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160)2009-10-15
西方聯手逼中國退出非洲
洋垃圾荼毒天下 政府執行力幾何
稚子何辜鉛中毒 昏官無能喪天良
白毛女為什么不嫁黃世仁
西方聯手逼中國退出非洲
中非關係日益緊密,中國不斷加大在非洲的投入,非洲成為中國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基地與商品出口市場。對此,歐美國家妒忌,甚至聯手力圖將中國逼出非洲。
西方國家的策略主要有兩手,一是刻意抹黑,挑撥離間。把中國援非的經濟行動描述為中國在非洲大搞「種族主義」、「新殖民主義」,早已是西方的慣用伎倆。去年京奧開幕期間,英國《金融時報》聳人聽聞地宣稱,「中國正逐步變成新的『殖民主義者』,中國的經濟機器轟然運行,瘋狂地掠奪這塊富饒的黑色大陸的資源,他的胃口足以消化掉整個世界。」
文武兩手 相當被動
在西方媒體的鏡頭下,中國就像蝗蟲,成為非洲發展的破壞者:中國廉價商品摧毀了非洲的傳統經濟;中國工人正掠奪非洲人的飯碗;中國文化正侵蝕非洲的土著文化;中國武器成為獨裁者鎮壓人權的兇器;中國借款成為非洲種族仇殺的動機;中國工程建設污染非洲的環境。
西方輿論認為中國在非洲的一切投資都不道德。謊言說一千遍便成真理,更何況在西方媒體強勢鼓動下,非洲一些民眾對中國的感覺產生變化,一開始的好感現在變成心存疑慮;西方民眾更隨媒體起舞,不辨真偽。去年京奧,中國與蘇丹的關係便成為炒作對象。
西方國家不僅對中國非洲政策進行文攻,還私下搞小動作,頻頻資助勾結當地形形色色的武裝反叛組織,阻撓中資企業發展。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尼日利亞。上月底,尼日利亞武裝組織「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通過英國《金融時報》,對中海油在尼國的投資活動發出警告。中海油正與尼日利亞政府談判,希望收購該國二十三個油田區塊的股份,交易額高達三百億美元。
西方一些老牌石油公司早已視尼日利亞的石油為禁臠,中海油此舉無異于虎口奪食,這也觸犯了各種武裝反叛組織的利益。比如「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等組織控制了尼日利亞五分之一的石油開採產業,每年會產生數十億美元的利潤,這些被盜採的石油主要流向西方石油公司。共同利益當前,這些武裝組織與西方石油公司結成同盟,一方出力,一方出錢,或炸斷輸油管道,或綁架、襲擊中國石油工人,以此嚇唬與阻止中資公司的發展。
面對西方國家文武兩手,中國顯然未有足夠重視,處處被人牽著鼻子走,甚至花錢買平安,相當被動,長遠來看,極不利于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與發展。
西方陰謀 不能妥協
其實,當年西方國家在非洲販賣黑奴、試驗醫藥等罪行纍纍,他們將利潤帶走,污染留下,他們將原料運走,疾病留下,根本沒有與非洲人民共進退。相反中國在非投資,既
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中國對西方的陰謀應大膽駁斥,直指要害,切不可忍讓妥協。太陽報 馮海聞
太陽報:洋垃圾荼毒天下 政府執行力幾何
內地洋垃圾屢禁不絕,廣東陸豐碣石便以非法走私倒賣洋垃圾服裝而聞名。當地有一萬個家庭以此維生,他們將這些洋垃圾服裝賣給內地的千家萬戶,同時也將病菌帶到了神州大地。
據內地媒體揭露,在陸豐,洋垃圾服裝「衣比紙賤」,多得觸目驚心。但不管甚麼檔次、甚麼價位的衣服,在周轉翻新流程中卻從不進行消毒。而這些洋垃圾服裝很多是從醫院患者身上剝下來,有的衣服甚至是從死者身上剝下來,衞生狀況可想而知。這些帶菌的服裝一旦銷往全國各地,勢必造成極大的醫療衞生隱患。
像陸豐碣石一樣,以洋垃圾牟利致富現象并不鮮見。在廣東沿海一帶,大量村鎮多年來發家致富的手段完全是依靠回收拆卸電子洋垃圾。工人們就從垃圾里挑揀出廢塑料,熔化后再次利用,當中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每年全球約產生二千萬至五千萬噸電子垃圾,其中大部分傾銷到中國,不夸張地說,中國已成為歐美國家的垃圾傾倒場。
陸豐碣石一帶的洋垃圾服裝市場存在已有十多年,全國聞名,在當地更是家喻戶曉。但為何當局卻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呢?海關、商檢等責任部門又沉默不語,查處不力,種種疑團,發人深省。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近年來,中央三令五申,嚴令禁止進口洋垃圾,但陸豐當局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之所以如此,就是洋垃圾服裝已成當地支柱型產業,是當地解決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所以對日益蔓延的洋垃圾服裝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大開方便之門。
洋垃圾服裝堂而皇之進入國門,再由販賣者四處推銷,旁若無人,折射出常態化的監管缺失,也說明政府執行力的薄弱。香港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閻小駿日前撰寫的《關鍵在于加強和提高政府的執行能力》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執行能力薄弱,成為困擾中國政府管治能力的瓶頸。
中國很多問題,不是沒有好的法規,也不是沒有好的政策,而是執行不到位、執行打折扣,甚至根本得不到執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也是政令難出中南海、民意難過長安街的原因所在。就以洋垃圾處理為例,如果地方政府真要按照中央政令,雷厲風行,又何至于今日蔓延成災?
