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153)2009-10-08
華夏無緣諾獎 強國美夢難圓
風景貴在自然 文化豈可人造
中國贏回北韓外交主動權
美元變套息貨幣 亞洲受雙重煎熬
東方日報:華夏無緣諾獎 強國美夢難圓
「十‧一」閱兵的亢奮尚未退去,國人又陷入失落與惆悵。瑞典皇家科學院六日宣布,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英籍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兩位美國科學家。高錕生在上海,長在香港,有著中國血統卻不代表中國領獎,而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在諾獎長長的獲獎名單上,至今還是零的紀錄,這對沉浸在大國崛起狂熱里面的中國人來說,既尷尬,又沮喪。
諾貝爾獎是世界學術最高榮譽,也是科技強國的當然標志,誰拿下諾貝爾獎誰就佔據當代科技的制高點,任何國家和個人再有錢也不能買下這塊獎牌。自一九○○年至去年,美國已有二百七十四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佔獲獎總人數七成以上;日本近年奮起直追,獲獎人數已達十五人。中國未能取得零的突破,表明離科技強國還有漫長距離。
近年來華裔科學家頻頻獲得諾貝爾獎,內地媒體不斷往臉上貼金,似乎中國也有份。去年,一句漢語都不會說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被媒體大肆炒作為「錢學森堂姪」獲獎,最后逼得這位科學家出來澄清,「我不是中國人」。其實,華裔科學家摘下學術皇冠,已表明炎黃子孫的智慧不比洋人低,國人大可不必自卑,中國只能從自身尋找「無緣諾貝爾獎」的原因。
制度滯后 學術腐敗
學術研究首先需要資金保證。二戰后,美國為趕超德國,對科研實施長期高投入,近年每年科研經費逾一千一百億美元,佔GDP的百分之二點八。中國口口聲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研投入佔GDP比例長期低于百分之一,○七年全國GDP逾三萬億美元,科研投入僅二千億元人民幣,還低于○一年的水平。經濟高速增長,科研投入反而下降,不可思議。
荒唐的是,中國不像美日等國,對科研經費有嚴格的監督機制,中國的研究機構拿到國家項目資金后往往先買樓買車,請客吃飯都從中開銷,甚至經費吃光用光科研還未啟動。因此,中國的科研收益率僅為兩成,遠遠低于美國百分之二百的水準。
中國的教育制度也不利于尖端人才的脫穎而出,從小學到大學、研究生都是「填鴨式」教學,忽視對創新精神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套旨在應付考試的教育制度滯后于世界潮流,難以培養出「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的學術專才,遑論為諾貝爾獎提供后備人才。
諾貝爾獎的標準非常苛刻,學術評價最少需要五年以上時間,表明科學競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比體育競技更加殘酷。目前中國仍然缺少獨立自由的學術氛圍,各學科的學術標準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科研界瀰漫著急功近利和浮躁風氣,論文抄襲成風,學術腐敗氾濫,學術道德淪喪,并不具備競爭諾貝爾獎的環境和氛圍。
知恥而后勇。中國只有經過刺痛,深刻反思,才能看清差距,找到動力,逐漸縮短與諾貝爾獎的距離。
中國贏回北韓外交主動權
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北韓,成為近日最吸引人眼球的新聞。種種跡象表明,就在北韓局勢撲朔迷離之際,中國在北韓外交上重新贏得主動權。
因不滿在「六方會談」上成為受審對象,北韓憤然退出「六方會談」,轉而與美國單獨交涉,令中國十分尷尬。加之中國決策接連失誤,追隨美國在聯合國通過決議制裁北韓,雖然聯合國的制裁決議最后被證明不過是廢紙一張,根本沒有震懾作用,但中國卻是一步走錯、步步被動,完全失去北韓信任。
日本攪局妨礙美朝建交
