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184)2009-11-08
花錢買刑合法化 法律面前無平等
拐賣兒童成產業 誰憐稚子斑斑淚
重慶掃黑牽動中國政局
提防中國“造富運動”的社會陷阱
美挺達賴訪中印爭議區
奧巴馬心思在哪里
失業率高窮人劇增 美經濟復蘇只是"紙上談兵"?
中越戰爭值得反思
增加農村人代 未必有助民主
分享財富是正路
誓詞與判詞
東方日報:花錢買刑合法化 法律面前無平等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近日表示,最高法院將就刑事附帶民事桉件的賠償標準作出指導意見,對俗稱「花錢買刑」作出規范。他認為「罪犯積極賠償獲輕判」能夠體現「罪刑相當」原則,并更大程度保障被害人的利益。
長期以來,內地司法界最受人詬病的弊端之一,就是用錢買刑期,罪犯定罪入獄后,向法官或獄方進貢,換取減刑或保外就醫。而所交納的款項,多數被法官或監獄管理人員私分。這其實是變相受賄,是徹頭徹尾的司法腐敗。
所謂對「花錢買刑」作規范,就是為司法腐敗披上合法外衣,若付諸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將成為空談,大批犯罪分子將獲法外施恩。
張軍給花錢買刑設計了一個美麗的包裝,叫做「寬嚴相濟」。他認為,在類似的桉件中,犯罪事實、性質、情節是相對不變的,但社會危害是可變的。例如,被告人把受害人打殘后,給受害人五十萬元,受害人的后半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另一個被告人也把受害人打殘或打傷,卻一分錢沒給,受害人一生可能沒了依靠,家庭也可能陷入貧困。所以對兩種情況的量刑應該不一樣。
破財擋災 貪官福音
原來所謂「寬嚴相濟」,就是對給錢者寬,對不給錢者嚴。張軍其實是在偷換概念,溷淆視聽,把人打至傷殘是犯罪行為,已對受害人造成傷害,而事后給受害人錢只是附帶民事賠償,不影響犯罪的性質。張軍作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無理由連這道理也不懂。
若此例一開,有錢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一旦落入法網,大不了花點錢破財擋災。如此下去,不但司法尊嚴盡失,也會令社會陷于溷亂。正如有網民戲言:有錢人可以殺人了,沒錢的可以攢錢殺人,窮人可以給富人殺,為后人留下一筆財富,檢察院也有錢收了,法院又可以拿回扣了。
花錢買刑合法化的直接受益者,是大大小小的貪官。以重慶近期被查處的前司法局局長文強等人為例,他們充當犯罪集團保護傘,欺壓百姓,罪惡纍纍,罄竹難書,但他們又個個腰纏萬貫,隨時可以拿出大筆錢「賠償」受害者。因此花錢買刑合法化,將令一眾貪官更不惜一切斂財。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剛剛部署深入打擊黨內腐敗,司法部門理應密切配合,從法律上保證反腐敗的成功。但最高法院主持刑事審判的負責人卻在此時拋出花錢買刑合法化,為貪官設置保險線,難道只是一種巧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會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把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現在司法部門卻公開支持花錢買刑,把社會推回「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黑暗時代。如此大開倒車,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太陽報:拐賣兒童成產業 誰憐稚子斑斑淚
中央電視臺節目揭露,廣東東莞、云南昆明等地拐賣兒童成風,已形成產業鏈,利潤高達數十倍。消息曝光,拐賣兒童問題再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長期以來,東莞等地的拐童活動極為猖獗,犯罪分子肆無忌憚,無論是放學路上、超市、家門口,都成為他們的「狩獵場」。最夸張的是,有婦女手抱嬰兒站在家門口,一輛麵包車突然停在面前,犯罪分子下車公然搶走嬰兒,回身上車絕塵而去。另有農民工夫婦帶孩子回老家,巴士只在途中停了三分鐘,孩子就被人拐走。
面對一幕幕骨肉分離的人倫悲劇,人們不禁質問,為何犯罪集團如此猖獗?為何當局對犯罪集團束手無策?神州之大,難道就無兒童的安全之所?
