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186)2009-11-10
達賴出賣藏南 中國無可奈何
釣魚島已成國恥 沖之鳥礁又遺恨
美對華戰略保證有多大誠意
歐美資本主義敲響警鐘
東歐人想回到從前
官員整容熱 賄賂新手段
國家副民航局長涉貪受查
中國年輕一代的權錢膜拜,誰應對此負責?
............................................
太陽報:達賴出賣藏南 中國無可奈何
十四世達賴日前乘坐直升機前往藏南達旺寺,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在此之前,達賴在日本聲稱,六十年代中國佔領藏南達旺是無禮的,并暗示藏南地區本來就該屬于印度。達賴的言行,被印度媒體爭相報道,成為佐證藏南屬于印度的「鐵證」。
圍繞達賴今次的藏南之行,中美印三方曾進行了一場外交暗戰,中國總理溫家寶不久前與印度總理會晤,勸誡印方阻止達賴的挑釁行動,但印度置之不理,而美國則乾脆宣稱,達賴有權利去他任何想去的地方。在美印的聯手狙擊之下,中國圍堵達賴的努力全面挫敗。更令人氣憤的是,印度還藉口保護達賴藏南之行,在中印邊境部署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對中國作出軍事挑釁。
可以說,今次達賴的藏南之行,美國、印度以及達賴流亡政府三方聯手,給中國布下一個外交陷阱,不同的是,達賴在前臺表演,美印在后臺操縱。從華府而言,達賴到訪藏南,將會激化中印之爭,這對于一直想挑起中印矛盾、拉印制華的美國是一次難得的戰略機遇;對于印度來說,允許達賴藏南之行,可以吸引世界目光,并通過達賴之口,證明印度擁有藏南主權的「合法性」。
勸誡印度 與虎謀皮
對于達賴而言,藏南之行既是對長年受印度庇護的投桃報李,以此希望得到印度給予藏獨更多的支持與幫助,也是刺激與逼迫北京盡快坐下來與其重開談判。達賴最近一段時間拖著病體云游各國,一會美國,一會歐洲,一會日本,就是要以游擊戰挑逗北京,并通過製造麻煩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能量。
當然,達賴今次藏南之行,政治風險極大。達旺是六世達賴的出生地,達賴指證達旺是印度領土,這相當于對西藏歷史的背叛,也是對中國主權的出賣。起碼在眾多藏人眼中,達賴為一己之私,已到了不擇手段、認賊作父的地步。達賴在道義上已徹底破產,其眾多支持者很可能因此作鳥獸散。
回過頭看,中國寄望印度阻止達賴,是多麼愚蠢可笑,印度明明是達賴藏南之行的始作俑者,中國偏偏要讓其做救火者,這豈不是與虎謀皮?中國外交素來如此,從來看不到問題的關鍵之處、要害之位,採取的對策往往治標不治本,甚至本末倒置。
其實,來而不往非禮也,印度既然敢大打達賴牌,中國也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力支持印度國內的毛派游擊隊,邀請他們在中國設立訓練營地,并供應槍枝彈藥,將火燒到印度國內去。印度國內種族、種姓以及宗教矛盾比中國複雜何止千倍,中國一旦利用起來,唾手可得。
國際政治歷來爾虞我詐,中國如果只想做謙謙君子,講究仁義禮智信,以德服人,只會被人欺負。中國過去的教訓是「落后就要捱打」,現在的教訓則是「總是被落后者打」。
東方日報:釣魚島已成國恥 沖之鳥礁又遺恨
日本在海洋擴張方面近日邁出重要一步,日本政府決定,明年準備在南太平洋的沖之鳥礁上建設港灣和自衞隊基地。日本政府之所以耗費巨資,目的是覬覦海底的礦產資源,同時也是為進一步圍堵中國海軍向太平洋進軍。
沖之鳥礁位于東京西南一千七百四十公里的海上,距離臺灣東海岸不過上百海里,在地質構造上屬于珊瑚礁。它本來由六塊巖礁組成,但是由于長年被海浪侵蝕,正在不斷沒入海面或消失,現在只有兩塊巖礁露出水面。
為了防止沖之鳥礁被風化和潮水腐蝕而淹沒,日本政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在其四周筑成堤防設施,人為造島,后又設置了氣象觀測裝置,并種植了五萬馀棵生長速度很快的珊瑚,旨在保護這個逐漸消失的巖礁,并以此向外界表示,沖之鳥礁「確實是一個島」,從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具備劃分專屬經濟區的條件。
日本不惜重金極力打造遠距東京千里之遙的兩塊小小珊瑚礁,「指礁為島」的意圖是以此為基點,擴大海洋領土范圍,趁機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軍事戰略空間,進而搶奪太平洋上的主導權。
海洋圈地 圍堵中國