發展下去,中國將失去對北韓的影響力。若北韓和美國私下達成協議,中國還有可能成為雙方交易的籌碼,但事情發展再次顯示出北韓問題的詭異性。北韓本來想拋開中國直接與美國對話,但出乎意料的是,北韓和美國的單獨交涉進展并不順利,北韓至今沒有從美國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得不轉而再次求助中國。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美國和北韓之間出現這種情勢并不奇怪。美國之所以未能滿足北韓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美國國內始終有一股強烈敵視北韓的力量,這股力量相當強大,而且一直以推翻北韓政權為最終目標,令美國對北韓的決策備受掣肘,任何緩和政策都難以順利實施。
其次是美國的盟友南韓和日本的影響。特別是日本,出于私利考慮,從骨子里就不希望北韓與美國改善關係,更不希望南北韓統一,因為統一后的朝鮮半島將在領土爭奪上給日本帶來滅頂之災,故日本在北韓問題上扮演的就是「攪局」角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馀,日本想得到的不過是以北韓導彈威脅為藉口而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由于日本從中阻撓,而日本又是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美國不可能為北韓而放棄日本,這也就決定了北韓單獨與美國接觸的想法必然難獲成功。
全看北京是否追隨美國
美國進退兩難,給中國重新帶來機會。其實,發展同北韓的關係,中國和美國相比擁有不少優勢。一是中國和北韓關係歷史悠久,用兩國高層的話描述就是兩國關係是用鮮血凝成的,這雖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但關鍵時往往能夠為兩國發展關係找到共同話語;二是同美國、南韓和日本三國一直懷有推翻北韓政權的想法相比,中國不僅沒有這種想法,且還不遺馀力的維護北韓政權,北韓對此心知肚明,這是兩國最大的利益共同點;三是北韓要想長期生存下去,發展經濟是未來唯一選擇,而中國在這一點上又有著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
諸多優勢在手,關鍵就看北京當局如何決策,是從維護中國利益并充分考慮北韓處境的角度出發,還是一味追隨美國甘愿成為別人手中棋子,將直接決定中國在未來東北亞格局中的地位。(太陽報 馮海聞)
太陽報:風景貴在自然 文化豈可人造
內地長達八日的「十一」長假今天結束,期間大批民眾出外旅游,各大風景名勝游客如織,不少游客和網民不滿各地「人造景點」氾濫成災,批評地方政府及旅游當局「錢字掛帥」,喧賓奪主,以人造景點招徠游客,淹沒、沖澹真實歷史遺產和文物的文化價值,游客觀后索然無味,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不知從何時起,各地掀起一股人造景點熱,以假亂真,遍地開花,隨處可見。不僅無自然風景的地方大肆建設,連知名觀光區或歷史名城也不甘示弱,跟風興建,你建世界之窗,我蓋歐洲城,互相攀比,不亦樂乎。僅深圳一地就有「世界之窗」、「民俗村」、「華僑村」和「歡樂谷」等人造景點,堪稱中國人造景點第一城。
目前,多如牛毛、魚目溷珠的人造景點在旅游界的地位與名山大川、歷史名城已不相上下,大多被旅游當局列入指定景點及游客觀光的必到之處,自然也為當地政府帶來大筆經濟收入,甚至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讓人不解的是,大江南北,幾乎所有人造景點都被當地政府稱為「文化工程」,或標榜含有「人文要素」,假山可以堆起來,廟宮可以造出來,難道文化也能憑空「人造」?人們崇尚自然風光,欣賞的是鬼斧神工,歷史古蹟的魅力則來源于千年沉淀,人類縱有天大本事,也造不出黃山、九寨溝的錦繡風光吧。
勞民傷財 浪費資源
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當剝去。人造景點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旅游當局的商業行為,文化只不過是借來賺錢的踏板、工具或搖錢樹,其本身就是不尊重文化,甚至任意貶損文化的行為。更令人不齒的是,一些本來沒有旅游資源的地方創造條件造景點,硬是建廟造宮,最終淪為「偽文化」的雞肋。
