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 《貨幣戰爭》 如果真的是亂忽悠,那你大名鼎鼎的德國之聲和明鏡周刊又跟著起什么哄呢?一本業余水平胡拼亂湊的膚淺過時的“陰謀論”,根本不值一提嘛。不過《貨幣戰爭》說次級房貸會造成“股市地震”,它就真的震給大家看,又說黃金要大漲,它就真的漲給大家看。還說要通貨膨脹,物價就來個脫韁野馬。專業如伯南克者卻一樣也沒說對,全都說錯和全都說對同樣的不容易!難怪平時高不可攀的英國金融時報在短短幾天內居然四次刊登有關《貨幣戰爭》的文章,BBC也來捧場,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的媒體都紛紛轉載或評論。 現在那個把美國總統都不放在眼里的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也親自到中國來"交待問題". 再這樣炒下去《貨幣戰爭》沒準兒就整成了內銷轉出口的世界名著啰。《貨幣戰爭》和過去西方大量的陰謀論不同之處是它恐怕確實蒙中了要害,否則絕不可能有這樣大的動靜.
另外本書并不針對猶太人。決無任何種族偏見。本書主要強調的是國際銀行家集團,其中很多不是猶太人。這些事在任何國家和種族中都可能發生。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801867,00.html
“貨幣戰爭”:忽悠中的擔憂
一本非專業人士的“戲說”世界金融的讀物不但成了關于錢的大眾啟蒙暢銷書,也被金融決策人物奉為警世格言,這也難怪西方媒體對中國又看不懂了。英國“金融時報”將宋鴻兵的“貨幣戰爭”看成是膚淺的“陰謀論”,德國的“明鏡周刊”則在轉述“金融時報”的報道時,干脆將此“奇書”稱為“反猶主義的經濟暢銷書”。
宋鴻兵何許人也?按照“金融時報”的報道,他是一位就職于美國一家IT咨詢公司的華人,1994年移居美國,現居華盛頓。據說,這位“挨踢人士”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發生了研究興趣,不覺間成為了一個帶有玩票性質的業余金融歷史學家。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一些他的“歷史重大發現”后,在朋友的鼓勵下在國內找到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竟成為暢銷書。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從未想到,這本書會如此暢銷,就連高層領導人都會閱讀。中國人對金融市場中發生的事情感到緊張,但他們并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真正的危險。此書為他們提供了一些設想。”他的這些設想在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上至決策殿堂和高等講堂,下至電視脫口秀和傳媒專訪,他在中國發動了一場“貨幣戰爭”,而自己儼然是一個運籌帷幄、看穿世界金融市場險象的金融教主,以至于有人在網上論壇發貼五體投地地感嘆:“原來我們老百姓是不懂錢的啊”。
“金融時報”說,“貨幣戰爭”用簡化手法,將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用鮮明的線條勾劃成一場主宰世界的金融陰謀,而起源自德國法蘭克福、兩百年多年前在英國倫敦發跡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就是主宰這場曠世陰謀的幕后黑手。世界近現代兩百多年間發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如滑鐵盧戰爭、六位美國總統遇刺、希特勒的崛起、日本經濟的崩潰、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等,在宋鴻兵看來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惹的禍。
宋鴻兵還聳人聽聞地說,大名鼎鼎的美國央行-美聯儲,根本不是一個具有國家職能部門,而是由幾家私人銀行操縱的私營機構,而這幾家私人銀行又都是效忠于無所不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至于這個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無處不在,作者提到的一些歷史證據也僅限于二戰以前,而之后的六十多年里,羅斯柴爾德家族好像是人間蒸發了,尋不到他們具體活動的蛛絲馬跡。所以僅從實證史學角度看,從書中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羅斯柴爾德家族該為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負責的理由。
宋鴻兵發現的一些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野史,其實在國外早有不同的坊間流傳。書中煞有介事地描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通過他們的諜報網提前獲得拿破侖滑鐵盧戰敗的消息,以此在倫敦證券市場上大發國債財和控制了英格蘭銀行。有好事的網友經過檢索發現,書中的這段描述幾乎原封不動地譯自一本英文著作。另外,關于羅斯柴爾德家族陰謀發動世界大戰的奇談怪論也流傳了幾十年了,如以想象豐富著稱的美國著名現代派詩人埃茲拉.龐德就曾提出過這種觀點。本書的“學術價值”還可從下面兩句話中可見一斑。作者先是說六位美國總統遇刺的“真相始終隱藏在一片沉沉的歷史迷霧之中”,然后筆鋒一轉卻說:“總統們的死都和金融有關”。既然真相始終如迷霧,作者怎么又那么肯定是與金融有關?!
因為“紅鼎商人(Rothschild德文愿意是紅色盾牌)”羅斯柴爾德是猶太裔,對反猶主義保持高度警惕的德語媒體難免不神經過敏,將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中的主命題-控制金融主宰世界的陰謀論與流行的猶太人主宰世界的陰謀論聯系起來,得出中國有一本反猶的經濟書不但得以出版,還竟然暢銷20萬到60萬冊的感嘆。其實,“貨幣戰爭”的寫作興趣與其是“反猶”,不如說是“忽悠”。
雖然“忽悠”是一項中國喜聞樂見的全民運動,但是常常是聰明的過了頭的中國人并不那么輕易會被玩票級的業余歷史學家所忽悠。這本以歷史專著面目出現的偽歷史專著雖然沒有帶來任何歷史知識上的進步,但它得以在朝野上下走紅卻有著歷史的原因,那便是中國在通過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謀求歷史性的大國崛起時,總是擔心會一不小心就落入西方人掘下的“現代化的陷阱”。如中國人始終擔心,美國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和將人民幣升值,可能就是一個要控制中國金融命脈的陰謀。如果說毛的時代中國人警惕的是美帝國主義的政治霸權,那么今天中國領導人擔心的是新經濟自由主義旗號下美國人的世界金融霸權。就是在中國政界商屆所謂精英階層對金融市場開放在進退之間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氛圍下,“貨幣戰爭”就像一個江湖術士的咒語,蠱惑了精英或者草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