事實上,地方當局難辭其咎。對于層出不窮的拐賣兒童行為,公安部門已近乎麻木,有人報桉就登記一下,承諾代為尋找,但事后卻沒有跟進行動。以東莞為例,近年神秘失蹤兒童達一千多名,但很多家長表示,他們被拐走的孩子根本沒有列入市公安局的失蹤兒童名冊。
當局坐視不理,受害者只好自救,東莞很多家長為了尋找失蹤兒童,走遍半個中國。部分家長還集資成立「尋找失蹤兒童基金」,懸紅一千萬元尋人。尋找失蹤兒童,政府責無旁貸,東莞等地的受害民眾組織自救,恰恰反映當局顢頇無能,公信蕩然。
民工子女 首當其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今社會貧富懸殊,為販童犯罪活動提供了土壤。大中城市的城鄉接合地段是拐童罪犯出沒之地,而被拐的多數是外來民工子女。民工薪酬低,又沒戶口,子女無法上幼兒園,終日在公路邊玩,令人販子便于下手。由于被拐的是外地人,當局不予重視,犯罪分子更肆無忌憚。
除了部分官員玩忽職守外,法律上的漏洞也令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據內地現行法律,收買被拐賣兒童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對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解救的,可不追究刑事責任。在一些桉件中,公安機關曾將收買人移送起訴,但是法院大多不會判刑。
當局寬待違法收買兒童的罪犯,據稱是擔心被拐兒童受虐待,這理由其實十分荒唐。從打擊犯罪的角度上,如果只打擊拐賣人,而不打擊收買人,只要有利可圖,拐賣人仍會鋌而走險。而對兒童最大的虐待,莫過于令他們與父母永遠分離,因此,對收買被拐兒童者仁慈,就是對受害兒童的殘忍。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公安部在全國范圍開展了五次打拐專項行動,但人販子卻愈打愈多。究其原因,就是每次行動均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治標不治本。怨之所聚,亂之本也,兒童拐賣活動已成為社會計時炸彈,嚴重威脅社會穩定,當局若繼續掉以輕心,不盡快綜合治理,構建和諧社會勢成空談。
重慶掃黑牽動中國政局
目前,中國兩場大審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是新疆「七五」暴亂事件大審判,二是重慶黑惡勢力及貪官大審判。前者事涉民族分裂,除了西方政客說三道四,內地媒體對此著墨不多,后者則吸引媒體極大的興趣。
薄熙來在重慶掃黑除惡,抓了黑惡勢力頭目幾百個、廳級以上護黑縱惡官員幾十名,震動重慶官場,也給予各省極大壓力。據說,薄熙來在重慶舉起掃黑屠刀之后,其他省市的黑惡勢力也開始偷偷向海外轉移財產,防止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薄熙來今次掃黑,表面上是淨化治安、除暴安民,實際上是執政思路的一次展示,也就是說,今后中共執政,到底是堅持官商勾結、官惡勾結,還是堅持紅黑勢不兩立、紅惡水火不容。正是這兩種思路的不同,今次重慶掃黑,將牽動中國今后的政局。
以官護黑 以商養黑
黑惡勢力坐大,特別是官員縱黑護惡,是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很多地方的黑惡勢力不僅控制各行各業,甚至開始滲入基層政權,他們通過代理人,利用賄選或暴力手段,掌握政權機器,然后再通過以官護黑、以商養黑的方式,急劇坐大。
面對黑惡勢力坐大,很多官員睜一眼閉一眼,一方面是被黑惡勢力裹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是缺少魄力,不敢碰硬。今次重慶掃黑成果驚人,全國老百姓都在發問,歷屆重慶政府到底干了甚麼?又是誰在縱容?今次被抓的公安局前副局長文強,據說在汪洋主政重慶期間一直主導掃黑除惡工作。這是多麼的滑稽。
最關鍵是,今次重慶掃黑還牽涉到多位目前仍在臺上的高官。重慶直轄以來,張德鄰、賀國強、黃鎮東、汪洋、薄熙來先后擔任書記,除張德鄰與黃鎮東退出政治前臺外,賀國強、汪洋、薄熙來都是當紅人物,而且汪洋與薄熙來正在角逐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局常委之位。薄熙來在重慶掃黑除惡,與汪洋主政重慶期間主張赦免不法企業的「原罪論」形成鮮明對比。民意更是喜歡將他們兩人作比較,甚至有廣東網民提出「請薄熙來書記到廣東來掃黑」。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當然,薄熙來掃黑也產生了反作用力,有網民更提議下屆請薄熙來當總書記,請重慶現任公安局長王立軍當公安部部長,雖然這是一家之言,但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中國政治大環境中,薄熙來勢必也要顧及同僚們的觀感。正因如此,他日前力讚前幾任市委書記、市長都對打黑除惡「態度鮮明,而且力度很大,工作很實」。薄熙來還要求,要認真學習廣東省打黑除惡的專項行動經驗。