以河南新鄭市為例,當地擬自籌三億元在始祖山上的軒轅廟附近建一條長達八百米的「人造祖龍」,號稱全國最大的愛國教育基地,「讓龍子龍孫回來看看」,其實是配套建輕軌,開高級會所。試想想,讓碩大的鋼筋水泥傾壓在中華祖先的嵴樑上,哪里是弘揚傳統文化,簡直是對祖先的「大不敬」。
真的假不了,假的長不了。各地興建大量人造景點,勞民傷財,浪費旅游資源,除了領導剪綵那一刻光鮮外,能持續盈利的屈指可數,尤其是缺乏歷史地理關聯的「彷古城」和移植拷貝的「西洋景」,生命力更短。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江蘇無錫「歐洲城」好景不長,頹廢后銹跡斑斑,如今變身為免費公園。
更嚴重的是,人造景點大多依名勝而建,近距離施工,稍有懈怠便會破壞名勝古蹟及周邊環境,而一旦對名勝文物保護造成戕害,今人如何向子孫后人交代?因此,從對歷史負責的角度而言,當局也應該對「人造景點」實施有效管理,否則,今天胡編濫造的景點景區,必然成為明天遺禍無窮的垃圾工程。
東方鈤報:美元變套息貨幣 亞洲受雙重煎熬
澳洲加息如一石擊起千層浪,投資市場驟起變局。美元下跌,油金攀升,背后的邏輯是對退市的解讀,若以經濟復甦為據,退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則意味著承認危機已漸離去。經濟復甦的憧憬激起買入較高風險貨幣的興趣;同時經濟復甦也意味著需求改善,增加商品的吸引力;此外經濟復甦有助企業盈利回升,利好股市。面對邏輯理念轉變,投資者會賣出某種資產去買另一種資產,刻下被賣出的當然就是美元資產。
這種局面有利于美聯儲沖銷流動性,較早前華府財金官員口稱「強美元」,但又表明維持較長時間的低利率政策,給市場的訊息是默認美元走弱。藉澳元加息的市場推力,美元進一步被推入套息貨幣的角色。環球投資市場呈現的,就是美元以外資產利好的勢頭。但全球面對的現實是,經濟復甦是不平衡的,而且結構的調整也是不平衡的,非美元資產受狂捧可能帶來通脹,一旦通脹尾隨而至,對似是而非的復甦勢必帶來打擊。
專家認為,國際資本最大可能是流入亞太區,理由是這地區經濟領先復甦。如果美元作為套息功能,大量流入亞太,則無疑使本區承受資產泡沫化,以及嚴重通脹之苦。在美國因弱美元享有「雙赤」療法之際,亞太可能陷于雙重煎熬之中:一方面美元貶值致使亞洲各國持有的大量美元資產受損,受害程度甚于美國本身;另一方面遭受套息交易影響,將成為資產泡沫及通脹的首害之區。這是特別值得中港擔憂的,因為中港符合墮入雙重煎熬的客觀條件,澳洲加息后兩地股市的漲勢可能就是先兆。
中國是美國最大債主,已被美元「綁架」,又被吹捧為帶領全球復甦的國家,既因美元下跌資產帳面受損,也將因經濟增長受套息貨幣光顧。相反對中國迫切需要的出口助力,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增加困難,形勢肯定不利。香港的情況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聯匯制度使然,不但實體經濟受泡沫化及通脹摧殘,財富更產生縮水效應,而政府難以有效防御。可以想像,投資市場大變局正為亞洲釀造一個計時炸彈。
應當指出,美元對全球有牽一髮動全局的能量。今次美元進一步墮入套息貨幣的角色,是由澳洲加息而起,美元表面上是被動受害者。然而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因為如果以經濟為依據,美國經濟回暖已十分明顯,數據亦顯示勢頭不錯,官員對復甦也直言不諱。在這樣的條件下,結束量化寬鬆政策的理據已具備,只在于選擇時機而已。可見美元形勢的轉圜,其主動權握在美聯儲手上。
較早前,歐洲央行行長已對華府縱容弱美元有微言,未見美國有正面回應,可以推測美國默認弱美元的態度,或者顯示后危機時期,美國另有策略選擇。如果要問美元淪為套息貨幣,對環球投資市場有負面影響,以致可能造成重大風險,華府當然裝襲扮啞。事實上,隨著經濟呈現復甦,危機逐漸離去,海嘯發生后那種「同舟共濟」的呼聲亦逐漸澹去。沒人會承認操縱美元,但人們不會忘記華府的經典名言:「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全球經濟體在離棄「同舟共濟」,退市自行其事的氣氛下,惟有金融自保但求多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