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尚需未雨綢繆
毛牧青/文
據今天媒體報道: 1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J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門研究當前雨雪冰凍災情,部署做好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工作。會議。之前溫J寶總理專程去了受災最為嚴重的湖南省研究抗災對策。他還去了長沙火車站看望滯留車站的乘客,對他們表示歉意;還親切看望了奮戰六天六夜的長潭高速路政職工,并專門向犧牲的三位電力職工家屬表示慰問和鞠躬。
如此一系列引起國家高層高度重視的舉動,使我想起四年前SARS時期類似的情景。那是一場天災加人禍的非常時期。正是由于黨和國家高層的高度重視,措施得力;各級層層落實,雷厲風行;全國齊心協力,共同奮戰,最終戰勝了SARS惡魔的肆虐。通過那場驚心動魄戰斗的日日夜夜,反映出黨的第四代領導人的確有帶領全國人民解決突如其來災害的能力和魄力。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50年來未遇的罕見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特別是造成了交通運輸、能源供應等方面的極大困難,給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帶來嚴重影響。據數字顯示:雨雪災害已造成14省、區、市7786.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4人。更為要命的是,尤其目前正值春節前夕,冰雪惡劣氣候致使不少路、空兩線交通封閉,使本來就緊張的春運雪上加霜亂上加亂。這是又一場不亞于SARS的硬仗,自然會引起高層的密切關注和社會各界的緊急動員。
我們有句“雪里送炭”成語,其含義就是人們在寒冷時能及時送來溫暖。記得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有個很動聽很好看歌舞叫《雪里送炭》,也叫《炭火紅》,說的是解放軍為筑路工人送溫暖的故事。現在正是名副其實的冰雪天氣,最需要的是“炭”,解放軍也不愧為人民的子弟兵,電視上我們也看到幾十萬大軍在行動。當然,現在不光是需要解放軍能發熱的“炭”,還需要溫馨的人間溫暖。而這種溫暖,就是“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同心同德,團結協作”;就是各級領導和各界社會群體全力開展抗災救災的“以人為本”的“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的實際舉動。因此,我們盼望各級地方領導能繼續發揚當年戰勝SARS惡魔的能力和決心,拋棄一切私心雜念,放棄那些花拳秀腿的不實作風,扎扎實實落實黨中央這次政治局會議“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對抗災救災的組織領導,強化應急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加強煤電油運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加強社會治安。當務之急是要千方百計保證交通運輸通暢和電力供應。要克服一切困難,增加煤炭生產,優先保證電煤供應。要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滿腔熱情地幫助受災群眾排憂解難,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給,保障油氣正常生產和調運,尤其是要安排好受災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號召,身體力行投身這場關系國計民生的救災斗爭中——不僅僅是喊幾個口號而已。
坦率講,這次冰雪肆虐如同當年SARS,表面看是天災,實際上有些卻是在天災觸動下的人禍連鎖反應所為。為什么我們的抗災能力如此脆弱不堪一擊?譬如這次雪災導致17個省級電網不堪“重負”,電視上我看到湖南、湖北等地的許多高壓輸電線路出現了40至60毫米厚的覆冰,電力工人在艱辛除冰,而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輸電線路覆冰設計標準大多為10毫米(大約因為這里屬南方氣候,沒有考慮出現大冰雪降溫天氣的可能吧),這是欠缺科學的設計問題;再拿電煤短缺來說,雨雪天氣僅持續半個多月,全國因“無米下炊”而被迫關停的發電機組就達4099萬千瓦,致使許多地方不得不拉閘限電(以致影響城鄉居民生活),這又是電煤管理機制的問題;江西省千里之長的高速公路,卻只有一輛鏟雪車忙活,緊急調來之后還沒人會操縱,急需除冰用的化學品也沒有及時購置調配……由此可見我們平日防災規范弊端上的斑斑劣跡。
因此,溫總理在長沙火車站面對滯留旅客的“道歉”我認為很中肯,既有對天災造成不便的無奈含義,恐怕更多的是對我們平日對防范突兀其來的天災不力的“人禍”的一種自責。對溫總理這種客觀上的歉意,我是舉雙手贊同的。——有這樣的敢于承擔責任的領導,我不信就不能戰勝這場災害!
戰勝災害需要勇氣毅力,需要齊心協力,需要“雪里送炭”,但更需要的是 “未雨綢繆”的應急預案。這種“應急預案”是能經得起實踐考驗的扎扎實實的效果,而不是紙上談兵的夸夸其談或“臨時抱佛腳”的倉促被動堵漏應付。我國近些年諸多煤礦等行業事故,究其根本原因,也多為這種“人禍”的潛在鋪墊,為自然災害突發起到助紂為虐作用——這,就是活生生血腥腥的深刻教訓。可為什么老檢討老整治卻老不從根本上根除呢?眼下正是全力奮戰抗災時,此刻我反其道而行之的“揭短”有點不太合適,但我確實誠心期望我們的各行各業的有關部門和領導,能從方面能從這次冰雪災害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完善抗災體系,增強抗災能力,讓下次冰雪不再成災——不光只是雪災,還有其它災害的防范措施上。
2008年1月30日上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