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化石能源利用以及工業化發展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化石能源生產使用效率的提高與工業化發展之間呈現出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斷相互促進的關系,能源效率的提升與工業化發展兩者是一個緊密的統一體,是不可以明確分隔開來的。脫離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發展談工業化的發展,或者脫離工業化的發展談化石能源的發展都是不科學的。也可以說,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的發展就是一個化石能源與工業化不斷相互促進的連續過程。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歷經了近200年的發展后,這一過程面臨中斷的危險。其原因有二:一是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二是燃燒化石能源的排放物以及工業生產中的其他排放對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利影響愈發明顯。如何開發新的能源以及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就成為挽救能源與工業化良性互動過程的關鍵課題,也是全球社會當前面臨的最大的最重要的挑戰。
一、 工業革命后化石能源與工業化之間連續良性互動
(一)化石能源效率提升需求孕育了工業革命并促進工業化的不斷發展
蒸汽機是工業革命的心臟,而蒸汽機卻是因應提高煤炭開采效率的需求而產生的。及至16世紀中葉,英國的主要一次能源還是木材。不僅家庭,工業也主要使用木材。由于城市的不斷擴大,當時英國已經出現木材短缺,也可以稱之為“能源危機”。不過這個能源危機最終沒有大規模爆發,根源在于人們開始推廣使用一種“新能源”,就是煤炭。到了17世紀初期,煤炭已成英國的主要燃料資源。隨著煤炭需求的不斷提高,煤炭開采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那個年代煤礦業的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抽水和運輸,為解決抽水問題蒸汽機被設計出來,為解決運輸問題,火車機車又被設計出來。同時,焦炭技術也被發明出來,這樣就可以用焦炭取代木炭發進行大規模的鋼鐵冶煉。也就是說孕育工業革命的最關鍵的技術創新都是產生在煤炭生產和利用領域。
煤炭領域里的技術創新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兩個動力,一是提供了低成本的能源,二是提供了技術、設備本身。技術創新降低了煤炭的生產和運輸成本,使煤炭可以大規模推廣,這為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動力;隨著不斷改進,蒸汽機也從煤炭開采領域中走出去,而被應用到其他工業領域中去;火車也從單純運煤發展到運送其他貨物和人員。后來石油領域里的技術創新對工業化的促進也是如此。
(二)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又不斷促進能源生產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也必將使能源的生產和使用所依賴的技術和設備的水平得到提升,從而使其效率得到提升。事實上,煤炭真正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重要能源正是在蒸汽機、火車機車等重大創新性機械設備出現之后。
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不僅使煤炭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而且使人們開始使用更有效率的另一種化石能源,那就是石油。沒有一定水平的工業化做基礎,大規模開采石油的相關技術和設備就不可能出現;沒有汽車內燃機技術的出現,以汽車工業的發展,大規模石油就不會成為可能,石油經濟時代也就不會到來。石油開始只是被用來照明,以替代“鯨油”和“煤油”(這里指從煤炭中提煉出來的照明燃料,但后來從石油中提煉的用來照明的燃料也被稱為煤油)。
二、 化石能源與工業化間的互動過程面臨中斷威脅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的發展可以看成一個化石能源與工業化之間的相互促進的良性持續過程,或者說經濟的發展是這一良性過程的結果。然而,目前這一過程卻難以繼續下去,面臨中斷危險。其原因表現在化石能源的供給和排放兩個方面:在供給方面,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離枯竭越來越近;在排放方面,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這一過程的中斷,那么人類經濟發展模式的將會崩潰。要避免這一災難性后果,如何重建新的能源與工業化之間的良性互動,便成為當前社會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三、 如何拯救能源與工業化的繼續和持續發展
關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社會上存在兩類觀點,第一類觀點認為,要在化石能源以外,大力發展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可以循環利用的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這種觀點認為,憑借著當前的工業生產水平,以及未來的技術創新,我們最終肯定可以生產出足夠的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出來。這是當前全球社會及政府的主流觀點。在這一觀點之下,當前的能源危機可能不僅不是危機,而且是人類經濟社會的一個重大機遇,必將催生出一個規模龐大的新能源產業出來,全球經濟發展模式也將實現向低碳模式的升級。
與第一類觀點的樂觀不同,第二類觀點較為悲觀。這類觀點認為,當前的問題正是工業化和技術進步產生的,再要用工業化忽而技術的進步去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問題的根源在人類物欲的無限膨脹,解決問題釜底抽薪之策也應該是如何進行制度創新,激勵、約束人們去克制自身的物欲。
四、 我們的意見
當前問題是舊有的化石能源與工業化之間的良性互動過程即將中斷,也解決這一問題不是企圖恢復舊有的互動模式,而是建立嶄新的互動模式。
從階段上看,發展新能源、人類經濟發展模式朝向低碳經濟轉變是大勢所趨,而要發展新能源,實現低碳經濟模式也必然依賴技術創新和工業化的升級。新能源的發展和經濟朝向低碳模式的轉變也必然孕育重大商業機會。
從終極意義上看,如果不進行制度創新,約束人類整體物欲的膨脹,單純地依賴技術創新能否解決這一重大挑戰目前是個疑問。我們的答案是傾向于不能。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發展新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節能,而節能的要旨在節欲,節欲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制度問題。
(共道經濟研究中心 蔡歷 www.gongdao.org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