沖之鳥到底是礁還是島,成為中日爭議的核心。如果是巖礁,日本的資源開發和海洋調查主權范圍將局限于巖礁周圍的四十平方公里;假如是島嶼,那麼以此為軸心的方圓二百海里都將成為日本的專屬經濟區,總面積可達四十萬平方公里,比日本三十八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還要大,而且海底礦藏資源豐富,蘊藏著黃金等珍稀金屬資源。
另外,沖之鳥礁地處太平洋中部,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東望關島,西鄰沖繩、臺灣,南臨菲律賓,北連東京灣,處于美日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是兵家必爭之地。日本急欲將沖之鳥礁從「礁」變成「島」,背后的意義就是要將其打造成不會沉沒的航空母艦,作為圍堵中國的關鍵支撐點。正是由于如此巨大的經濟與軍事意義,所以,日本不惜動用上萬億日圓來保護與擴大這幾塊礁石。
對于日本「海洋圈地」式的擴張領土,中國目前只是一味口頭反對,這未免太過軟弱。釣魚島被日本強佔,至今沒能回到中國懷抱,已經讓全體中國人深感羞恥,如今日本再在沖之鳥礁上得手,讓海內外華人情何以堪?
其實,中國在沖之鳥礁問題上可以出奇招,一方面在沖之鳥礁周邊進行軍事演習,派出戰略轟炸機,「誤炸」沖之鳥礁,將其徹底擊沉,讓日本失卻指礁為島的本錢。另一方面,中國也可以邀請北韓出兵,與北韓在沖之鳥礁問題上「擱置主權,共同開發」。中國海疆年年受擾,頻遭蠶食鯨吞,但中國海軍仍在強調「和諧海洋」,實在令人笑掉大牙。
美對華戰略保證有多大誠意
奧巴馬訪華前夕,美國對華外交推出一個新的概念「戰略保證」,以此作為統率中美關係的戰略,并取代布殊時代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這一提法。但概念轉換背后,并不意味著美國對華政策有根本性的調整。
利益綑綁延緩衰落
提出「戰略保證」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他九月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發表題為「奧巴馬政府關于美中關係的設想」的演講,提出中美兩國相互提供「戰略保證」。斯坦伯格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大腦,他曾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副主席,早在克林頓時代,就擔任過主管外交政策規劃的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奧巴馬上任之后,很快將其延攬入閣,擔任國務卿希拉妮的第一助手,負責外交政策的設計。
金融海嘯背景下,中美實力對比的消長,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對華關係,通過將兩國共同利益的綑綁,實現對美國霸權衰落的延緩,這是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新政。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提出「戰略保證」,是希望通過釋出一定的權力,來換取中國「保證」不挑戰美國霸權地位,做現存國際體系和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
但問題是美國能釋出多大的權力,而又怎麼保證誠意?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日前訪美,美國雖然極其禮遇,又是開放軍事基地,又是總統接見,但在中國關切的對臺軍售以及美軍在中國沿海軍事偵察問題上,卻絲毫沒有鬆口,而且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還宣稱,美國軍艦在中國沿海偵察,「一百五十多年前就一直這樣,今后也沒有任何改變的需要」。所謂一百五十年前,即鴉片戰爭以來,也就是說,美國現在仍視中國為腐敗的清王朝。美國如此態度,說甚麼「戰略保證」?
再比如,美國在西藏、新疆問題上一直對中國的分裂勢力明助暗縱,美國今年單單支持達賴的分裂組織就超過五千萬美元,對被捕的東突恐怖組織成員則拒不引渡給中國。在經貿問題上,美國以保護本國產業和工作崗位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在兩軍交流上,口口聲聲呼吁中國軍方開放透明,卻又以國會立法為藉口,對雙方實質性接觸橫加阻攔。這些又怎能體現美方的誠意?
