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美關系的驗金石?
宋魯鄭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全球矚目下,展開了不同尋常的四天三夜中國之旅。一圓他“長城、故宮”的中國夢。此番中國之行,奧巴馬算是做足了文章。他在日本就已聲明不謀求遏制中國,來到中國后又聲明“世界上除非美中兩國一致,不然能夠解決全球的挑戰是極少的”。而他希望和中國領導人會晤的成果,就是他和胡主席能夠就美中兩國怎么共同發揮領導作用而達成一致。其實早在今年7月份他就曾公開表示:“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將左右整個21世紀的命運?!迸c此同是他還極力贊美中國的成就:中國使得億萬人民脫貧,而這種成就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而中國在全球問題中也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上海與大學生對話時,少有的以“中式邏輯”表達“我們不尋求把任何政治體制強制給任何國家”(令人奇怪的是,法國媒體都把這一句話“忽略”了,而突顯示他對自由的評述,什么是新聞自由?這就是新聞自由。就這樣法國的媒體還指責中國封鎖網絡。中國是封鎖網絡,西方瞞而不報、有選擇的報道是什么?)。
奧巴馬對中國如此友好和熱情,固然與中國已躍升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有關,更是美國面臨的二百多年少有的危局寫照。然而正如中國常說的“察其言,觀其行”,奧巴馬治下的中美關系究竟如何,還是需要考驗才能水落石出。
從中國方面來講,軍售臺灣與會見達賴就是貨真價實的試金石。根據中美三個公報,美方是承諾逐漸減少對臺灣的軍售。冷戰結束之前,美方對之還是基本遵守,然而蘇東集團崩潰后,美國對臺軍售無論是規模還是先進程度都迅速上升,三個公報的約束力早就不復存在。這不僅是美方誠信的問題,更是對中國國家利益的挑戰和損害。當然雙方簽署公報時的外部條件和雙方的力量對比在冷戰后都發生了變化,這自然會在美國的言行方面表現出來。但冷戰結束后二十年,雙方的力量對比和時代條件再度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美國的外交調整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上。
西藏問題也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說美國對臺灣的所謂義務還有一定歷史合理性的話,美國對西藏則完全是冷戰的產物。如果說美國在臺灣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戰略利益的話,西藏則完全不是。除了能夠起到遏制中國和成為和中國討價還價的一張牌之外,別無意義。如果說臺灣是中美關系的試金石,西藏則是成色更足。西藏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就是它的盟國的百姓也都看的一清二楚。當中法關系因為西藏問題而激烈沖突時,中法師生之間也有爭論。中國留學生認為這是西方遏制中國的手段,法國老師如此回答:法國就認為只是人權問題,美國才是如此(很奇怪,法國的普通老師都知道西藏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何以海內外的自由派就看不出來?)??梢哉f,如果美國不在對臺軍售和會見達賴問題上做出實質性的改變,中美關系的改善與深化只則只能停留在表面。雙方的沖突與動蕩隨時都會出現。
試想,當奧巴馬在中國一番真情表白之后,轉眼間就在白宮會見達賴,豈能得到中國的信任?一方面支持一個中國,另一方面又大規模向臺灣出售武器,怎么能讓中國相信美方的誠意?(中國可否向一個主權國家古巴出售武器?)沒有信任的兩個世界大國怎樣共同發揮領導全球的作用,怎樣共同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
顯然,現在就為中美關系定調還為時過早,只有當美國經受住臺灣和西藏這兩塊試金石考驗之后,再下結論也不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