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一種免費公共工業品的最后喪失
2008,6,17
小小的塑料,看似并不重要,卻是中國社會最后一塊免費的公共工業品喪失的標志,是商業服務意識中免費工具丟棄的體現。普通消費者就是在這樣的、異化為只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措施”下,完成它的雜技表演的。
限塑令頒布了,我們的生活中似乎“環保”了起來,原因很簡單,理論家告訴你:“每個中國人一天少用一個塑料袋,就是減少10幾億塑料污染”。每當你走進菜市場,或者是超市,服務員總是會客氣地告訴你,對不起先生,大塑料袋2毛,小塑料袋1毛。除了多付了兩三毛以外,塑料袋似乎并沒有消失。原來,塑料袋已經更換了它的面貌,成了需要用貨幣衡量的工業品,從而退出了中國社會保存下來的最后的公共免費工業品領域。
它曾經是免費的,至少在零售行業,它是一種作為商業附加的服務而存在的。正如你作為賣主賣一頭牛要給買主提供一條栓牛的繩子一樣:你總得讓買主把牛牽回去吧。現在不同了,在一個非常合法的理由下,即繩子的材料污染環境,所以趕緊得把繩子消滅了,所以趕緊得制訂政策,規定買主自己帶繩子,并且如果你沒有帶繩子,那么繩子一毛一根,或是兩毛一根。
荒謬隱藏在如此似是而非的邏輯下面。即一種工業品因為它的材料是污染的,就取消了免費提供這種服務的必要性,從而將隱藏在這種工業品本身的那種免費的服務也當作污染物本身連帶取消了。塑料袋子不是取消了,而是在交換、商品化的基礎上復活了。這次,不是由賣主出資,而是改由買主出資。
這還不夠明白嗎?這跟進餐館吃飯是一樣的。本來你要了份面,餐具是免費的;現在不同了,因為餐具、椅子、桌子是塑料制作的,所以必須付費才能使用。也就是說,你到照相館照相照一張照片要花費5元了,但這只是照相的費用,現在要從鏡頭里洗出來因為要用塑料膠片,是污染的,所以得付費。
這就是限塑令的全部真相:將塑料袋的成本毫不遲疑地轉嫁到作為消費鏈條低端的勞動者身上,而商人在這次限塑令中沒有任何代價。商人可以在買主答應付費的情況下隨意支配塑料袋,而消費者由于身上不可能天天裝著各式各樣的袋子而不得不付出這部分費用。
限塑令豈能讓消費者"割肉"肥了商家
塑料袋正式由在終端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的免費工業品高升一階,成為終端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的商品參與交換關系,從而成為勞動和資本買賣的對象。我們知道,商人在批發商品的時候,塑料袋是他們從塑料袋生產廠家購買的,從而以免費的形式提供給消費者的,這部分塑料袋作為商品嚴格限制在流通領域的商人和生產領域的資本家之間,零售商某種程度上是消費者,但只是作為中間消費者。現在這個關系發生了變化,交換關系因為限塑令而發生在了終端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從而成為零售商輔助自身增加利潤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這場限塑政治活動中,商人是最大的贏家,而終端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其中最大的失敗者是作為終端消費者中的中低收入階層。他們由于收入較低,不愿意多付出一兩毛,所以很容易以其他的材料取代塑料袋,但是對富裕人群來說,限塑令無非是增加了一兩毛,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在這種似乎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中,我們看到,它是如何異變為窮人身上的負擔和責任,而為富人和商人網開一面的。
價升量跌是塑料袋使用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對零售商來說,消費者不使用塑料袋,對他們沒有什么損失;但是只要消費者使用塑料袋,那么他們就可以從一兩毛錢上獲得一毛左右的利潤。
在一兩毛塑料袋的成本博弈中,商人沒有任何損失,反而確保了利潤,并在政策上被給予了上升的空間。這讓我們想到了計劃生育,當窮人還在為交納超生罰款時,富人卻為能夠“以罰款式交稅的形式換得第二胎”而感到高興萬分。
以經濟手段限制社會生活本身,會導致富人特權,這已經是屢試不爽的真理了。而這個真理,恰好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秉承的真理,大的選舉,小到塑料袋。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以經濟為指針,成為交換的商品時,這個時期的自由就是資本霸權的自由。在經濟不平等下的自由,不過是資本自由地壓迫勞動的自由。
限塑令導致的結果是:
1、在限制塑料能夠減少污染的大前提下,窮人平均在每次購物時要多付一部分錢,這部分錢被商人拿走了。
2、富人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種限制對他們來說,只能是限窮不限富。
3、限制塑料袋能夠減少環境污染是一個看似正確卻隱藏著荒謬的前提,這里轉移了最重要的一些污染根源,比如造紙業、電子業、石油業等等。對環境問題的減少性措施采取了很多年,都沒有成效,后來他們發現,愛國的老百姓最容易欺騙了,只要告訴他們利國利民,就能夠讓他們乖乖地付費,還能夠通過窮苦人自身經濟條件的約束來在他們貧瘠瘦弱的身體上取得成績,真是不錯的主意。
4、遭受最慘重損失的是,免費工業品的理念和資本提供責任服務的思想在這場運動中最后喪失了,從此,塑料袋這一普通、廣泛的工業品從免費的工業品領域最后撤出了歷史的舞臺,再也沒有任何工業品來取代這一免費工業服務的理念了。
按照這種邏輯,隨著“減少污染”的深入,我們將發現,我們不但得為啤酒付費,還要為裝啤酒的箱子付費,還要為捆扎啤酒的塑料繩子付費。不但如此,還要為酸奶付費,還得為裝酸奶的小袋子付費。也就是說,娶老婆的時候,不但要給老婆彩禮,還要給老婆身上的衣服彩禮,很簡單,因為老婆身上衣服的扣子是塑料做的。
免費塑料袋以免費的、公共的、民用工業品形式存在于社會肌體中,后來,人民會發現,廢除的并不是塑料袋,而是免費、公共、民用品本身,塑料袋取消了,但是它又在商品交換的領域重新復活了。真正遭遇失敗的是,工業品本身對民眾而言免費、公共、民用最后一塊領地的喪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