要提高政府的執行能力,除了上級督促之外,關鍵在于輿論的監督與民意的壓力。實際上,今次若不是媒體踢爆陸豐洋垃圾服裝荼毒天下的情況,以致高層盛怒,很難想像陸豐當局會主動進行掃蕩。而且當局必須對失職官員進行嚴厲問責,否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保護傘不除,風頭一過,洋垃圾勢必捲土重來,而且更加勐烈,這在中國已成慣例。
東方日報:稚子何辜鉛中毒 昏官無能喪天良
繼陝西、湖南、福建相繼因工廠污染導致大批兒童血鉛含量超標后,河南濟源市日前亦證實有近千名兒童血鉛超標,部分中毒情況嚴重者需入院接受治療。事件引發大批村民圍堵冶鐵廠示威,目前當地三十多間冶鐵廠已停工,而工廠附近的居民已陸續搬離。
鉛是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對人體的損害主要是神經性的,它針對的是人的神經與造血系統,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染。鉛中毒的最大受害者是兒童,年齡愈小,愈容易產生不可逆轉的中毒后遺癥,尤其會影響到兒童的認知能力、記憶力,以及大腦其他方面的功能。所以,每次爆發大規模兒童鉛中毒事件,都會引起家長們的強烈憤慨。
有當地村民表示,鄰近的冶鐵廠長期排放難聞氣體,村民家家戶戶都不敢開窗,早上起來院子被一片灰塵覆蓋。今次濟源鉛中毒事件發生后,當局表示,保民生、保穩定、保就業,將民生置于首位,實際上是裝模作樣。如果當局真要保民生,何至于放任這些冶煉企業長年累月排污?這些企業的環境評估到底是如何通過的?環保部門到底是如何執法檢查的?恐怕背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黑幕,而且勢必涉及腐敗,中紀委應介入督查,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害童兇手。
大國崛起 黃粱一夢
污染固然可恨,但毫不作為甚至幕后保護的政府官員則可殺,他們實際上是幫兇甚至是主謀。這些昏官惡吏,表面上高倡科學發展,但實際上仍是堅持畸形發展,罔顧民生利益,片面追求國民生產總值與發展速度,這種現象在內陸山區特別明顯。一些地方還專門引進被沿海發達地區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并奉之為寶貝,將青山綠水搞得一塌煳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次曝光的鉛中毒事件都發生在內陸山區,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沿海騰籠換鳥,中西部地區大量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招商引資,結果后患無窮。再加上內地政府處置草率,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直指,因環境問題爆發的群眾性事件正以年均百分之二十九的速度急增。
癌癥村遍布華夏,神州大地無淨土,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當局若再掉以輕心,億萬中國人恐無立錐之地,再度淪為東亞病夫。所謂的大國崛起,只會變成污染崛起,中華民族復興,恐怕會變成黃粱一夢。
治污禁污應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就像計劃生育一樣,成為各級政府的硬任務,一個地方若發生涉及環保的群體性事件,當地主要官員應被問責下臺并追究刑責,污染企業更要罰至傾家蕩產。同時要動員全民力量,進行舉報、核查、監督,讓污染企業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白毛女為什么不嫁黃世仁
長江日報
“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這么難,嫁給‘黃世仁’,等手里有了錢,可以再自我奮斗,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當年的白毛女也可以這樣規劃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黃世仁對著干。”
昨日,《文藝報》資深編輯、著名文藝評論家熊元義到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講學,和學生探討流行文化相關話題。熊元義提到“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觀點,近來在年輕人中流行;這表明人們由上世紀40年代對群眾疾苦的同情,演變成而今對權錢的膜拜。
現場,“90后”女生小謝站起來說:“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很風雅的人。加上有錢,為什么不能嫁給他呢?即便是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
文學院蔡姓大一女生的想法讓現場一陣騷動:“如果我嫁給有錢人‘黃世仁’,可以拿他的錢捐給慈善事業,幫助有需要的人。”
對此,熊元義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給黃世仁,她會瞬間異化到另一階層。”
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許祖華則認為,“白毛女為什么不嫁給黃世仁”的觀點,是在后現代語境下提出來的。如果僅僅從文學角度看,是對特定歷史時期下價值觀的顛覆,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從當代的生活上來說,現代“白毛女”嫁給“黃世仁”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是自由的;至于做了這種選擇,是否成功幸福,誰也說不清。但他不認為大學生應該這樣選擇,人的生命價值尊嚴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創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