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代青年對世界的觀點
徐亮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印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本文發于《環球財經》10月刊
和帥軍相識多年,還記得那年那月那日,在司馬臺長城上,我們一見如故,臭味相投。他帶著陜西人特有的樸實與憨厚,牙齒一露,就是一首好詩文。
寫這部《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他是放棄了高薪酬,辭職來專門寫的,前后修訂了3年。期間我的學術著作都出版了好幾部了,可是他的書還在出版社和他私人的小“府邸”里徘徊打磨。這可以在書稿文字中透著的睿智和斟酌中管窺一二。每當看書的時候,我經常能想起來:“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這部書建構了一個宏大的敘事,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哲學、外交,從中國國內到美國到國際社會,無所不涉及。在這個無所不包的“全面性反思”中,具有主題性,連貫性和統一性。但是這部書的宏大敘事又是搭建在日常的生活體驗基礎上,作為一種描述和揭示世間人生百態的基本狀況,不斷從日常的民生小事和個人體驗中得到驗證。這從書的結構上就可以看出來,上篇“社會篇——空虛時代”,中篇“個人篇——前所未有的一代”,下篇“國家篇——驚心動魄的時代”,上中下三篇既相互聯系,又各有側重。作者力圖打通這三者之間的橋梁。
在“絕望中的新生”一章中,他用藝術的筆法展示了多個處于困惑、絕望中的個人,詩人海子、高級知識分子余虹、一位19歲的高中生李金川(這三個人都親手了斷了自己的生命)、作者自己,這些人的痛苦和思考都和時代息息相關。許許多多的青年其實都曾有過這樣的痛苦和思考。作者不僅把他們的痛苦和思考描繪的淋漓盡致,同時又化腐朽為神奇,在絕境中找到希望和信念。作者不是就個體論個體,而是將他們上升到哲學的、普遍性的高度,他橫跨古今中外,接著探討起東西方文化及其人生觀的極大差別,為何西方人以及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自殺的多,而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人自殺的很少,以及因此導致的東西方文化、藝術、宗教、國家行為、個人行為等等方面的差別。
在描繪中國青年的兩篇文章《我們為什么空虛》、《中國青年站起來》中,作者則以激情的筆法全面展示了80后90后的整個成長歷程,從童年到青年,從學校到工作到日常生活,從戀愛觀、道德觀到世界觀,全面展示了中國青年一代對世界的看法。“我們的青年病了,我們的社會病了,這一切到底是因為什么”?讀過這兩篇文章,你一定會恍然大悟,你不僅會理解這一代青年的過去和現在,很可能你還會因此而看到他們的未來。這一代青年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他們能否扛得起這個重任呢?
在《誰制造了美國垮掉的一代》中,作者則以雄渾的筆法敘述了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法律、媒體等方方面面。正如書中所說,“每一代青年都是時代的產物。每一代青年身上的問題,其實都是這個國家和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反映。一般而言,國家追求什么,青年就追求什么。國家和社會有什么病,青年就有什么病”。作者力圖建構一個我們認識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思維模型,作者努力地為他的“意識世界”拼圖,像一塊巨大的幕布,一位叫做“尹帥軍”的畫家傾情瀟灑地揮寫著對世界的看法。
這部書顯然不是一部憤青的書,如果你看到書中文字帶著強烈的激情就認為是一部憤青的書,那你就錯了。書中的資料非常翔實,相當多的判斷都使用數據支撐,引用的都有正規的來源鏈接。這在湊、拼、接流行的暢銷書市場也是少見的。眾所周知,這不是一本學術書,而是一代青年對世界的觀點,但是卻具有學術書一般的支撐。
這部書里對美國的看法并沒有脫離出喬姆斯基、沃勒斯坦對美國批判的框架。但是一般的中國人只知道美國的優點,卻選擇性漏讀了美國批判者的批判。本書不是對美國的全面介紹,而是試圖在中國的學習和學習的對象之間建構橋梁,作者用一雙探索發現的眼睛努力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路徑,在這個路徑中,作者用自己的眼光排除了美國作為“榜樣”的選項。
但是這部書不單有批評,還有建設性。寓建于評、寓辨于析是該書的一大特色。對“小政府,大社會”的分析是作者一篇CSSCI核心期刊論文的一部分。相對“公民社會”的西方政治學理念,“人民社會”是作者的主張。盡管相當多的字句是在鼓勁和鞭策,但在作者宏大批評敘事中,時刻透露著對這個世界的“建設性”意見。
《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書名雖然刺激,但書卻不偏激,甚而很正確。這部書并不是責備世界賦予我們的一切,而是要用集體的力量來改善和改變。金錢、權利、貪婪制造了許多令人類陷入絕望的東西,制造了許多牢籠。要打破牢籠,最終不可錯過的是我們青年。也就是說,世界忘記了創造他的青年。錯過的,是世界,不是我們。
這是一部好書,也是一部偉大的書,他的目的不是衛道士,而是當頭棒喝。書的偉大不在于心靈雞湯,而是讓你夢醒。這是當代的“吶喊”,希望在嘈雜的夜里,劃破一片黑暗的“禁飛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