仍是遏制分裂中國
說到底,美國的「戰略保證」是單方面的,也就是中國要保證不挑戰美國霸權,也保證不侵犯美國利益,而美國并不保證不侵犯中國的主權,也不保證不干涉中國的內政。這樣一個不平等的「戰略保證」,對中國有何意義?
美國外交界這幾年新名詞不斷,但無非新瓶裝舊酒,瓶子再怎麼好看,里面的實質內容都是如何遏制與分裂中國。對于美國的這一長期戰略,中國需要提高警惕,不要以為美國總統膚色一變,就變成了無私的國際主義者。(馮海聞)
歐美資本主義敲響警鐘
東方日報:昨天是象徵東歐陣營垮臺的德國柏林圍牆倒下二十周年,歐美各國政要齊聚當地,在連串慶祝活動中重溫當年西方的勝利。不過,在美國無限擴張權力和全球遭受金融海嘯蹂躪的背景下,一項民調顯示從東歐到美洲,各國都有民眾不滿自由巿場千瘡百孔,為于冷戰取得勝利的資本主義正在全球響起警鐘。
歐美政要與十萬民眾紀念
歐洲多國新舊領袖與十萬民眾,昨晚齊集柏林地標勃蘭登堡門,參與盛大的「自由節慶」活動。當晚重頭紀念儀式,是東歐共產集團解體過程扮演重要角色的波蘭前總統華里沙和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柏林圍牆遺址一同將一座接一座的「骨牌圍牆」推倒,象徵柏林圍牆倒下引發連鎖效應,促成東歐共產主義覆亡及冷戰結束。
德國總理默克爾是兩德統一后首位來自東德的總理,她昨日與戈爾巴喬夫及華里沙一同跨過廿年前最早開放的前東西柏林邊境哨站。默克爾早上亦于一座前東柏林教堂出席禱告,英國首相白高敦、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和美國國務卿希拉妮亦有參與。
僅11%人認為自由市場運作良好
在連串紀念活動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昨日卻公布民調,為冷戰后稱霸二十年的資本主義敲響警鐘。這項調查由BBC和GlobeScan機構聯合進行,訪問了全球二十七國共二萬九千多名成年人,雖然平均有五成四人贊成東歐陣營瓦解,但亦僅有一成一人認為自由市場運作良好。尤其是在東歐,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有六成一和五成四人認為蘇聯陣營瓦解是壞事,均過半數。調查亦指二十二個受訪國家民眾,強烈支持政府平均分配財富,中南美洲國家尤其顯著。
GlobeScan 機構主席米勒指:「這顯示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至今,自由巿場資本主義已失去壓倒勝利,尤其是經歷過去一年的金融海嘯?!巩斈觐A示蘇聯瓦解的法國歷史學者托德,近日亦再作預言,指出歐洲正醞釀「資本社會主義」,即以政治介入金融體系的新體制,身處金融危機的民眾,將見證美國超級強權的瓦解。
柏林圍牆統計數字
全長: 155公里
柏林市內的圍牆全長: 43公里
瞭望塔: 302
碉堡: 20
邊界警衞: 14,000
警犬: 259
壕溝: 105.5公里
鋼絲網: 127.5公里
邊界巡邏道路: 124.3公里
被殺逃走者: 239人
受傷: 260人
自東柏林逃脫人數: 5043(包括574名軍人)
柏林圍牆大事記
1945年 蘇聯紅軍佔領柏林,全巿被分為蘇聯佔領的東柏林,及美、英、法合佔的西柏林。
1949年 蘇聯部隊封鎖西柏林,盟國對西柏林空投物資。同年西德和東德政府相繼成立。
1961年 勃蘭登堡門關閉,東德開始興建圍牆。
1963年 美國總統甘迺迪訪柏林,發表演說強調自由可貴。
1987年 美國總統列根訪柏林,呼吁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拆除圍牆。
1989年 11月9日東德宣布開放出境后民眾涌到邊界,東西柏林人合力推倒圍牆。
1990年 東西德正式統一。
東歐人想回到從前
【本報綜合報道】不少二十年前曾歡迎劇變的東歐人,長期面對東、西貧富懸殊等困境,現在又想回到從前。前東德領袖昂納克的遺孀瑪戈特就指出,超過五成東德人仍然懷念共產統治。連俄羅斯總理普京亦公開透露,懷念以往在東德的點滴。
東歐人現在渴望找到前羅馬尼亞領袖齊奧塞斯庫肖像的紀念品。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一些咖啡店亦以前南斯拉夫領袖鐵托,或前蘇聯國家安全局(KGB)命名。連共產時期的產物亦咸魚翻生,不論是朱古力、東德時的典型轎車,及懷舊洗衣機等,都不乏收藏者。
