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155)2009-10-10
奧巴馬獲和平獎白宮嚇一跳
抗議頒獎奧巴馬 網民發動百萬人聯署
反腐又出新花樣 考試焉能出清官
大慶過后大考至 答卷如何待檢驗
中國買下全世界!騰中買通用悍馬車 吉利相中VOLVO
被迫同舟共濟
奧巴馬獲和平獎白宮嚇一跳
【綜合外電報道】上任不到九個月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清晨被一宗爆冷消息驚醒……他因帶領美國重返多極世界、推動全球無核化、正視氣候變化等建樹,榮獲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在阿富汗戰爭膠著之際獲獎,引起外界爭議。但有分析認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此舉是要鼓勵奧巴馬在中東和平進程上取得進展。
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和平獎得主時,在場記者一片嘩然,因為四十八歲的奧巴馬就任總統不到九個月,沒有人視他為熱門人選。
白宮官員透露,奧巴馬于當地時間不到六點就被喚醒,整個白宮上下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喜訊嚇一跳。由于事出突然,奧巴馬一時未能準備獲獎聲明,最初只能簡單表示以謙卑態度接受這份殊榮。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透露,委員會不想在半夜吵醒一國元首,因此特意等到清晨才通知奧巴馬。
既意外又深感謙卑
奧巴馬昨日上午在白宮就獲獎發表正式講話,他表達了自己既意外又深感謙卑的心情,坦言不肯定自己是否已做得足夠來賺取這份榮譽。他形容和平獎是「對行動的召喚」(call to action),是肯定他為美國及世界設定的目標,他會接受獎項。
推動無核化最重要
諾貝爾委員會聲明指出,和平獎榮歸奧巴馬,是因為他致力促進國際外交,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推動無核化的努力尤其重要。
委員會形容奧巴馬為國際政治締造新氣象(new climate),多邊外交重返世界中心,令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角色受到重視。即使是最嚴重的國際沖突,奧巴馬亦主張以對話和談判來解決。
奧巴馬同時令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扮演建設性角色。委員會總結,很少有人能像奧巴馬這般受到世界注目,并為其人民帶來更美好的展望。
奧巴馬上任時由前總統布殊手中接過多個燙手山芋。布殊推行單邊主義,對中東發動戰爭,在氣候問題上拒絕與各國合作,導致美國在國際間眾叛親離。奧巴馬獲獎,亦被視為諾貝爾委員會掌摑布殊。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奧巴馬競選總統時已考慮如何修補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說:「這證實,美國終于重返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奧巴馬是歷來第3位在任美國總統獲得和平獎,亦是歷來第4位美國總統獲獎。
過去3位獲獎的美國總統,都曾在任內或卸任后,對促進和平有實質貢獻。前總統老羅斯福因1905年調解日俄戰爭,翌年奪得和平獎(儘管調解結果實際是縱容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利益瓜分);第2位獲獎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任內倡導創建聯合國前身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于1919年獲獎。2002年,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因致力調解各國戰爭及促進人權和平逾20年而獲獎。卡特在任總統時曾斡旋以色列與埃及和解;卸任后又成立人權組織,積極調停各國戰爭,更反對小布殊入侵伊拉克。
