武裝專用直升機;
⑹、地空遠程、中程、近程導彈。
中國海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11項:
其中主要有:
⑴、包括現在才出來的“093,094”;
⑵、“092G”大型導彈SLV驅逐艦;
⑶、中國早期航母,第二炮兵部隊下馬項目多達45項:
其中主要有:包括了多彈頭形式的“DF6A”固體發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毛澤東旗幟網.紅波:《流波.為什么三十年來受傷的總是中國》)
80年代,為了不得罪全世界的資本家,運十下馬了,說僅僅為了3000萬的燃油費下馬只是一個幌子。
中國國防工業大量研究項目下馬,換來的是中國科技的全面倒退和中國國防工業的幾十年蹉跎,中國國防工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被拉得更大了。它招致了什么結果呢,是美國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里,是美國對中國的蔑視與挑釁,它公然搜查中國銀河號商船,炸毀中國大使館,撞毀中國戰機,支持日本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侵占中國領土領海島礁,公然支持臺獨,藏獨,疆獨,在中國周邊建立起了對中國c型包圍的十個軍事基地。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以科技為發展的動力,而是以來料加工或毫無科技可言的簡單生產為基本特征,中國經濟已經完全被西方國家成功地固定在了產業鏈的低端,實際成為了一種殖民經濟和打工經濟。今天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大量高樓的建設,馬路的現代化,小轎車的畸形發展,實際透出的是一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城市表面的光鮮與浮華。
二,從中國經濟的地區分布看,中國經濟同樣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經濟,或曰小人經濟,弱智經濟。
改開以后,中國把發展經濟的重點,完全放在了東南沿海,就似乎,中國所在的這個世界上,從此將遠離戰爭的威脅。這一時期,毛澤東時代建立的大量三線企業,被陸續遷移到了東部沿海,中國大量的軍工企業開始向民用轉變,今天的中國,東部城市像歐美,西部地區像非洲,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布局及發展不平衡的顯著特征。
今天的中國,不僅工業大量像東南沿海集中,而且,東南沿海城市群發展密集,中西部人口也大量向東南沿海遷徙,這其中包括毛澤東時代支援邊疆建設的大量知識青年等,這種根本沒有戰略縱深的工業經濟城市及人口的布局,完全是一種不設防的,沒有任何戰略考慮的國家發展戰略。這種經濟布局的不合理,不僅造成中國東西部的巨大差異,而且,尤其在今天核武器戰爭威脅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中國的這種經濟布局根本經不起外國侵略者的戰略打擊,一旦戰爭來臨,中國將面臨滅頂之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美國才會發出,把中國炸回石器時代的叫囂。
毛主席的發展戰略,除了要考慮經濟的發展,更要考慮經濟的安全,考慮國家的安全。因為毛主席深知,帝國主義決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帝國主義就是戰爭。
1964年8月2日夜里,在北部灣,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艇發生激戰。8月4日,海戰進一步擴大。早在4月就已制定了擴大侵略越南戰爭的“37號作戰方案”的美國,立即抓住這一機會,悍然派出第七艦隊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越南戰爭的戰火燃到了中國的南部邊界,中越邊境地區、海南島和北部灣沿岸都落下了美國的炸彈和導彈,中國軍民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毛澤東徹夜未眠,緊張地關注著戰爭的態勢。6日清晨6點,他在中國政府抗議美國侵犯越南的聲明稿上批示說:“要打仗了,我的行動得重新考慮。”這個行動指的是他的一個多年宿愿----騎馬沿黃河考察,既有浪漫的詩情驅動,又有現實的經濟目的,可惜就此中斷。
8月17日、20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現在工廠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于備戰。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后方。這次會議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設三線,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證。第一線能搬遷的項目要搬,明后年不能見效的項目一律縮小規模。于是,調整后的“吃穿用+三線”的“三五”計劃指導思想再度發生變化,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終于確立。“三線”,成為當時使用最頻繁的一個新名詞,向各個方面部署和宣講。
1956年,蘇聯方面經濟建設中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此時毛澤東更感到,對蘇聯的經驗絕不能照搬。可是當時有一些人卻十分崇拜蘇聯經驗,毛澤東則認為,蘇聯人走的彎路,我們不能再走。基于這一考慮,他對我國經濟建設布局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思索。他看到我國西部地區雖然已有了一些工業企業,但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工業化的底子還很薄,與東部地區相比,差距還很大。他說:“我國全部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有約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內地。這是歷史上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狀況。沿海的工業基地必須充分利用,但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在這兩者的關系問題上,我們也沒有犯大的錯誤,只是最近幾年,對于沿海工業有些估計不足,對它的發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這要改變一下。”在毛澤東的決策下,我國重新調整了經濟建設布局,在新的經濟建設布局中,西部地區的發展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澤東還特別注意把國防科技工業擺在西部地區。一五和二五期間,我國的飛機、坦克、火炮、艦艇等重型武器生產基地都部署在西部地區。西安、重慶、成都、太原、蘭州等西部大城市也很快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鳳凰網歷史綜合,《毛澤東在1964年的一個重大決策:建設大三線》來源:遼寧黨史研究室)
1964年5月27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后方不行。‘三五’計劃要考慮解決全國工業布局不平衡的問題,要搞一、二、三線的戰略布局,加強三線建設,防備敵人的入侵。他特別強調應該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鋼鐵生產基地。”
毛澤東又對對外引進和投資農業發表看法說:“還是靠自力更生,事情總是起變化的。(有人說)‘只要有利,向魔鬼借錢也可以。’我們不走這條路。魔鬼不給我們貸款,很好,要貸給我們,我們也不要。""工業上要從外國引進一些,比如尖端技術,要搞一些,但不宣傳。""要像大寨那樣,他也不借國家的錢,也不向國家要東西。發展農業,要靠發揚陳家莊(在山東曲阜)、大寨的精神。”(《毛澤東在國家計委領導小組匯報第三個五年計劃設想時的插話》,《黨的文獻》,1996年第3期)
三,從中國經濟的外資化,人們更能看出,中國經濟完全是一種小人經濟,弱智經濟。
改開以后,中國經濟開始大量全面外資化。中國經濟外資化,實際是一種崇洋迷外的洋奴心理在起作用,是一種典型的國家自賤,民族自賤,國民自賤。資改派改開教顯然看不到中國人民的杰出智慧和能力,看不到中國人民巨大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在資改派改開教看來,中國什么都不行,什么都是洋人的好,中國只有依靠洋人,才能發展進步。資改派改開教顯然是在以一種小人之心,度中國人民的君子之腹,他以為自己弱智,中國人民就什么都不行。
中國喪失經濟主權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的全面殖民化,打工化,中國的自主創新已經全面失落,中國經濟已經淪為了西方國家抽血的機器,中國人民已經成為了西方國家的奴役對象,寄托的中國已經陷入了一種悲慘的結局。
把自己的發展完全寄托在西方國家的身上,這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這樣的改開戰略,不是小人當道,小人經濟,弱智經濟是什么?有哪怕一點點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頭腦嗎?
中國的資改派改開教是連豬都不如的,毛主席說過,人有時候比豬還笨,因為豬往前拱,撞到墻會拐彎,人不會拐彎,一條道走到黑。中國的資改派就是這樣撞了南墻也不知道回頭,可見他們是一群連豬狗都不如的蠢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