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美放寬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2009-10-19 )
邱林
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一份并不引人注目的“總統裁定”,將對華出口導彈和空間技術產品的審批權由白宮移交至商務部,并委派商務部長駱家輝決定是否對華出口導彈和空間產品等事宜。奧巴馬這一決定變更了《1999年國防授權法》中的一項重要條款,似乎旨在促進中美的高技術合作。( 10月19日新華網)
奧巴馬的決定,表明美國政府放寬對華嚴厲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終于出現一絲松動,長期的出口限制政策似乎有所改變。不過,美國作出類似的決定不是第一次。不管是克林頓政府也好,還是布什政府也好,美國曾多次宣布放松向中國出售敏感的高科技產品所受到的限制。但是,真正實施的非常少。
長期以來,美國一面抱怨對華貿易逆差過大,一面維持嚴厲、僵硬的對華出口管制而擴大對華貿易逆差。這與美國制定的對華貿易政策不無關系。“美國要在有戰略意義的關鍵領域保持30年的領先地位,一般依此決定對華出口。”美國防部戰略貿管司前司長約翰·康法拉在20世紀80年代末加緊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時說的這番話,一直被美國看作是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的原則。
正是美國加強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導致了美中貿易的不平衡,中國需要進口的進不了,美國企業需要出口的也出不了。以2008年為例,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2523億美元,中國自美國進口814.4億美元,其中,雙方電子信息產品貿易額達504億美元,中國對美國出口達41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僅85億美元。除了外資企業電子產品大量出口,美國對中國在高性能計算機、信息安全系統等方面嚴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成為美國擴大對華出口難以逾越的“絆腳石”。
中國美國商會最近完成一項“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調查,顯示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令美國企業損失巨大,美國本土也因此喪失許多工作崗位。由于在對華出口高科技方面產品受到諸多限制。在涉及美國出口許可證的受訪企業中,64%表示美國出口管制導致其銷售受損,輸給他國競爭對手。在近幾年美國在對華高新技術出口的龍虎榜上屈居歐盟和日本之后。
本來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只是貿易經濟行為,但美國一些人卻將其政治化,給中美貿易蒙上了政治陰影,使得兩國貿易不能夠在寬松的經濟氣氛下進行。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也的確直接保障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企業也失去了許多潛在的貿易機會,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機會成本。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中國現在定位比較模糊,非朋友非敵人,但綜觀之,美國沒把中國放在他們的圈子里,所以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肯定是長期的。而且,今后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紅綠燈共閃”現象可能將成為一種常態,一方面美國準備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建設性合作關系;但另一方面又透過五角大樓等機構的各種報告似有似無地將中國定義為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
盡管奧巴馬此次簽署了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政策調整的“總統裁定”,從表面上看,奧巴馬政府可能做出了一些讓步,而且允許美方與中方簽訂部分高科技產品出口協議,據料,美方可能象征性地與中方簽定一兩項合作協議。然而,針對奧巴馬的“總統裁定”,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發言人尤金·里科蒂利日前表示,在新政策下,美國政府會積極監控一切敏感商品的對華出口。美國人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使我們感到失望。由此可見,在奧巴馬任內對華將放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奢望而已。
實際上,美國長期對華高科技出口進行限制,關鍵是中國的高科技市場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旦中國有了像美國一樣的高科技市場規模,看看他們需不需要這個市場。換一個角度看,對于那些我們已經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先進制造業的高科技產品,美方對此實行出口管制并非壞事。因為他們越是進行管制,我們的企業就會越會用心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