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和平獎由挪威國會選出的5人委員會評選頒發,應頒予「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消除或裁減常設軍備、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得獎者須在頒獎「上一年」對和平事業有貢獻。
后來,諾貝爾基金會擴大「上一年」定義,認為應包括「近期」在和平事業的貢獻,又或以前付出的努力最近獲得明顯成果人士;另推動環保、人權和滅貧也可獲獎。對于今次奧巴馬獲獎,美聯社分析稱,評審團似是基于承諾而非行動頒出。
抗議頒獎奧巴馬 網民發動百萬人聯署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和平獎,印證其非凡魅力,但同時引起空前爭議,有反對者甚至迅速在網上發動「百萬人簽名抗議奧巴馬獲獎」行動。歐美專家認為,評審團在奧巴馬「改變」世界大計剛萌芽之際,便投下如此重量級的信任票,可能弄巧反拙,徒為奧巴馬的政敵製造新的攻擊空間,并令那些對奧巴馬期許甚殷的人「希望愈高失望愈大」。
在挪威和平獎評審團宣布奧巴馬得獎不久,便有人在網上社區care2推出簽名抗議行動(網址為nobelpeace.eu),發起者指評審團的決定太草率,且帶有政治動機,呼吁反對這一「荒謬決定」。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2時,有147人聯署,惟離蒐集百萬人簽名的目標仍相去極遠。《華爾街日報》稱,從首批簽名者居住地來看,發起者很可能是波蘭人。奧巴馬早前擱置東歐部署導彈盾,令一些波蘭人覺得被背棄。
歐美專家﹕盛譽恐令奧巴馬成箭靶
評審團表示,希望藉頒和平獎「鼓勵」奧巴馬推動多邊國際合作。但《時代》周刊指出,國際社會對奧巴馬有極高期望,然而「管治現實證明,許多期望都不切實際」。《時代》評論員霍爾珀林(Mark Halperin)稱,右派一直質疑奧巴馬只說不做,評審團僅根據其口頭承諾便把和平獎授予他,激起的怒火肯定比給支持者帶來的喜悅還大。他說﹕「美國保守派最近剛因奧巴馬幫芝加哥申奧失敗而竊竊自喜,他們將指摘奧巴馬獲獎是鬧劇。即使是一些中立評論員,也認為它來得太早」。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員布羅根(Benedict Brogan)亦說,奧巴馬在功績仍是空白下獲獎,徒增被政敵嘲笑與攻擊的空間。他認為奧巴馬應拒絕接受獎項。
右派﹕諾貝爾評審團再摑布殊一巴
美國右派福士新聞評論認為,奧巴馬獲獎,等于是評審團打了前任總統小布殊一記耳光。英國《泰晤士報》則直指,很少頒獎結果像今年的和平獎這樣帶有明顯政治偏好,評審團明顯藉此表達歐洲對布殊政權終結的「感恩」、對美國選出首名黑人總統的認可,以及希望美國兌現承諾。評審團近年多次頒獎,都被指有強烈的反布殊單邊主義傾向,在布殊主政8年內,3度頒獎給與布殊政策相反的單位﹕2002年頒給美國前總統卡特、2005年頒給質疑攻伊的國際原子能組織、 2007年頒給對抗暖化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該報指出,奧巴馬甚可能在短期內宣布增兵4萬到阿富汗,勢令伊斯蘭世界質疑他與和平背道而馳。
太陽報:反腐又出新花樣 考試焉能出清官
內地有媒體報道,甘肅白銀市不久前舉行領導干部廉政法規知識考試。據當地官員稱,這種考試能增強領導干部學習黨紀政紀法規知識的自覺性,強化紀律意識和法律觀念,促使他們對觸碰廉潔從政「高壓線」的危害性產生清醒認識,從而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
當局對官員進行廉政法規考試,無非是想表明當地政府打擊腐敗的決心,但一場考試、一張考卷就能夠考出官場廉政風氣,考出清官嗎?絕對不能。看看那些已經鋃鐺入獄腐敗分子的犯罪事實,權錢交易令人觸目驚心,受賄數額動輒數千萬元,權色交易令人難以想像,包養情婦動輒數十個。病入膏肓要落重藥,蜻蜓點水、表面文章,根本無濟于事。
難道還需要考試才能讓這些貪官知道這些行為是違法的嗎?根本不用,只要是人就應知道做這些事情是違法的。如果貪官還要為此辯解,那只能說明這些貪官已經無恥到了極點,對這樣無恥的貪官進行考試,希冀他們知法守法而不腐敗,無異于與虎謀皮,根本就是形式主義,天方夜譚,簡直就是黑色幽默。
何況,近些年來,內地官員的學歷愈來愈高,名片上動輒印著碩士、博士的名頭。按照常理,一個頭上戴著博士、碩士稱號的官員,即使他的學歷注水甚至是花錢買來的,也總不至于是個文盲,只要不是文盲,就應該懂得最基本的法律常識和最起碼的官德要求,而最基本的法律常識已經足以讓身為「人民公僕」的官員知道:當官就不能謀私利。
缺乏監管 前腐后繼
