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繼續對美不對稱開放
2008-6-29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梅新育
6月17到18日舉行的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成果說明日前已經公布。由于金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命脈地位,由于美國在金融服務業領域的比較優勢和對貿易伙伴在該領域市場準入的強烈要求,由于鮑爾森的金融業背景,在歷次中美經貿磋商、談判中,金融服務業議題總是格外引人注目,這次也不例外。
所謂金融開放,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外國資金進入本國市場購買金融產品的開放,另一個方面是對外國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進入本國金融服務市場開展經營活動的開放。就前一方面而言,由于美國國民儲蓄率低下,急需外國儲蓄彌補其儲蓄和投資的缺口,盡管美方國會、行政部門和社會上時時傳出清查中國資金進入美國證券市場之類呼聲,但美國對中國資金作為消費者進入美國金融市場購買其金融產品的開放度實際上高于中國。至于后一方面,就總體而言,目前中美兩國存在嚴重的不對稱開放,美國對中國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服務供應者進入其市場開展經營限制重重,無論是通過跨境貿易方式,還是通過商業存在方式,概莫能外,在商業存在方式方面限制尤其顯著;而美資金融機構則在中國市場上享受了多方面的超國民待遇,已經占據了可觀的份額,而且越是高利潤的高端市場,美資機構所占份額越高。換言之,山姆大叔歡迎別國向他提供低息融資,但不歡迎別人來他的金融服務市場上分一杯羹。中國金融機構對此早已怨聲載道,改變這種局面應當是中方努力的方向,我方也為此作出了努力,但從這次戰略經濟對話的成果說明來看,我方取得的成果還算不上理想。
此次戰略經濟對話共有五個領域的議題,在第一個領域“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務業”的成果說明中,共有六款涉及金融服務市場準入,其中僅有一款是美方就向中國金融機構提供市場準入的承諾,另外五款都是中方擴大對美方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承諾。即使成果說明中第五個領域“投資”中美方作出如下開放表示:“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中方強調其國有投資公司的投資決定完全基于商業目的。美方將充分考慮中方提供的對《外國人兼并、收購和接管有關條例》的書面評論意見,并確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序確保所有外國投資,不論其來源地,得到一致的、公平的待遇”,中國方面所作承諾也比美方所作承諾多一倍還多。
如果進一步考察各自承諾所涉及的內容,這種失衡更加值得引起重視。中方關于擴大美方進入中國市場的承諾遍及證券、期貨、基金管理公司、保險、資信評級等多個領域,而美方這次對中國所作承諾僅涉及中國商業銀行在美國市場準入一個領域(當然不少中國公司已經在美國上市),而且這種承諾還不是如同中方那樣擴大對方的市場準入,而是僅僅承諾“給予國民待遇”、“審批無不當拖延”等,這些本來就是開放市場的題中應有之意。換言之,就是中方承諾對美方擴大多個領域的市場準入,美方僅僅答應對中方落實一個領域的市場準入。考慮到美國大選在即,布什政府已經屬于跛腳鴨,美國又向來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近二十年來幾乎每一屆美國新總統上任總要與中國摩擦一段時間,美方的這個承諾成色如何,殊堪懷疑。
綜上所述,從這個情況說明來看,除了商業銀行領域中美市場準入不對稱局面有望緩解之外,其余領域至少無助于緩解不對稱開放。有鑒于此,我們一方面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方式督促美方落實其承諾,包括將對方兌現承諾的情況與我方兌現承諾的情況掛鉤,避免因其政府換屆而“賴賬”;另一方面更需要為解決不對稱開放而作出更多努力,這包括向美方提出更多的合理擴大市場準入的要求,也包括就外資機構市場準入確定適當的度。中方將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對外資參股中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有關調整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市場的政策建議,包括開放外資企業在我國A股市場上市。希望我們的業界積極主動行動起來,通盤考慮,形成自己的主張,大膽向政府和公眾陳述。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