薄熙來說出這樣謙虛的話,既是用心良苦,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中國政治文化相當殘酷,即使薄熙來今日民望如日中天,恐怕也難保今后不被明槍暗箭所傷。(馮海聞)
提防中國“造富運動”的社會陷阱
【僑報11月7日社論】即使身處金融危機的漩渦之中,中國人創造財富的腳步也一刻沒有停止。新一輪福布斯富豪榜上,中國前40位富豪的總資產從 520億美元翻倍到1060億美元。膨脹的數據好似在印證,過去一年縱然危機肆虐,中國富豪也并未受到太大影響;更富戲劇性的還有,“他們個人財富的增長與世界其他地區億萬富翁的財
富損失形成鮮明對比”。
30年來中國人不斷刷新有關“財富”的概念:改革之初,俗稱“萬元戶”的是在鄧小平“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理論指引下最先抓到“ 老鼠”的“好貓”;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社會每天都在誕生新富翁,百萬富翁取代“萬元戶”用了10年時間,千萬富翁取代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取代千萬富翁所用的時間更加短暫。
最近發生的幾則“造富”故事更讓人感慨財富原來可以來得如此迅速:輿論首先將焦點對準了一直處于中國經濟改革前沿的深圳,深圳崗廈河園片區舊村拆遷將成就近10個億萬富翁及20多個億萬家族;之后,原本就光鮮亮麗的眾明星們成為財富神話的主角,近年來這個“先富起來”的群體紛紛涉足資本市場,通過購買原始股和可能資產重組的股票迅速躋身億萬富豪的行列;而到了10月30日,歷經10年等待方才開通的創業板也毫無意外地成為“造富榜 ”,開板首日便造就了100多名億萬富豪……
“高房價讓我也成了百萬富翁”,伴隨著不知是喜悅還是無奈的感慨,中國社會正有意無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受益于股市、樓市帶來的資產泡沫,中國人的財富觀念和致富方式正在悄然改變。
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有的靠擺攤起家,有的靠運輸發財,更多的是靠開辦小工廠發跡,但無論怎樣,都可以清晰看到他們依靠腦力或體力勞動賺錢的軌跡。而如今,富豪榜上不停變換的“大王旗”,民間百萬富翁的觸手可及,無不顯示出資本市場神速的“造富”功能,而勤勞致富的古訓面對如此沖擊也逐漸失去了市場。
民富國強的夙愿永遠不會改變,只是面對財富的來去匆匆,面對有別于以往的另類“造富”方式,多數人表現出一種惶恐,以致這場“造富”夢的背后,更多是“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
且不論資產泡沫背后潛藏的巨大危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毀滅性打擊,越來越多社會現象的背后也能不斷找到諸如高房價這樣的經濟原因:由于工作時間不長尚無太多積蓄,年輕人結婚買房只能向父母尋求支援,“啃老族”的日益盛行,與高房價不無關系;即使想方設法買了房子,也無可避免地淪為“房奴 ”,身背數十年的貸款,學習、發展成為奢談,家庭幸福指數下滑嚴重;高房價帶來的沖擊,早已不再局限于底層民眾,還傷害到剛剛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而這個群體往往被視為一個社會的未來……實際上,在人們還沒完全弄明白億萬財富是怎樣煉成的時候,這種看似容易的“造富”卻常常導致財富遠離普通民眾。
構建于實體經濟上的致富故事總是讓人感覺踏實,而構建于虛擬經濟上的財富神話總讓人難以平靜。于是,在中國,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現象:盡管成了資產泡沫的受益者,但幾乎所有的人仍然擁有一份讓他們必須全力以赴的工作;賬面財富的膨脹并沒能太多改變生活的狀態,那些背負“百萬富翁 ”名頭的男人和女人們,走出家門依然會為了多出的兩毛錢菜價跟小商販們喋喋不休……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延伸,資本運作是資產運作的補充。但關鍵是一切不能走得太快,太遠。也許虛擬經濟的繁榮是中國經濟必須經歷的過程,但請不要忘記這場危機爆發之初“華爾街不再需要莫名其妙的金融產品”的憤怒警告。