明知當官不能謀私利,但內地還是有愈來愈多的官員觸碰腐敗「高壓線」,前腐后繼,其原因很簡單,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一個道理,世界各國如此,中共官員也不可能例外。
其實,最管用的反腐敗辦法是監督,內地最缺乏的恰恰就是監督。由于新聞媒體全被官方控制,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發揮「第四種權力」的監督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內地最大的監督力量應該是民眾,最有效的監督方式應該是互聯網。
但是,現在民眾監督和網絡監督也面臨兩個困境。首先是政府權力的行使過程不向民眾公開,民眾根本不知道政府決策過程,也不知道納稅人的錢灑向何處,又是如何花的,決策是否合理、花錢是否合法都無從判斷。其次是官員財產至今不公開,百姓根本不知道官員有多少合法財產,無從判斷官員的日常消費是否合理,也就談不上實施監督。
政府權力向民眾公開、官員財產向民眾公開,這是現代政治打擊腐敗的最有效利器,已為當今世界文明國家普遍採用。如果當局想徹底打擊腐敗,辦法其實很簡單,一是公開政府權力,二是公開官員財產,然后發動民眾通過互聯網監督各級官員。如此辦法,遠比考試簡單易行,也更具實效。
東方日報:大慶過后大考至 答卷如何待檢驗
「十‧一」期間,內地到處沉浸在對過去六十年輝煌的回憶中,但對中國政府來說,過去固然不能忘,如何走好未來的路才是關鍵。只有走好未來的路,才能對得起過去的成就,未來的路走不好,過去取得的成就也會喪失,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
要走好未來的路,就要應對好當前的問題。大慶之后的中國其實面臨很多嚴峻考驗,人為渲染的熱鬧不能減緩現實考驗的嚴峻。如何應對這些考驗,直接影響能否保持過去六十年形成的良好發展勢頭。
最大的考驗當屬經濟能否真正實現復甦,保持發展勢頭,這是近一年來中國面臨的最重要問題。雖然目前很多資料都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走出低谷,但事實上前景依然滿布荊棘,未來走向根本無從斷定。
就一些看起來正在轉暖的經濟數據來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萬億元天量貸款的短期刺激,主要是依靠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力推動。但天量貸款終究難以持續,固定資產投資也將難以為繼,世界上還不曾有哪個國家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擴張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也斷難例外。
安全穩定 再臨考驗
實際上,中國過去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出口。但當前的問題恰恰在于出口面臨巨大困難,目前,全球已經刮起一股貿易保護主義之風,而大部分矛頭都指向中國。
就在「十‧一」期間,又傳來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徵收懲罰性關稅后,中國隨即宣布相應的還擊措施,但現在看來,美國根本沒有把中國的反制措施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放任這種態勢繼續蔓延,中國出口必將遭到全球圍堵,當局指望借助擴大出口實現經濟復甦的想法勢必破滅。內需持續不振,出口繼續受阻,增加內需的產業結構調整短期難以實現,經濟又如何復甦?
社會安全穩定對中國政府又是另一個嚴峻考驗。「十‧一」期間,當局充分利用政治體制優勢,調動大批警力,不惜犧牲部分經濟利益,舉國上下全力維護「十‧一」盛典安全,但這種超常規手段不可能長期使用下去,社會生活及秩序終將恢復正常狀態。
然而各種威脅社會安全穩定的因素,并未隨「十‧一」結束而消失,特別是疆獨、藏獨分子,「十‧一」期間只是暫時停止挑釁活動,但他們在此前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活動中已經嘗到甜頭,絕不可能就此輕易罷手,一旦有機可乘,必將跳出來為患社會。
從「十‧一」之前新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來看,當局在對付這些恐怖分子時似乎缺乏有效手段,「十‧一」之后,當局做好應對新的破壞活動的準備了嗎?