老一輩懷舊,年輕一輩則想找尋父母當年的生活。羅馬尼亞社會學家基伏說:「當年的品牌重返現在,令人懷念以往,記起我們年輕時?!苟邭q的布達佩斯售貨員則說:「這些產物令我憶起童年?!?BR>普京懷念東德生活
除平民百姓外,俄羅斯總理普京前日表示,在八五至九○年期間,他以蘇聯特工身份派駐東德,留下美好回憶,當中包括學習德文、行山游覽,以及與東德的伙伴聯繫。他說:「我仍然記得那份熱誠和溫暖?!箛鸂澋瓜聲r任東德領導人的昂納克,其遺孀瑪戈特指,五成前東德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活得更糟,因此愈發懷念從前。
官員整容熱 賄賂新手段
內地官員愈來愈講究形象,令官場掀起整容風。北京有整容專家直言四分之一客人是官員或官太。官員整容為改官運,盼看起來更年輕及有魄力,討上級及公眾歡心。但官員整容普遍亦催生了新賄賂手段,有企業為招待官員組免費整容團,「他們(官員)在手術項目上面畫勾,就像點菜一樣!」
有「中國整形第一刀」稱號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整容專家陳煥然,早前接受《環球人物》雜志訪問時透露,近年不少省、市級以上領導找他整容,他的客人就多達四分之一是官員或官太?;仡櫠嗄陱臉I經歷,他發現過去以先天畸形和后天外傷者整容最多,其次是藝人?,F在則是藝人最多,之后順序為闊太、官員、年輕求職者、先天性畸形和后天外傷、性工作者。
媒體採訪北京、上海和廣州幾所大型整形醫院的專家,發現官員多因擔心衰老影響形象而整容。有官員直言:「四十歲以后,我不想讓上級覺得我老了,希望自己看起來還有用?!?/p>
陳透露多數官員會利用節假日或往北京開會后的空檔整容。因怕被人發現,整容地點必須絕對保密,且多在晚上做手術。
手術項目畫勾像點菜
另有整形醫生表示,男官員總擔心變臉程度太明顯被察覺,因此整容項目較簡單,如去眼袋、去魚尾紋、除眉間紋等,部分只要注射肉毒桿菌就可以,收費從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有整容業者表示,招待整容已成為新賄賂手段。北京某整容專家透露,公關公司不時帶官員去整容:「他們(官員)就用筆在手術項目上面畫勾,像點菜一樣,公關公司則負責刷卡?!?/p>
陳亦坦承有此情況,曾有公關公司帶五、六名官員及老總的太太往拉皮、抽脂、去眼袋,「這是不是賄賂我不太清楚,也希望政府能有效監管。」(太陽報)
國家副民航局長涉貪受查
升職兩月捲入丑聞
【明報專訊】兩個月前剛獲提拔的中國民航局「60后」年輕副局長宇仁錄,因涉及基建貪污問題,日前被中紀委「雙規」(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宇仁錄最后一次露面是10月13日,以副局長身分來到首都機場檢查噪聲與運行監測系統。對于再有提拔不久的部級高官涉貪「落馬」,有專家指突顯內地各級官員的「帶病提拔」(即已有丑聞疑點仍獲提升)問題嚴重。
本報記者昨日致電中國民航局查詢,宇仁錄辦公室秘書稱「他沒有上班,近期都不會回來」。消息透露,宇仁錄被帶走受查一事近日在民航局內部傳開,不少與之打過交道的總局人員私下不解地說,宇仁錄平時小心謹慎,為人低調溫和。烏魯木齊「7‧5」事件后,8月底升任副局長的宇仁錄9月還率領工作組赴新疆,督查民航國慶安保工作。今年47歲的宇仁錄是現今內地為數不多的「60后」副部級干部之一,仕途本來看好。有消息稱,他與首都機場集團原董事長李培英貪污受賄桉有關,李培英已于去年被處決。
中組部﹕貪官兩成「帶病提拔」
據中共中央組織部年初統計,各地受到黨紀、政紀或刑事處分的縣處級和地廳級官員中,在提拔前就存在嚴重問題的約佔20%,個別地方甚至達到50%以上,一些地方經常出現「任命文件剛下達,上馬干部已落馬」的尷尬情。儘管如此,卻很少有領導人和相關部門因「選人不當」而被追究責任的。
胡星斗:內地升職多靠人事
著名「中國問題學」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對此表示,因官員升遷由上級領導決定,只要上司喜歡,不管你有什麼「病」都能獲得升職?!笌Р√岚巍咕哂兄袊厣?,各級官員結成權力網和利益共同體,是「人情政治」的反映。這在西方國家是不可想像的,因為有污點官員根本無法通過社會、議會、輿論等多道監查關卡。因此,中國要徹底杜絕官員「帶病提拔」現象,唯一辦法是實行新聞自由,加強社會輿論監查功能。
中國年輕一代的權錢膜拜,誰應對此負責?