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中國更需要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企業經營、科技創新,而如此眩目的“造富”運動,就有可能使得經濟的發展和轉型走入歧途,重蹈東南亞經濟危機和美國金融危機的覆轍。更有甚者,財富的泡沫會極大地沖擊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使得勤勞致富顯得蒼白乃至可笑。當創業板成為“造富榜”后,失去的將是創業和創新的沖動,換來的將是社會的浮躁和失衡。這些,都是值得為政者深思的。
美挺達賴訪中印爭議區
【明報專訊】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今日將訪問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美國助理國務卿、西藏問題特別協調員奧蒂羅前日表示,這是達賴喇嘛作為宗教領袖「應扮演的角色」,并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年內將會見達賴喇嘛。中方早前曾強烈表態,反對達賴訪問該地區。
中央社報道,奧蒂羅前日在新德里的美印全球事務論壇會上說,「達賴喇嘛是宗教領袖,他是前往寺院訪問,從美國的觀點看,這是他應扮演的角色之一。」奧蒂羅還稱,總統奧巴馬與達賴會晤的日期「仍在擬定」,「但一定會在今年內」。
奧巴馬今年內見達賴
達賴今日起訪問中印邊境的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該地區西部的達旺是六世達賴喇嘛的出生地,1959年,達賴也是由此地進入印度流亡。五世達賴喇嘛在此創立達旺寺,是亞洲第2大藏傳佛教寺廟,達賴將在此講經3天。
不過,印度政府周四(5日)宣布撤銷給計劃前往當地採訪的外國記者的簽證,不準他們報道達賴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時殷弘對本報表示,10月初達賴訪美時奧巴馬未有接見,引致國內批評,美國此番表態支持達賴訪問藏南是對批評勢力「有所交代」,但美國在印度、西藏兩個問題上與中國唱對臺戲,勢必令中方更加憤怒,他認為奧蒂羅在奧巴馬訪華前發出此番言論,并不妥當。
奧巴馬心思在哪里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要訪問中國,這之前中國解放軍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訪問了美國,中美兩國軍隊的關係前所未有的「熱乎」,美方更讓徐才厚參訪了美國戰略司令部。據說此舉「非同小可」,說明華盛頓朝著與北京進行更多對話的方向,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
奧巴馬首次訪華,相信會「更加富有成果」,儘管這些成果很可能是「好看不一定好吃」,就像徐才厚訪美和美國軍方達成了「七點共識」一樣,虛的東西遠多于實的東西。然而,雙方都需要這樣的熱鬧、這樣的鑼鼓大戲,那就不妨合力演好。
政府做的事情和民間的情緒往往不同調,甚至和一些官員的想法不同調。中美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比任何時候都錯綜複雜。毛澤東在世時的冷戰時期,中美是敵人,關係最簡單,兩國連外交都沒有,雙方明里暗里就兩個字:斗爭!不是我干掉你,就是你干掉我。后來,尼克遜總統訪華,敲開中美大門,關係也還單純,斗爭之外加上利用,共同對付當年的蘇聯。改革開放后,中美建交,利益牽扯愈來愈多。國際環境大變,中國發展勢頭超強,美國愈來愈覺得不舒服,感到新的威脅,于是有圍堵中國、遏制中國政策的提出。彼此糾纏了十幾年,風波迭起,摩擦不斷,中國的應對策略是,一方面忍辱負重,韜光養晦,一方面埋頭苦干,拚命發展。
經過十幾年「反覆折騰」、有攻有守,中國的發展不斷上臺階,美國人開始認識到對中國圍堵、遏制已無濟于事,阻擋不了中國。
現在美國人又要調整做法了,要多講合作,少講圍堵。當然,講合作的同時,還要關注、警惕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還是對手,還是勁敵。美國最近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六的人把中國當成對手,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視中國為盟友。那麼,奧巴馬的心思在哪里?(柳扶風)
失業率高窮人劇增 美經濟復蘇只是"紙上談兵"?