可以說,如何確保經濟復甦和社會安全穩定,是「十‧一」大慶之后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兩個最嚴峻考驗,北京答卷如何,人們將拭目以待。
中國買下全世界!騰中買通用悍馬車 吉利相中VOLVO
東森新聞蔡慧萱、江易親/中國大陸從製造大國,現在一躍變成採購大國。挾帶著外匯存底2.1兆美元,以及年經濟成長率8%的實力,中國大陸從早期買下國外主權基金黑石集團、聯想併購IBM,到現在準備以1.5億美元,買下通用汽車旗下的悍馬。儘管這筆交易還有雜音,不過,財富雜志封面則以《中國買下全世界》為標題,指出大陸野心勃勃。
上山下海、在路上奔馳,一向是通用汽車相當引以為豪的悍馬汽車,在通用汽車破產之后,現在恐怕要踩著油門開向中國,向新東家報到了!中國四川騰中車廠將以1.5億美金,完成這筆交易。
買悍馬不符合官方推動的節能省碳政策,而讓交易充滿變數,不過,口袋飽飽的大陸,向歐美併購汽車也不是第一次,目前中國吉利汽車,就準備併購富豪汽車。
中國大陸全球血拚大動作,Fortune雜志以《中國買下全世界》當做封面,宣告中國財富進軍全球的時代來了!
而中國大陸買的東西,包含非洲奈及利亞石油、澳洲鋼鐵、2005年聯想併購IBM和入主黑石集團。對中國大陸來說,扛著錢袋出國買透透,是未來重要政策。
CNN評論家:「而這個中國主權基金,銀彈3000億美元,除了延續過去十年,中央跨國投資1150億美元的輝煌成績之外,2008年更增加投資金額,從250億美元倍增到500億美元,儘管和美國的3180億美元比起來只有1/6。」
但是,未來併購速度和規模將更快狠準,九月剛完成哈薩克能源公司入股,同時也進入金融產業、買進港商交易公司的來寶集團,未來更可能以入股貝萊德基金公司,或是Lone Star的方式,投資歐美房地產。
這一切大採購,除了宣示中國國力之外,最重要的是,用錢買進跨國公司學習經營模式,要讓中國從製造工廠轉型成營運中心。
被迫同舟共濟
黃金有價,飾金賣到一萬多港元一両,依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不由你不服。商品大王羅杰斯語出驚人,預測國際金價十年內見二千美元一安士,即是比現在還要貴一倍,是耶?非耶?不妨拭目以待。
黃金一向被視為避險及對抗通脹的投資工具,最近國際金價屢創新高,一般認為是通脹重臨的先兆。這其實不難理解,各國尤其是美國狂印鈔票救市,弄得美元愈來愈輕飄飄,愈來愈不值錢,投資者覺得還是持有真金白銀比較保險,比較踏實,所以,金價節節上升也就不足為奇。況且,據說中國正逐漸增加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使黃金商品更加奇貨可居,以此觀之,目前的金價高處未算高也。
歸根究柢,金價上升主要還是拜美元疲弱所賜,故儘管美國官員近日不斷出口術,聲稱強美元政策不變,但說者自說,聽者自聽,大家看到的是,美元好像流水似的繼續往低處流。試想想,美國政府本來就已負債纍纍,加上財赤和貿赤還在不斷擴大,美元如何保持強勢?
美元跌跌不休,最無奈、最無辜的恐怕是咱們祖國。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少說也有近萬億美元,美元只要稍微跌一跌,中國便損失慘重。難怪美國官員要和中國「同舟共濟」,實際上,中國已被綁上賊船,進退不得,騎舟難下,如今想不「同舟共濟」也不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