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的兩大法寶、三處軟肋與一道難關
從奪取政權到穩固政權,中共歷來有兩大法寶,那就是筆桿和槍桿,前者爭取人心,后者威懾人性。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筆桿逐漸被廢去武功。大約從1990年代開始,中共的宣傳部完全喪失了宣傳能力,蛻變為言論管制部。也是從這時開始,中國政府逐漸祭煉出另一宗法寶:鈔票,其功能是收買人心。
鈔票的功能絲毫不亞于筆桿,而且顯然更適合于信息開放、利益分化的當下中國。只要在這兩大法寶的籠罩之下,中國政府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一手槍桿一手鈔票,中國政府幾乎是波瀾不驚地渡過了反復被海外媒體一驚一詫的國企下崗、農村征地、城市拆遷、環境污染、安全事故、官民沖突、群體性事件等諸多危機,目前被一些人驚詫不己的股市、房市、物價等災難,如無意外,中國政府應該也能有驚無險地渡過。
兩大法寶雖好用,但關鍵是要消耗大量的資源。鈔票本身不說,槍桿也得靠大量鈔票才能養起來。這應該是除利益集團的堅持外,中央政府一直保持高稅收、保持中央財政強吸取能力的一個可以搬上內部桌面的理由。
兩大法寶的籠罩范圍雖廣,但也有顧及不到的罩門。具體說,它有三處軟肋。一是法輪功、藏獨之類的狂熱信仰人士,這些人的理想在天堂而不在人間,因此利益不足以收買,死亡不足以威脅,致使兩大法寶無所至其用。二是青年學生,這些人除一腔理想、熱血外,一無所有;又屬于初生牛犢不怕虎,具有一定的犧牲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天然具有“抱團”傾向,人多膽大,法不責眾,兩大法寶也不易收拾。三是全國性的大面積群體事件。當參與的人夠多,范圍夠廣,超出了槍桿威懾和鈔票收買的能力范圍時,兩大法寶也就不攻自破。從目前情況看,要出現這種全國性的大面積群體事件,惟有發生嚴重的經濟衰退時才有可能。如此就不難理解,“發展是硬道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執政理念何以如此頑固,即使是倡導“科學發展觀”的胡溫,也不敢須臾或離。在經濟發達的江浙、廣東等地,前有李潮源、后有汪洋,可以唱唱“解放思想”的高調。但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呢?放松一步,就可能被拉后好遠。靠地方自己是頂不住的,只能靠中央的支援。但一旦四方叫急,中央有這種處處注血的能力嗎?
只要現有的官民力量對比格局不變,憑借兩大法寶,政府基本上可以穩坐釣魚臺。所以,它一直不敢放開言論與結社,因為那將立馬改變現在的官民力量對比格局。但從長遠看,這種格局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現在就已可見端倪,那就是很可能到來的全面經濟危機與衰退。經濟衰退是改變官民力量對比的最有力因素,它將同時削弱政府的兩大法寶,從而削弱其掌控局勢、化解危機的能力。與開放言論、結社不同,在改變力量對比上,經濟衰退做的是減法,而非加法。所以就社會整體和長遠的效應而言,它是負面的,其直接后果不是引發崩潰,就是帶來軍管。
經濟危機的端倪在于,中國政府明顯加快了經濟轉型的步伐。通過提高企業的環保、勞動者待遇等門檻,通過大量減少出口退稅,加快人民幣升值等手段,使原來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外延型擴張之路難以為繼,從而加速轉向依靠內需、重視科技創新力的內涵型發展道路。這種調整和轉變,遲早要發生;不轉變,前方終究是死路一條。但這也是一直被前任拖延下來的老大難題,此次胡溫的決斷顯然超出了人們的意料。相較于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執政為民等口號,相較于免除農業稅、強化社會保障等利益微調,這是最能體現胡溫決心,最有膽識,最具創造性,最應該獲得贊賞的舉措,也是最能對中國未來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一步棋。這一次經濟闖關的意義之重大,僅次于當年鄧小平主持的由計劃到市場的變革,而難度可能尤有過之。
這就是中國目前面臨的難關,闖關既是內外形勢使然,也是胡溫的主動抉擇。不論勝負如何,越早一步闖關,留給明天的希望越多。闖過去,不但至少可保證中國未來20年的穩步發展,而且也可由此建立起良性循環的社會機制,中國的前途將無限光明。
歷史對中國的挑戰當然不會僅此即止,而是將接踵而來。經濟轉型完成后,下一個關口就將遙遙在望,那即是無可回避的政治轉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