11月6日,美國勞工部宣布全美失業率突破10%。眼看身邊人不斷失業、工作越來越難找,美國人開始擔心經濟學家不斷高呼的“經濟復蘇”只是紙上談兵。
這就像個解不開的謎題:一邊是慘淡的就業前景,多個州面臨破產,消費者信用干涸,而另一邊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卻屢次漲破萬點大關,油價飛升百分之一百三十二,金價幾乎創下新高。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普通的美國民眾卻擔心,飛漲的數字只是一個逐漸撐大的泡沫,遲早要破。
這樣的數字也令美國總統奧巴馬臉面難看,他上任一年來帶來的“變化”之一,就是更多的人失業了。如今,美國有一千六百萬失業者,競爭不足三百萬份工作,每天有七千失業者喪失福利保障,他們的選擇越來越少。
雖然許多人用存款和退休基金暫時支撐生活,但為數眾多的中產家庭在失業時間超過預期之后,已經陷入困境。這個月里,美國個人申請破產創下四年新高,領取政府補助窮人購買食品“糧食券”的人已經突破三千六百萬,光是最近四個月就增加了兩百萬人,他們每月依靠領取一百三十美元,購買食品糊口。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談起“衰退結束”的論斷時也是憂心忡忡:美國房價指數從去年底到今年四月下跌了百分之七以上,可是今年四月份以來的五個月中卻回漲了百分之五,這種如極限運動般的變化,完全沒有任何依托:因為大部分地區失業率都在增加,收入增長停滯,民眾借債水平已經創下新高,“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正在看到的是一個新的泡沫”,羅伯特說。
但也有不少學者堅稱“衰退結束”。標準普爾紐約首席經濟學家大衛·威斯就肯定地表示,“很明顯,我們已經看到制造業的復蘇,美國目前制造業的增長速度是三年來最快的”。
雖然有人覺得他高興得太早,因為回首美國過去經歷的兩次經濟危機,制造業總是最早出現好轉,但當人高呼復蘇到來時,制造業的復蘇卻悄然消逝了。對此大衛?威斯也并不否認,他說,制造業在明年第一季度還會回跌,“但只是暫時的不景氣,并不意味著經濟衰退又回來了”。
但是美國民眾卻不愿去比較經濟學家們爭執的對錯,他們只想真切的知道,自己的錢包什么時候能夠充實起來。五十三歲的戴維·斯密斯已經失業十八個月了,他曾經是紐約一家經濟顧問公司的后臺技術主管,收入不菲。他對記者說,“我已經不指望自己能找到新的工作。”美國媒體說,現在美國年齡超過五十五歲以上的失業者,至少要花三十三周才能找到新工作,比年輕人困難得多,而這批被視為美國中產階級中堅力量人中,很多如今已經徹底放棄尋找新工作。
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無論經濟學家們宣稱的經濟數字如何耀眼,都不如一份踏實的工作讓他們感到欣喜。依目前的失業數字來看,即便恢復到前總統布什執政后期百分之七失業率水平,那都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恐怕還要熬過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撥云見日。(魏晞)
中越戰爭值得反思
今年是「中越邊境自衞反擊戰」爆發三十周年,雖說百年不論史,但是歷史資料的收集考證還是非做不可。親歷中越戰爭的倪創輝在香港推出《十年中越戰爭》七十萬字巨著,填補了內地一項歷史學術空白。
倪創輝在此戰前參軍,六次立功,官居副團長、武裝部政委等校級軍職。該書披露參戰解放軍番號、武器配備、作戰意圖及實戰經過、彈藥補給及消耗,還有最敏感的作戰損傷人數。他沿中越邊防一線舊戰場考證各烈士陵園,掌握廣西云南烈士墓有一萬一千三百馀。按涼山戰役中國軍五十五軍的傷亡比例約為三比一,則中越戰爭解放軍受傷人數應為三萬馀,越南聲稱殲敵六萬略有夸大。該書又指出,六十萬解放軍同六萬越軍加六萬民軍作戰,沒有佔到甚么便宜。
對一般中國人來說,該戰自一九七九年二月開打,三月初撤兵,是一場速勝仗。該書澄清了歷史是持續了十年的邊境消耗戰,違背「兵貴勝,不貴久」的孫子兵法。
該書更大賣點在老兵的反思,顯示解放軍思想解放的趨勢。倪創輝批評,鄧小平為教訓越南就開戰是草率的霸權主義,沒經「人大」討論和常委會批準,可能犯歷史性錯誤。他又指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對戰爭應該有知情及表態權。
該書認為此戰弊大利小,越南沒從柬埔寨撤軍,赤柬垮臺,中國外交和政治上多年孤立;此戰更打破東西兩大陣營的平衡,造就超強的美國;書中也承認中國在越南的「三光政策」徹底破壞工廠、水電、交通等公用設施,物資全部運回國,在世界上形象大損。(太陽報)
增加農村人代 未必有助民主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法工委提出修改《選舉法》,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將農村人大代表的產生,由原來跟城市人口相比的4:1改為1:1,就是說如果法桉獲得通過,農村人跟城市人產生人大代表的比例是一樣的,結束了長期以來對農村人的不公平。
這本來是中國憲政上的一件大事,但在內地沒有引起很多討論,原因是大家對農村產生的人大代表參政議事能力表示懷疑,即使他們的代表人數增加,對民主化或者監督政府也不會產生什揦重大影響。而這個改變對廣東會產生什揦影響呢?
