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走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發展路子
田忠國
有人說,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了制度性瓶頸,所謂制度性瓶頸,在持此論者看來,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還不徹底,還需要繼續改革開放,而所謂改革開放不徹底,就是還沒有通過制度形式,把國有資產全面私有化。實際上,所謂私有化的問題,據 高梁 先生統計數據證明,就是個外國資本控股化的問題。其實, 高梁 先生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風險時代,由此可知,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個外國資本繼續控股化的問題,而是個如何用制度扼阻外國資本控股中國工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問題,這是一。第二,應該搞清楚,是國外資本控股中國工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開放得還不夠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消費能力過低、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第三,改革開放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提升或增強綜合國力、人民共同富裕?還是削弱國力、讓人民處于貧困之中?這些問題一定得搞清楚,這些問題不搞清楚,如果還是盲目開放,中國的經濟風險將會快速增大。
過去,我們一直走了外向型經濟拉動經濟發展的路子。這條路子是以降低人民群眾消費能力為代價的。再加上市場換技術和加大外國資本對中國工業體系控股力度,中國的消費能力從經濟發展比率上說嚴重萎縮,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達到建國后歷史的最低點。由此可知,中國經濟降低風險概率的唯一途徑,就是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不是繼續讓外國資本控股中國企業。
一、為什么說“中國必須走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發展路子”?
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不論左、右,其實雙方應該把目光聚焦到公民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和如何確保國家及民眾利益問題上,共同探討中國經濟如何更快更好更科學的發展,但是,就是在這個應該聚焦的地方,卻因為價值目標的矛盾與沖突,也就是因為利益占有權的問題,雙方的目光投向了社會的兩極。一極認為,民眾的權、益不容損害,另一極認為,經濟要發展,就必須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為,不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精英的少數就不可能獲得更大的幸福,而精英無法獲得更大的幸福,中國經濟就不可能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我是個中間主義者,也就是說,既要保證精英的少數的利益,也必須保障弱勢的多數的利益,使雙方利益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因為,在我看來,保障社會各階層的合理利益,是形成社會價值目標共識、形成社會合力、形成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最最基本的動力。這就是為什么我堅持說“中國必須走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發展路子”的原因。
而提升消費能力問題,需要在發展與消費之間保持最優的比率,既能保持經濟發展的自有能力,也就是合理的利潤空間問題,沒有利潤就不可能有積累,沒有積累,企業就不可能擁有自身的發展能力,但是同樣,如果消費能力不跟進經濟發展,市場的主體―――人―――就不可能具有與經濟發展合拍的消費能力。消費能力的弱化,也就必然導致市場的萎縮,使經濟發展失去基礎動力。因為,所謂經濟發展是一個相互運動,并在運動過程中不斷或同步、或稍遲滯的積增過程。遲滯時,時差不可過大,過大了就必然導致一連串社會問題。
至于自主創新問題,它是一個綜合創新的過程,我之所以說是綜合創新,因為,在政府與社會共同創新的過程中,既有思想文化、制度機制的創新,也有科學技術等等的創新。思想創新為社會發展、制度創新提供智力保障,而制度創新也必須圍繞充分發揮智力和各種創新提供制度保障。由此可知,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自主創新,說到底就是個政治問題。人們對政治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也有各種各樣的概念,但是我以為,所謂政治,就是一個權利與權力、權利與權利、社會各階層利益配置、自由民主等等平等的制度機制問題。一個國家或社會,能否構建完善而又全民平等的制度機制,是這個國家或社會能否形成價值目標共識、形成社會合力、形成自主創新動力機制的關鍵,同樣也是這個國家或社會能否崛起、能否強大的關鍵。對于這些問題,有的知識分子不感興趣,有人批評說這是知識分子缺位現象,我個人以為,知識分子并沒有缺位,而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所指出的那樣,有些大學教師成了某些特定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也就是說,知識分子缺位的問題,其本質就是個知識分子良知缺位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知識分子缺位好辦,但如果是知識分子良知缺位就不好辦了。
有報道稱, 林毅夫 先生說,北大必須走出“西天取經”的思維定式,在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研究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過去百多年來現代化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以及當前國內、國際社會的現實,創造性地構建一套能夠揭示中國現代化的本質、面臨的限制和機遇的新思想體系和理論觀點。豈至是北大需要這樣,我以為,全社會一切有良的思索者都應該這樣。這是中國能否真正崛起的關鍵。我曾經批評過 林 先生的比較優勢理論,因為在我看來,所謂的比較優勢,其本質是個選擇劣勢而不是選擇優勢的問題,但對 于林 先生這個新思考、新發現、新觀點,我是贊同的,并且驚喜的發現, 林 先生正在做著走出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努力。中國有中國的現實,如果無視中國的現實,而用西方的經濟學觀點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其結果如何事實已做出了令人悲觀的結論:發展迅速,但又危機重重。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偏離了培育社會的消費能力。