早報 鄭永年
在嘗到了初步富裕果實之后,中國人馬上接受了以金錢為核心的“利益”概念。中國社會的基礎很快就從意識形態(或者道德)轉移到了利益。官方的很多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主要的角色。最明顯的就是“GDP主義”,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經濟的增長成為了衡量各級官員的唯一重要的指標。GDP主義已經高度制度化,盡管最近幾年中國政府想努力扭轉單向面的GDP主義,但成效并不大,可見各級官員的金錢主義概念根深蒂固。(應當指出的是,GDP主義是通過犧牲下一代人的利益來滿足這一代人的利益的。)
最近有武漢的大學生給很多中國人一個似乎是“驚世駭俗”的道德判斷:白毛女應當嫁給黃世仁(地主);只要有錢,年紀大一些不要緊。于是乎,在中國引出了一場具有道德高度的爭論,無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在互聯網。中國道德衰微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了,很多人對此不滿,借這個機會出來說些話可以理解。但是,也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參加爭論的人的傾向性非常一致,那就是指責年輕一代;他們的結論也同樣具有一致性,那就是年輕人沒救了。
中國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從來不檢討自己而只會指責別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傳統。每當有這樣的不符合傳統道德價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總會有道貌岸然的出來發表道德高論,似乎他們就是道德的代表和化身。但指責下一代的人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忘記了提這樣一個問題:誰應當對道德的衰敗負責?從年輕人成長經歷的視角看,要對年輕人道德衰敗負責的不是年輕人本身,而是造就道德衰落的老一輩。
任何人的道德價值觀不是與生俱來的。道德是社會化的結果,是社會灌輸的產物。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中間(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盛行權錢崇拜和道德虛無主義的現象也是事實。但同樣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年輕人是被 “培養”出來的。換句話說,年輕人對“權”和“錢”的崇拜意識是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給與的。
權錢崇拜和道德虛無并不是新現象,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了。在改革開放前,中國搞“貧窮社會主義”,人民的生活水準極其低下。當時的人們盡管維持著在今天的人看來一種較高的高德水準,但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道德水準,因為“貧窮”并不符合人性。因此,改革開放后,已經難以承受“貧窮”的一代開始了致富的過程。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沒有遇到很大的阻力,和當時中國人的普遍“貧窮”狀態有很大的關系,即窮則思變。金錢很快就取代了往日的道德作為人們價值的坐標了,金錢主義毫無困難地盛行起來。道德沒有了,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于是乎,人們有了金錢崇拜。
在嘗到了初步富裕果實之后,中國人馬上接受了以金錢為核心的“利益”概念。中國社會的基礎很快就從意識形態(或者道德)轉移到了利益。官方的很多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主要的角色。最明顯的就是“GDP主義”,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經濟的增長成為了衡量各級官員的唯一重要的指標。GDP主義已經高度制度化,盡管最近幾年中國政府想努力扭轉單向面的GDP主義,但成效并不大,可見各級官員的金錢主義概念根深蒂固。(應當指出的是,GDP主義是通過犧牲下一代人的利益來滿足這一代人的利益的。)
官員的腐敗更顯得道德的解體。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海外,中國官場的腐敗是不需要作任何解說的。可以說,說到中國官場,給人的第一個概念就是腐敗。從金錢腐敗的數量來說可見一斑,已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千、幾萬到九十年代的數百萬發展到今天的數千萬甚至數億。權通過腐敗轉化成錢和財富。在這樣的環境下,要下一輩不產生權力崇拜的心理實在是非常之難的。更為嚴重的是,在歷史上,中國的政府不僅是負責治理的,而且也承擔著教化的功能。今天中國的官場既然這樣腐敗,其自然成為了道德衰落的最主要的力量。不是也不時有小孩長大了立志“當貪官”的案例嗎?
