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方:資本收益成為收入差距擴大的主因
每日經濟新聞 2007年10月17日
在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的同時,收入差距擴大的局面也呈蔓延之勢,并且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也由過去的勞動性收入差距變為資本收入差距。
于上周揭曉的2007年胡潤百富榜表明,雖然今年富豪榜門檻與去年相同,仍是8億元人民幣,但今年的上榜人數由去年的500位激增至800位。并且,胡潤百富榜上富豪的身價暴漲,去年270億元的首富,今年僅排第16位,首富身家也由去年的270億元變成1300億元。
以往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城鄉收入差距,城鎮內部、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研究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時,更多的是關注由于分工的不同,形成的勞動性收入的不同;研究的是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收入差距;甚至關注一些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等。
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治理收入差距的靈丹妙藥時,形成收入差距的因素卻出現了新變化:資本收入所形成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經成為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不妨從一個新的視角來審視一下,目前究竟什么才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主因。
在計劃經濟時代,居民基本上沒有資本收入,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不同勞動的收入差別上。經濟體制變化以后,由于“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以慢慢就形成了除了勞動收入差距以外、還有資本收入差距。
資本收入差距具有積累性的效應,時間越長,絕對差距會越大。因此,2005年以來房價快速上漲、2006年以來的股市繁榮,這種資產價格的快速膨脹,形成了資本收入遠大于勞動收入的新局面。比如說,在2005年,甲、乙兩人分別擁有 10000元和 100000元,兩人絕對差距為90000元。如果當時都投資于股市,并且現在都上漲10倍,那么現在兩者的絕對差距就是900000元了。資本收益可以快速形成絕對差距,從上例可見一斑。然而,能夠從資產市場獲得收益的僅僅是少數人,到目前為止,我國也僅有4000萬股民,城市下崗職工和農民基本與資產市場無緣,他們根本享受不到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實惠。所以,這種資本收益形成的差距將顯得尤為明顯。
就像胡潤百富榜顯示的那樣,“洶涌澎湃的中國樓市、股市,儼然成為富豪的孵化器,讓此前聞所未聞的“隱形”富豪進入公眾視野”。今年上榜的富豪中,就有不少是因為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又由于股價的猛升而形成的。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中國股市個人投資者賬戶中,超過1億元的有30多人,其中2位資產接近8億元。
和資本收入相比較,目前勞動性收入顯得有些無關緊要了。資本市場的這種運行規律,就形成了資本在短期內向少數人集中。我們現在實現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0美元,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沒有錯,但其中主要是少數高收入者為此立了大功。而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關注資本收益,及時調節資本收益形成的差距,已經成為一個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