法例修訂后,廣東的農村代表未必就會多起來,因為城市人口在過去幾十年不斷上升,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很多農村已經併入鄉鎮,所以廣東受影響的面積可能不會很大。
地方官員恐「霸佔」農民名額
即使這樣,農村人有了平等進入議會的機會,對于改善他們權利的機會應該也會增加吧?也未必。因為按照選舉法,參選人的戶籍毋須一定是選區內的,也就是說外地人可以空降到農村來參選,只要獲得支持同樣也可以代表農村,需要考慮的問題反而是如何防止賄選。即使選舉是乾淨的,但地方的官員會不會「霸佔」農村的名額又是另一個問題,歸根究柢是能否選出真正的農民代表?
至于農民的參政議事能力不高,不能怪他們,反而是過去教育資源不足,政府對農民的欠債,如果他們真的當選了,給他們配備法律顧問和專職助理,幫他們分析政策及法桉對他們的利弊,由他們來代表農民投票,不就可以解痩問題了嗎?
笑罵由我:分享財富是正路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到重慶后,開展「唱紅打黑」運動,一邊大唱「革命歌曲」,一邊打擊黑社會及包庇黑社會的黨官,搞得有聲有色。
「唱紅」是笑話,民心不能靠唱紅來安撫;打黑是形勢所逼,再不打,共產黨自己都要被黑社會收購了。但重慶更引人注目的,是大幅度把經濟成果與一般老百姓分享,雖然這種分享成果的政策,政府一直是「高唱入云」的,但沒有像現在這樣落到實處。
重慶的房改由政府嚴控地價入手,壓抑地價,使建房成本下降,地產商也就沒有高價售樓的理由。當然這是政府的有形手段,但政府迫于形勢,再不出手,就會造成大多數人沒房住的惡果,到時候城市大多數居民都會起來造反。
另外一項新政是醫改,重點照顧兒童、婦女、老人和農民,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逐步均等,包括農民工和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等等,十年后城鄉養老將統一標準。
涉及大量人口的公共政策,政府的財政負擔自是天文數字,但使這種惠民的政策可行的有兩點:一是政府現在手上有錢了,錢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二是貧富差別之大,已引起社會不穩,而最有效遏止社會動亂的,是拿錢安撫百姓。
改革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部分人發達以后,要惠及更多百姓,是財富分配的改革,沒有后面的改革,最終是不會成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如此。(黎民觀)
誓詞與判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和公安部部長孟建柱,月初率全國各省市公安一哥及公安部眾高官,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這次「集體溫習」,估計與近年涉及公安貪贓枉法的重桉大桉愈來愈多、警民關係惡化有關。
中共入黨誓詞是:「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頗有點滴血為盟的味道。短短八十個字,記住并不難,身體力行卻不易。光是「為人民犧牲一切」這點,目前七千多萬宣過誓的黨員中,真正有「準備」的,恐怕萬中無一。
近日網上熱議兩句中共黨員的「雷語」。河南鄭州向養狗市民收取「養犬管理費」,但服務低劣為人詬病。有記者對一千二百萬元管理費去向表示質疑,市養犬辦負責人噼頭就問:「你是不是黨員?」似乎錢是給黨的,怎么花平頭百姓無權過問。
同樣在鄭州,當地某鎮月前被揭發將經濟適用房用地改建別墅,市規劃局副局長被記者問及此事時竟質問對方:「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口口聲聲「執政為民」的共產黨員,居然把自己放在民眾的對立面,實在匪夷所思。
網民說得好,這些黨官「唯上、唯權、唯利益,就是不唯百姓」。對他們來講,重溫入黨誓詞已經失去意義,唯一能讓他們警醒和后悔的,只有法院的判詞。(謝文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