權和錢各自驅使著道德的衰落,而權和錢之間的互相交易功能更是加速著這個進程。對年輕一代來說,無論是“權”也好,“錢”也好,只要能夠得到其中的一個,或者和其中的一個靠上邊,就有了自身的價值。
除了權和錢之外,也同樣嚴重的是中國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在迫使年輕人的權錢膜拜。在具有高度流動性的社會里,道德的主體是個人。要一個個單獨的個人變成道德人,就要給他們予希望。如果個人可以通過自己正當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希望,那么這個社會必然具有一定的道德水準。但如果個人失去了這個希望,或者說無論通過自己怎樣的正當努力也實現不了這個希望,那么道德概念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從很多方面來說,中國的年輕人正處于這樣一個道德的困境。
例如住房問題。住房是一個人的基本生存空間。古人把“居者有其屋”和人的道德聯系起來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人沒有一個基本的生存空間,道德又能基于什么呢?而中國的房屋政策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非常有效地扼殺了年輕人的這個“空間”希望。有關方面始終沒有有效的具有長遠眼光的房屋政策,任由“權”和“錢”操縱,主宰人們的居住空間。對今天中國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在飛漲得毫無止境的房價面前,光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難得到一個體面的生存空間的。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可以責怪他們對權錢的崇拜,因為權錢是他們得到生存空間的工具。
教育也是一個例子。前段時間,人們發現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的工資和收入水平有拉平的趨向,甚至也發生農民工的水平較大學生高的情況。這和從前的“腦體倒掛”的情況不同,因為那時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因為人為的控制。在今天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力市場的情況下,這種情況的產生只能說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人應當接受盡可能的教育。這應當說一個基本的道德判斷。但當接受教育者和不接受教育兩者的工資和收入水平拉平甚至更低的情況下,道德就必然要被虛無化。而對年輕所接受的教育不是年輕一代本身所能控制的。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年輕一代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中國的改革開放曾經造就了一個開放的體制,給年輕人予希望。但現在整個社會似乎被各種既得利益所分割,他們把持著各個領域,社會的開放度較之改革之初越來越小。從前是控制扼殺年輕人的希望,現在則是自由扼殺著他們的希望。年輕人很自由,不過就是沒有機會。盡管也不時會有年輕人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正當的手段和不擇手段的馬基雅維里主義,包括對權和錢的依附和屈從),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希望則是越來越少。
在此情況下,道德從何而來?不能說有關當局對道德不夠重視。中國方方面面的話語仍然充滿著各種道德說教,但對年輕一代來說已經毫無價值。道理很簡單,他們所讀到的道德教條和他們所看到的現實,兩者的差異實在太大。高不可及的道德教條和毫無道德的現實生活反而加深了年輕人對道德的懷疑和價值虛無主義。在很大程度上說,年輕一代是幸福的,但也是悲哀的。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和物質主義的社會,但這個社會同時也是一個價值混亂、毫無道德標準的。不過,感到更加悲哀的應當是老一代,因為是他們和他們造就的社會培養了年輕一代。老一輩否定了自己,更否定了新一輩。
提出價值和道德衰落問題絕對是好事情。但要意識到,出現這些社會現象不僅僅是道德價值的問題,而是有其更深刻的社會環境和制度背景。從更高的層次來說,這個問題關乎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可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道德來自希望,對未來的希望。抱怨、指責和譴責新一代毫無用處,如果要對下一代負責,那么就要為下一代營造一個能夠使得他們感覺得到希望的社會和制度環境。而這又是誰的責任呢?
作者是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