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奧運能改變什么
《新世紀》周刊 郎咸平
不要對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契機讓世界認識真正的中國
我記得很多經濟學家說,奧運會帶來一陣新的繁榮,會帶來股票市場的繁榮,會帶來樓市繁榮,再加上上海的世博會,這兩個因素會使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但是我認為,對于奧運會我們除了心理激動興奮之外,更應該想一想實際的意義在哪里?今年5月我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和竇文濤等人談奧運。當時他問我一句話,奧運來了我們股票價格會不會漲?我說,大家對于奧運的興奮精神、跟大家看重的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告訴你不要有幻想,因為股票市場有它自己的規律,有它自己的基本面。
因此股票市場該怎么走就怎么走,你不要把奧運這種虛幻的觀念加入你個人未來的投資,甚至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有奇怪的幻想,這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且我認為這種奇怪的幻想主要來自于我們對于奧運的誤解。
我想談一談韓國漢城奧運會。漢城奧運會給中國人帶來太多的誤解,因為我們總認為韓國人的經濟起飛是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之后才造成的。這是完全錯誤的。甚至我還看到個報道,認為三星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它的開元在于1988年漢城奧運會,它首先從一個本地小公司經過奧運之后一躍成為世界級大公司。你覺得可能嗎?你覺得像三星這樣的企業,會僅憑一屆奧運會而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地小公司變成一個跨國大公司嗎,你不覺得你太富有想象力了嗎?
我們很多對奧運的一些幻想基本上來自于漢城奧運會。我想把大家導向正確的思維,如何正確看待奧運。漢城奧運會做得好本質原因是韓國非常小,這是主要原因,而且韓國的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漢城,所以一個奧運把漢城的建設拉抬起來,就有超過一半的韓國人口因此受惠,所以韓國經濟當然就好了,就這么簡單。
因此你要買股票,你要炒股,你要炒樓,該怎么炒怎么炒。既然基本面是一樣的,就不可能會在這個時刻突然爆發出一個新的奇跡。
奧運的真正精神之所在,不是一個簡單的能否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而是你想展現什么樣的文化?我們應該怎么看奧運?我想很清楚地告訴大家,我認為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講,我們最缺乏的,就是讓世界各國清清楚楚地了解中國人。
你覺得外國人了解我們嗎?不了解。我們說到德國想到什么?想到貝多芬,想到巴赫,想到黑格爾,想到馬克思,想到德國人嚴謹;說到法國人,想到巴黎鐵塔,在塞納河邊浪漫地漫步;想到日本人呢,小心眼;想到美國人,就會想到麥當勞,最好的藝術,比如說好萊塢、迪斯尼。但想到中國呢?想到麻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還有功夫熊貓。
我們所輸出的文化是什么?我們文藝獲獎的片子是什么?以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這部電影講四個姨太太的故事,她們在勾心斗角,要博得男人的喜愛。靠的是什么——術。你會發現我們在國際上得獎的片子都是這類奇奇怪怪的片子。這顯現出來的和我們對外夸耀的文學是一樣的,都講什么?都講一個術的傳播,而且這個術是代表非常強的心機在里面,每一部片子幾乎都是這樣,這是最悲哀的。
透過這種文化藝術傳播,外國人把中國定位成么樣一個怪物?這個怪物一直陪伴著我們走到今天,這個怪物,一直刻畫著我們中國這一切。所以你不要感到奇怪,為什么這半年來西方的媒體也好,西方的學者也好,或者西方的導演,甚至影星,對于中國奧運采取抵制的態度。比如說,夢工廠的斯皮爾伯格,他會因為加爾富爾問題而抵制奧運。
加爾富爾跟我們中國有什么關系?可是,如果這個巨人是一個以術為主、龐大無比的巨人,他就有這種聯想。這個巨人想做什么?他們不清楚,這個巨人會不會因為蘇丹的事情而影響到美國?他們不清楚。因為這個巨人對他們來講是無知的,是一個心機極重,以術為主的巨人,這個就是我們文化傳播的失敗。
2008北京奧運會承載著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夢想,它不但是一個體育盛事,更是中國展示自己文化的一個契機。我們把一個真實的中國文化,一個人格完整地表達在全世界面前,這個人格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他是真正愛著我們的,他心中有個大愛,只是這個家伙一直以來都不知道如何表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