沒有社會較強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消費能力,就沒有中國經濟的真正發展。
二、中國如何提升消費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好理解,但消費能力就不太好理解了,因為,人們常常接觸的是創新能力的說法,但對于消費能力就極少有提極了。不提極不等于不存在,只是存在于中國經濟學的意識之外而已。所謂消費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吃得起、用得起、買得起的問題。對于經濟學家來說,吃得起、用得起、買得起的問題與經濟學無關,如果研究這個與經濟學無關的問題,那他一定不是中國的經濟學家,因為他太沒知識、沒水平,不專家學者了。其實,在我看來,經濟學必須解決的就是吃得起、用得起、買得起,解決了這個問題,再解決吃得好、用得好和買得好的問題,當然,解決這兩個層面的問題,不是為少數人吃得好、用得好和買得好,經濟發展就完事大吉了,而是解決全民的吃得好、用得好和買得好。
要吃得好、用得好、買得好就離不開收入,由此可知,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條件,沒有收入就不可能有消費,也由此可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解決所謂的消費能力問題,其實解決的就是發展與收入的跟進提升問題。談到收入問題,我就不能不想到美國為什么不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為什么總是不失時機的朝民眾退稅?有人可能認為那是美國解決社會穩定問題的采取的措施,我則以為,不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還是朝國民退稅,這些都與解決社會穩定有關,但不是關鍵問題,美國要解決的其實是個經濟穩定發展的問題。由此可知,任何國家經濟發層的動力一個是源自社會欲望對新生活和幸福感的追求,一個是消費能力,一個是政府和社會的綜合創新能力。前者是原始動力,中者是經濟發展的源頭,后者是實現發展的綜合路徑。需要注意的是,超前消費能力,或者叫消費能力超過經濟發展能力,就會使經濟發展能力喪失殆盡,但如果僅僅具有發展能力,社會失去了消費能力或消費能力同發展能力差距過大,經濟發展能力就會削弱。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個消費能力與經濟發展能力矛盾和中國的綜合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綜合創新能力矛盾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宏觀政策傾斜,微觀政策的助推傾造成的,因此,消費能力和經濟發展能力只能在宏觀政策中尋求動態平衡,尋找到動態平衡的支撐點,才能得到有效解決。要尋找到宏觀政策的動態平衡的支撐點,人們就必須解決這么個經濟思想問題:消費能力是經濟發展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而不單單是個公民平等權利和分配政策的問題,當然,公民的平等權利與分配政策直接決定了社會的消費能力問題。這個經濟學思想問題不解決,中國公民平等權利和分配政策存在的問題不解決,中國的綜合創新能力就無法充分發揮出來。政府與社會的綜合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中國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更快更好的發展,難,難于上青天。
三、經濟搏弈的核心是個經濟發展動力和綜合創新能力的問題
在經濟發展問題上,中國只能解決好國內存在的問題,使之充分發揮出社會的綜合潛在能力,中國才可能在國際經濟搏弈中立足,才能在平等的規則下獲得中國應該獲得的利益。因為,經濟搏弈的核心是個經濟發展動力和綜合創新能力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只有自己先做大了、做強了,綜合創新能力強大了,才能在國際上獲得平等的競爭舞臺。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聽命于個別強國的發號施令不是中國的理性選擇,更不是強國富民的路徑,而是弱化的象征,中國的理性選擇是:以平等、民主、有序的國際準則為武器,同強加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頭上的不平等、不民主的霸權主義展開有效的斗爭、抗爭,爭取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平等、民主權利,才可能獲得國際利益平等的獲得權。斗爭和抗爭的后盾,一方面是需要集合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方面需要找準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為這個動力之源創造有效、高效的動力機制,這才是中國經濟應該選擇的發展路徑。
放棄斗爭或抗爭權,就是自愿躺倒了任強國踏在腳下。世界歷史證明,自我弱化、出賣國家和人民利益換不來友誼,更換不來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富裕和世界的尊重,事實上,倒是自強自重,理性斗爭、合理抗爭,才是獲得平等權、民主權和利益權的有效途徑。理性斗爭是斗智,合理抗爭是斗勇,中國人民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同一切國家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的行為斗智斗勇,捍衛國家要權和人民利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另外,中國必須堅持平等有益的開放才是真正的開放,有利于全國人民提升民主權利和利益的改革才是真正好的改革,這應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堅持這個基本原則,反對破壞或損害這個原則的一切行為,應該是中國公民共同的責任。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